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效应及启示*

2021-11-28张舒逸杜朋钊

科技与创新 2021年2期
关键词:融合人才

史 琳,张舒逸,杨 婧,杜朋钊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自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信息控制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从科技革命开始至今,科技不断进步,使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甚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新时代的需求与消费升级促使产业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可进行应用推广,后续会形成市场力量的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在不断推动产业的演化进程,产业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产业融合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1 新技术背景下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

产业融合是多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新技术背景下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1 新技术及其融合应用

具备推广实用性的新技术往往是在需求拉动下产生的,因此其能够替代传统生产技术,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发挥作用或引发新的产品,新技术的出现和扩散为产业融合奠定了基础。很多新技术具有通用性,可以同多种产业技术相融合,会使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提升产业层次与竞争力。而新技术在渗透到传统产业中时可能会给产业原本的生产方式、技术路线以及产业形态带来改变和扩充,为产业创建新功能或产生新产品,同时增加了传统产业与以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关联性与交互性,使产业间的界线逐渐模糊与淡化,形成产业融合。新技术及其融合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在需求结构升级的压力下,产业为了提升竞争优势会积极扩展自己与新技术相关的业务与产品,从而使产业间业务领域有所交叉,同时也扩大了市场,更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1]。

1.2 政策环境支持

政府基于传统产业分立制定了相关的产业管理制度,有些明确界定了产业的主营业务范围,使得技术和资源无法被合理分配,降低生产效率且提高生产成本,无形中限制了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对于新技术背景下的产业融合来说,政策环境支持是产业融合产生的重要驱动因素。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明确提出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以及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还出台政策支持国家级产业融合示范区的建设。这种政策方向上的支持不仅能为产业融合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市场从垄断走向竞争,也能有效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和运行模式创新打破市场边界进行有效互动,同时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使行业内竞争加剧,促进行业拓展出更多的新服务与新产品。

1.3 市场需求变化

市场需求的变化从两个方面驱动新技术背景下的产业融合。第一条路径是新技术的出现满足了现有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激发出潜在的新的市场需求。当原有的市场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使得相关产业的上下游衍生出新的市场需求,从而推动技术持续创新,使产业最终深度融合。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就是这一路径的典型代表。20 世纪初,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技术落后,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完成了“3G 追赶,4G 同行,5G 引领”的产业路径。随着高速网络的需求得到满足,市场对5G 网络所衍生出来的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家具等产业的需求得到激发,促进了其与智能化产业的融合。第二条路径是技术创新改变了市场需求原有特征,给原产业的产品(服务)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的扩大又会进一步促进产品的创新,为产业融合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使产业横向融合更有广度,纵向融合更有深度。

1.4 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产业融合的重要驱动因素。第一条路径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使已有的技术在新产生的市场结构中得到更有效的使用,从而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以此推动产业融合。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重组便是商业模式创新导致产业融合的经典案例,是一种“终端服务”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和电信网融合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产业融合。第二条路径是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相互作用,以此推动产业融合。技术创新或新技术创新性使用会产生技术融合,商业模式需将技术投入转变成经济产出,如果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设计出可行的商业模式,那么技术融合就可能演化为产业融合。

2 新技术背景下产业融合产生的效应

新技术背景下的产业融合产生的效应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新业态促生效应和就业效应四个方面。

2.1 技术创新效应

新技术及其融合应用促进了产业融合,同时产业融合也会诱导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在各产业间扩散并投入实际应用,促使新技术与产业内原有技术相融合甚至形成技术组合从而产生复合效应,进而引发新技术出现。这种技术融合打破了产业间的界限,延伸了技术创新的发展空间,提高了新技术产生的可能性。比如人们身边最常用的手机,使人们可以清楚感受到其更新换代、功能扩增、升级的快速程度,充分体现了固网电信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而且逐渐融入图像、影音、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以及人脸识别、语音辨识等人工智能技术;还有结合计算机建模技术与打印技术的3D 打印技术,打破了需要机械加工和模具才能生产出零部件的固有方式,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另外,产业融合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区域资源的有限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技术创新,各国政府在产业融合的趋势下制定了相应的科技合作支持政策,意味着有更多的科技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甚至是国际范围内进行分配与流动,除了技术溢出,还包括创新人才的跨产业流动,不同产业间的技术与人才交流碰撞为技术创新营造了健康的外部环境。

