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社交媒体舆论引导探析
2021-11-28□夏云何蒙杨虹
□夏 云 何 蒙 杨 虹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做好网上思想舆论引导,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大事。
纵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既是一场阻击战,也是一场舆论战。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双线发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战“疫”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凝聚起生命至上、举国同心、众志成城的磅礴意志力量,也为“后疫情时代”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带来诸多经验启示。
一、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清除网络“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不断壮大主流声音消解负面信息
社交媒体凭借海量信息、群际传播、便捷互动等优势快速兴起,成为当今舆论生发流转的主渠道。占领舆论引导传播制高点,应借助移动传播,雷霆出击、尽锐投入,做大正面宣传、做强主流舆论。
注重策划设计。紧扣舆论热点设计议题,搞好前瞻策划、系统策划、深度策划,做大“流量池”。如人民日报《全民战“疫”日记》、新华社《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央视网《战“疫”最前线》等专题报道、网络话题,一经推出就产生现象级传播效应。
在万物皆媒的时代,还应适应融媒体传播趋势,综合运用短视频、微动漫、海报、H5等多形态呈现,将大众关心的话题以快速、直接、有趣的方式推送出去。
注重信息服务。推动“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媒体+商务”发展,提升社交媒体信息服务水平。比如,受网上流传的求助信息启发,人民网、新浪微博等搭建网络救助平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题。
注重向外拓展。不论是塑造中国国际形象,还是打好网络舆论战,都需要“把舌头伸出去”。近年来,以CGTN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上持续发声,收获了较好的成效,有的在推特、脸书等平台上的粉丝数达千万级。
二、在“看不见敌人”的交战场,网络战“谣”也是战“疫”的重要部分,应不断提升治理成效斩断信息病毒
坚持权威发声一锤定音。信息传播具有“首因效应”。应强化信息透明,迅速发布相关信息动态,占领舆论传播的渠道,做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最大限度地限制谣言传播。
坚持辟谣打谣双管齐下。疫情期间,警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从快惩处一批造谣者,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对传播谣言者要坚持露头就打,以霹雳手段惩处谣言制造者,斩断谣言传播链。同时,整合各地各部门资源,推动形成采取“联动发现、联动处置、联动辟谣”的工作模式。
三、在“指尖生活”的信息场,网上斗争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应不断强化平台监管把好传播关口
战“疫”期间,少数社交媒体和自媒体无视法律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这启示我们,重大突发事件中,须进一步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
加快法规健全。完善网络信息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网络平台划出管理红线、明确法律底线,推动网络信息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制定网络空间舆论危机应急预案,明确指导思想、职责任务、工作原则、处置流程、应对策略,便于展开科学研判并积极应对。
加紧压力传导。对出现倾向问题、造成负面影响的社交媒体平台,应约谈有关负责人,提出管理和整治要求。若出现网络舆论生态急剧恶化的苗头趋势,应督导推动网络平台全面筛查整治,切实把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维护好网络生态。
加大惩戒约束。应建立健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一体化受理处置平台,用好专项整治办法,坚决铲除不良有害信息传播渠道和生存土壤。
加强行业自律。遵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方针,借助各类互联网协会组织,促进有效“自我管理”,自觉抵制有害信息传播。
四、在硬核科技应用的攻防场,网络舆论斗争更加突出技术对技术,应不断强化科技思维用好技术引擎
开展网络舆论攻防,科技是核心战斗力。在技术加持的舆论攻势下,须强化科技思维,坚持攻防兼备、重点突破,以技术手段进步促进网络空间治理。
做大建强网络舆论平台阵地。坚持移动优先,高度重视网、端、微、屏等多种终端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和服务矩阵,持续推出形态新颖、内容优质、服务精准的移动端产品,提升用户到达率。
自主开发网络舆论引导系统。围绕预警为核心、发现是根本、处置是关键,重视研发信息网络空间抓取、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数据挖掘等计算机智能处理技术,建成集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引导调控、管控处置、指挥通联为一体的网络舆论引导系统。同时,配套建设网络舆情大数据系统,提升互联网信息内容技术监管水平。
探索丰富网络舆论作战手段。用好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区块链、“深度伪造”等新技术在网宣中的探索使用。研发适应5G特点、基于AI的技术反制系统,利用算法自动生成信息内容、实施个性化目标锁定和密集的信息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