APP下载

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思考

2021-11-28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1期
关键词:编研档案室成果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景德镇 333000)

1.科技档案编研工作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现在的科技档案,既保留了“面对面”、翻阅时档案的检索查询服务,也实现了“不见面”的网上查询与借阅。开展馆藏档案的编研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编研工作是档案室以馆藏档案为主要依据,为满足档案资源更好利用而对其深加工的过程。打破固有思维,更多地利用档案馆藏信息资源,编研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更具有使用价值的精品,是科技档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实践上有所创新。对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越大、受众越多就更能体现档案室存在的价值。档案不仅是信息资源,对我们人类来说,更是一种重要的情报资源。人类的实践活动形成了信息源,而这些信息源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各种信息,从信息中可以汲取更为深厚的知识力量。档案中的情报信息不容易被人们直接汲取,往往具有隐含性,而这些信息,就需要通过研究、分析才能汇总出来。档案的编研工作可以将科技档案由分散转为集中,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料的情报价值[1]。在信息时代,编研内容的范围不断拓宽,界定的编研成果边界产生了外溢,编研成果的形势日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论文专著、大事记、编史修志的形式了。因此,档案编研工作更应该 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完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档案的价值、更加展现档案工作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的互动规律。

1.1 编研更好地保护档案原件

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查找各方面的档案信息资源。在查找的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对档案原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所以,以已存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研究和汇编,形成珍贵的参考材料,也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声像档案,使档案资源信息更加生动形象。对档案进行编研,可以更好地保护档案的原材料。

1.2 编研更好地提升档案开发利用率

原始的档案信息资源,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的信息,都积压在库房中,不能被人们熟知,更无法更好地使人们对其加以利用。编研是将原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或在原有基础上对其加工,或在研究理解得基础上,对其进行更具体的编纂,这些方式都使档案的信息资源更好的被加以利用。而在大数据时代,现有的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互相选题,实际的工作时间地点不受限制,这改变了档案编研原有的工作状态。使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档案的表现形式、吸引更多人的兴趣,更可以对其有效的加以利用,使档案资源不仅是“沉睡在库房中的历史”[2]。

2.档案编研与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1 编研成果单一

在编研体制上,基层档案室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开发机制;在编研成果方面,以利用现有馆藏资源为主;在编研交流方面,基本属于闭门造车,没有与外界使用者进行交流,主要从编研人员的角度来揣摩使用者的兴趣,结果往往相差甚远,在于使用者交流方面需要提升。目前,基层档案室的编研内容很少具有较深层次的研究成果,一般都来源于对原有数据资源的一二次加工,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基层档案室的编研工作缺乏广阔的受众面,社会需求与编研成果不相符,也就导致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利用。由此可见,在编研体制上,基层档案室基于以服务设计为中心的工作性质,明显在互动性方面动力不足。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整个社会的信息意识都有所增强,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具有社会化与多元化的趋势,这在根本上与传统编研思想和观念相悖。

2.2 档案编研成果与需求的契合度不够

由于目前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各单位对档案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同时,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都没有认识到档案编研工作的价值,也没有意识到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重要性。这极大制约了档案在现实工作中作用的发挥。目前来说,以馆藏档案为主的基层档案室的编研工作观念落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更应该注重深层次的开发。档案室在编研工作中往往是闭门造车,没有深入研究,缺少与其他部门的交流沟通,加工粗糙,选材不宽泛,更没有认真筛选与研究题目,通常编研成果都是对数据的罗列,然后将其整理成册即可。因此,虽能编出很多资料,但是内容没有实用价值,“只编不研”是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些都导致档案的编研成果与需求的契合度不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3 编研队伍力量不足

目前,基本完成的基层档案室信息化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主管部门对于档案室建设以及发展都不够重视,所以基层档案室的编研工作既没有长远的规划,也缺少良好的经济扶持;档案室的编研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非常单薄。大部分编研成果都以“编”的形式存在,而“研”的成分很少;由于编研队伍基本是由基层档案室的档案馆员组成,所以对多媒体技术等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不足,因此编研成果出现层次偏低的现象,编研形式单一,使用者的满意度往往较低,加上服务意识不强,使得编研成果往往事倍功半。