2.2 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产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打破产业间界限的同时无形中完成了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融合体现在新技术给产业带来突破性的生产方式变革、生产效率提高以及产品质量提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都会积极应用新技术完善自己的生产线,而竞争力弱的企业会因优胜劣汰而退出市场,从而促使整个产业的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融合促进各产业扩大自己的经营领域,催生出新技术产品与服务,同时也使消费者需求结构升级,反过来促进产业不断进行要素升级以及技术创新,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融合意味着产业内生增长和产业重组,产业内生增长即在产业边界催生出新产业[2],比如在二、三产业融合中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其中间功能越来越重要且增长速度迅猛,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部分。产业重组即各产业链延伸且交融,在需求拉动下形成多功能的复合型产业,比如顺应电商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业融合了交通运输业、仓储业、运输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

2.3 新业态促生效应

产业融合打破了传统产业的功能单一及限制,实现了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及扩展,同时新的产业要素构成促使新业态出现。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为新业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新技术、需求导向、产业链的重组与分化促成了新的组织形态与产业环节,也就是新业态,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人工智能在金融业的应用与推广,形成了智能客服、智慧网点、智能监控、人脸识别支付、智能风险预警与防控等新技术、产品与服务形态,而且伴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也意味着市场的服务和监管越来越有效,人工智能在金融业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具备衍生更多智能化产品与服务的潜力,颠覆了传统金融业的组织形态、业务种类以及服务功能[3]。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还体现在新运行模式上,比如银行业在新经济背景下融入互联网产业中的平台思维,从线上与线下促进客户与银行主体的多方位对接,延伸了传统的交易与互动机制[4],形成新的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

2.4 就业效应

产业融合的就业效应包括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5]。产业融合使市场扩张,也使相关产业直接相应扩增出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而且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意味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劳动力吸纳能力,体现出产业融合对就业总量的正效应。但新技术带来的产业技术路线升级也会使部分传统低技术型生产环节被取代或升级,使得部分低技术型劳动力的岗位不再被市场需要,造成就业总量的负效应;产业融合带来的技术融合重组对市场需求、产品差异化以及企业竞争关系等都产生影响,从而改变了市场环境和结构,间接改变了劳动力需求结构。在新技术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来帮助企业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促使就业结构优化升级。高素质劳动力更具市场竞争力,也会对人们学习新技术产生积极作用,政府也会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失业人群创造社会价值或增加新型就业机会吸纳脱产劳动力。

3 促进新技术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的启示建议

3.1 营造良好的产业融合外部环境

产业融合的外部环境主要由政府来主导,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积极配合。首先,政府应完善产业融合的法律法规,推动产业融合的制度建设,加快产业融合的机制建立,并进一步放松产业的管制;其次,政府应提供产业融合政策支持,主要包括设立专项资金,扩大产业资本规模,鼓励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资本结构,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再次,政府应重点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如量子通信、集成电路、国产操作系统,鼓励相关产业的领军企业相互合作,促进交叉学科技术研究,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3.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由前文可知,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是市场需求的改变。中国社会保险金中政府财政投入的比例相对发达国家还是具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中国各地区间也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险金在财政支出的比例,建立灵活多样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能有效提升中国居民消费率,扩大国内需求市场,使得各产业有足够的意愿和动力进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另外,有研究表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因此提高收入水平能有效促进中国居民消费,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市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3 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促进人才结构转型

人才通过科技创新为产业融合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大量创新能力强、精通新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人才优势引领和推动产业升级,才能促进产业融合快速发展。应建立健全人才动态管理机制。要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需求,制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引导人才结构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进行调整,建立健全相应的人才机制,提升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的效能。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校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建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促进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创新实践,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潜能。政府要大力推动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人才服务保障落实机制,为企业引才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实施“一站式”服务,帮助高层次人才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各类问题。

猜你喜欢

融合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破次元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