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水稻绿色生产关键技术
2021-11-28黄卫峰冯加根沈雁君曹黎明王新其
高 益 黄卫峰 冯加根 沈雁君 曹黎明 王新其
(1上海市崇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上海 202150;2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2150;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上海 201403)
上海市崇明区地处长江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据统计,崇明区现有水稻种植田17 333.33 hm2,其大米产量占上海市大米总产量的22%。
近年来,崇明区始终秉承全域生态发展理念,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推动绿色食品全域覆盖,再加上近几年崇明区逐渐退出冬季小麦种植,改为种植绿肥养地或深翻晒垡休闲,大大地降低了水稻田复种指数,为崇明区进行水稻绿色生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崇明区水稻产业提质增效,形成水稻优质优价机制,引导农民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发展高品质大米生产,2018年崇明区在实施水稻绿色生产的基础上,探索了不施化学肥料、不用化学农药的“两无化”水稻生产技术,力求通过培育和发展“两无化”大米高端品牌,带动崇明区水稻生产走上绿色发展道路,从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助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在此背景下,笔者拟对近年来总结集成的水稻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尤其是“两无化”水稻生产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当地水稻种植户参考借鉴。
1 种植基地选择
要求选择经过绿色认证的水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基地进行水稻绿色生产,并在种植基地建立“两无化”大米生产核心示范区。例如,近年来,崇明区遴选出多家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两无化”大米生产核心示范区,这些示范区经过多年的绿肥种植和秸秆还田,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水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均提高到中等水平(0~20 cm土壤耕层的pH平均为8.36、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5.23 g/kg、水解氮含量平均为91.24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5.75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34.39 mg/kg、全盐含量平均为0.55 g/kg)。
2 品种选择
宜选用“申优26”“申优28”“沪软1212”“南粳46”“沪早香软1号”等优质、抗病、抗倒的粳稻品种进行水稻绿色生产,若是进行“两无化”水稻生产,可选用“南粳46”“沪早香软1号”进行种植。
3 大田准备
宜选用前茬作物为绿肥的田块或冬耕休闲田作为大田。其中,前茬作物为绿肥的田块,绿肥耕翻还田时间为4月上中旬(水稻播栽期前1个月左右),以确保还田绿肥能充分腐解;冬耕休闲田则要求在12月底之前进行犁翻,并将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4 种子处理
选好稻种后,先用咯菌腈或乙蒜素等药剂进行浸种(浸种时间视气温情况决定),再进行高温催芽,催至85%种子“破胸露白”即可。催芽后及时进行通风、摊晾,并在常温下炼芽4~6 h,至种子表面干爽不黏后即可播种。
5 播种及移栽
绿色生产的水稻宜采用移栽种植技术,其中,早熟中粳类“国庆稻”品种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每667 m2用种量为5 kg,4月底至5月上旬移栽,确保每667 m2种植密度为9万~11万穴;杂交晚粳稻品种宜在5月上旬播种,每667 m2用种量为2 kg,5月下旬移栽,确保每667 m2种植密度为4万~5万穴;常规晚粳稻品种宜在5月中旬播种,每667 m2用种量为4 kg,6月上旬移栽,确保每667 m2种植密度为7万~8万穴。
6 肥水管理
6.1 肥料管理
按照水稻绿色生产要求,要在保障水稻生长有效养分供给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化肥用量,并注重N、P2O5、K2O的平衡施用和合理配施,其中无机氮施用量不得高于水稻生长需求量的50%,且具体施用的肥料种类和施用方法应符合NY/T 394的相关规定。一般水稻全生育期每667 m2用氮总量为有机氮(折纯量)不低于13 kg、无机氮(折纯量)不高于13 kg,且水稻生长前期氮肥用量∶水稻生长后期氮肥用量低于8∶2,即尽量早施氮肥并减少穗肥中氮肥用量。若是进行“两无化”水稻生产,则要求水稻全生育期不施用化肥,仅通过冬季种植绿肥、水稻秸秆还田、施用优质有机肥等措施,来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养分需求。
6.2 水分管理
具体要求为:水稻秧苗移栽后,要湿润立苗促扎根活棵;浅水勤灌促分蘖,并适当脱水露田促通气,从而促进秧苗早生快发,提高低位分蘖成穗率;够苗后要进行由轻到重、分次搁田,其中,早熟中粳类“国庆稻”品种在6月底7月初开始轻搁,其他中晚熟水稻品种在7月上旬开始轻搁;搁田后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要及时复水,采用干湿交替、间隙灌溉的方法,保持稻田水气协调;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采取间隙灌溉方式,9月底之前田间以湿为主,进入10月后田间逐渐由湿转干,以干为主;收割前1周左右断水,以利于养根、保叶、争粒重。
7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7.1 杂草防除
坚持“综合防控”的原则,在实施“养草灭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一封一杀”防除措施进行稻田杂草防控。具体为:在水稻秧苗机插前3~5 d或机插后5~7 d,选用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水稻秧苗机插后15~20 d,选用苗后除草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若是进行“两无化”水稻生产的大田,还可利用机械覆黑膜进行杂草防控。
7.2 病虫害防治
在保持、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必要时,也可使用低风险的化学防控技术,但要求化学防控应满足NY/T 393的相关规定,且需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其中,农业防治主要是选用抗病虫品种种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大田冬耕晒垡、轮作换茬,在田块周围种植蜜源植物、趋避植物、害虫嗜好植物等;物理防治主要是采用杀虫灯、色板诱杀害虫,清洁田园、田埂,人工打捞稻田浪渣,稻田进水口设置过滤网等;生物防治主要是采用性诱剂诱杀,释放害虫天敌,进行稻鸭共作等。一般来说,崇明区水稻绿色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具体应根据当地水稻生长各阶段的病虫害预测预报,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进行相关病虫害防治。
8 适时收割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田间95%稻谷成熟后及时进行机械收割,并及时将收割后的稻谷进行烘干。
9 小 结
崇明区实施水稻绿色生产尤其是“两无化”水稻生产,不仅可促进崇明区水稻生产向高标准、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还有助于进一步打响崇明区“两无化”区域公共品牌,并能为建立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崇明标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水稻绿色生产全产业链建设,推进水稻种源保障工作,实施耕地养地、保育和种养结合等,以进一步引领崇明区水稻的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