2.4 编研工作缺乏创新

目前,档案室的编研工作成果大都模式单一、思路陈旧、选题落后。编研的内容基本上是行业内的大事记、文件汇编、组织史等,这种单调的编研成果,除了业内相关人士会略有兴趣之外,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枯燥乏味,对此缺乏兴趣,这种编研观念陈旧和思想落后,严重制约编研的格局构建和发展。编研工作应该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贴近时代、生活和群众,才能让编研成果朗读出档案背后的故事,启迪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但是长期以来,基层档案室的档案编研成果无非是行业志之类的内容,对于社会大众来说缺乏吸引力,仅仅是对小部分人来说具有利用价值,这就事与愿违,与编研工作的目的相去甚远。

3.寻找编研工作的新思路

3.1 编研成果形式多元化

将编研成果以多种形式发布,吸引使用者的兴趣,可以充分提升编研成果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科技档案编研成果的价值,让更多公众了解科技档案背后的历史。重视档案管理的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科技档案的档案编研之路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基层档案室的实际情况,应该创新管理模式,摒弃“重保管、轻利用”的观念,强调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对传统的档案编研体裁进行适当的取舍,不要局限于对组织沿革、大事记、汇编等编研,可以部门协作,借助现代科技,将编研成果电子化、信息化。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工作人员要积极创新档案编研工作的方式方法,勇于突破陈旧老套的习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内容丰富化和多元化两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大数据时代,全体民众成为档案需求的主体,编研成果更需要图文并茂,有趣味性[3]。

3.2 实现工作协作化

将联合编研作为发展方向,对档案编研工作进行思想创新,实现编研工作部门间的协作化。可由主管部门牵头引导,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整合与组织编研力量,采取人员间相互协作的工作方式,拓宽发展渠道。通过与各科研部门逐步建立协作关系、资源共享,促进对编研素材的开发利用,整合相关有用的信息,以提高编研工作的质量。档案编研协作化要朝着协作化、开放式发展,编研模式打破传统的内部封闭式。以这种方式缓解各种资源不足的问题,削弱档案编研在题材方面的局限性,使得科技档案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科技档案编研提供新的机遇。

3.3 提升编研队伍专业水平

对于科技档案的开发与利用,编研队伍是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编研工作者的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专业性学习与培训,提升人员整体业务素养;另一方面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才能有效发挥工作职能。基层档案室的档案编研与开发利用工作也需要主管单位的重视,给予资源上的支持,明确其价值所在,构建高素质的编研队伍,保证工作中的开发与利用有序进行。同时,还应该重视培养的方式,使用外部引进与内部的联合培养方式,在学习档案管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提升工作人员的素养,最终才能达到提升人才整体水平的目的。强化信息技术的优势的,档案专业人才最高水平的发挥,才能编制出更多优秀的成果,为编研工作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4]。

3.4 积极创新开发利用技术

数字化档案编研与开发利用发展速度迅速提升,我们既然立足于信息时代,就应发挥信息优势。因此,我们应最大程度的发挥大数据与网络技术的优势,对其充分开发利用,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转变传统档案编研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加速构建档案信息化技术,促使工作向着多层次化、多载体化发展。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促使编研工作向现代化发展,与此同时,维护档案信息的即时性,降低时间差,增强整个工作的实效性。除此之外,重视档案编研与开发利用方法的创新,合理加大资源投入,使档案编研成果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4.结语

基层档案室的编研工作,对企业的数据存储、开发和利用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与传统档案编研工作相比,数字化档案编研具有很多优点,并且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及时性、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很多优越条件。数字化的档案编研可以提高档案利用率,使企业工作更快更好地进行和发展的同时提升档案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猜你喜欢

编研档案室成果
《山东档案》
勘测设计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探讨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数字档案馆建设思考
档案编研在地铁文化中的应用
高校档案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