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分析

2021-11-28祝欣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16期
关键词:遥信安全控制遥控

祝欣

(吉林北华电力科技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22)

1.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问题

1.1 遥信误报

遥信误报也会影响自动化控制安全,造成遥信误报主要原因在于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如遥信系统运行期间,自动化系统按照遥信报告触电操作,若存在接触不良可能影响信号传递,如原本信息为100kb容量,传输的数据是80kb,或100kb数据受到影响出现错误,失去逻辑性。也可能由于电磁干扰影响自动化系统,电力系统运行期间产生电磁影响自动化系统以及遥信系统。由于遥信系统传输信息通路采用弱电线路,自动化系统电压为24V。在这一情况下,遥信系统受到了电磁的影响,影响遥信传输质量,造成质量降低。此外运动通道受到干扰,可能造成遥信信号的乱码,RTU作为遥信系统重要构成,运行期间I/O点达到上百个,需要进行2倍数据量的检测,由于波纹系数大,影响到电压的稳定性,在运动通道受到干扰后,遥信信号极容易出现乱码的问题。

1.2 遥控安全

电力系统自动化遥控系统对于数据准确度要求高,要全方面健康电力系统,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保证遥感稳定性。电力系统的遥控系统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发生遥控失误问题。首先是工作人员由于不当操作可能发出错误控制指令,影响控制行为偏差。在断路器位置上安装遥感设备,但受到操作空间的局限,接线位置出现偏差。遥控功能依赖于多个设备,若设备出现质量问题或选择不当,可能影响到遥感安全。

1.3 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自动化系统设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结构难以负荷用电量激增,电力设备负荷能力增加,会加快设备老化速度,极容易提高故障发生率[1]。部分结构操作复杂,工作人员对于自动化系统不熟练,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部分电力设备接线复杂,当用电量增加,电线发热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1.4 安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电力系统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管理制度出现滞后现象。安全控制制度落后于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电力系统已经引进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生产管理,但安全控制功能并未得到挖掘,未能充分发挥出智能技术时效性优势,存在安全控制管理滞后的问题。

1.5 电源安全问题

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是电源配置,目前UPS系统仍然是电源保障系统,但关于UPS系统的保养和测试受到了忽略。长时间忽略管理电源系统,埋下了安全隐患。若电源长期不用出现失效,出现断电事故后无法提供供电支持。如果两组电源同时掉电,会造成服务器停机关机,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但由于电源系统缺乏测试,难以及时发现掉电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2.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控制措施

2.1 提高遥信取样电压

电力系统中信息传递过程中,多受到电磁的影响,主要由于遥信系统属于弱电系统。RTU电压被控制在24V内。使用遥信取样电压降低电磁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将RTU电源电压从24V提高至220V,不会对系统运行产生影响,也能减轻电磁的影响,保证数据传输准确性,减少遥信误报的问题。

2.2 使用线路编码

遥控系统作为自动化系统十分重要的构成,对数据精度要求高。系统运行时,需要主站线路和信息点互相对应保证信息准确传递。采集信息后精准编号信息点,控制断路器。因此可使用线路编码方法,包括字变换码、扰码二进制等方法,其中扰码二进制的应用更加广泛[2]。减少线路码中0和1的长连,方便于提取时钟信号。仅通过扰码处理,可以让电口标准信号和线路信号的速率保持一致,不会增加激发器光功率。应用红外遥控技术时,一般情况下控制信号波长稳定在0.76um~1.5um,要想保证接收信号稳定,应当将波长控制在0.88um~0.94um,和红外波长具有更高契合度,保证遥控系统稳定性。

2.3 完善自动化系统设计

我国电力系统建设逐渐完善,不断优化电力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保证了电网高效运行,降低了电网发生事故。为保证电网结构设计满足运行需求,可以使用分布式结构,能够满足数据信号种类多、数量大的需要,并将控制信号和报警信号覆盖在内。控制系统通过管线进行信号的接收,保证各单元独立,避免产生联动效应,将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对自动化技术的设计需要不断简化,尤其是二次接线设计,通过简化设计提高安全管理可靠性。同时也要简化开关柜内部接线,从而提高开关柜的安全性。高度重视自动化系统薄弱环节,加强对外来设备的管理和监控,尤其是员工个人外接设备,可能对电力系统造成安全威胁。因此要求员工接入外接设备前务必检查设备的安全性,确保外接设备符合安全规范后才能连接。所有和工作无关的外接设备,禁止连接电力系统。在工作站内整理非必要性接口,减少非必要性接口,从源头上切断外部设备连接电力系统,充分保证系统安全性。工作站和主站之间建立物理隔离设施,避免工作站出现安全问题后,影响主站,造成大规模损失。

2.4 完善安全控制制度

在电力系统中安全控制制度占据重要位置,通过完善安全控制制度弥补安全管理缺陷,更加科学地展开安全控制。首先根据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建立对应的安全控制制度。传统安全控制多对变压箱进行安全检测,技术人员通过检修发电机发现自动化监测的问题。现阶段需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传感器设备展开安全检测,尽量减少人为操作,提高人员安全性,并实现动态化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人工智能技术可借助于传感器、信息系统获取数据信息,根据专家系统数据库对安全隐患展开检测,保证安全控制的时效性。其次需要保证对安全控制制度的全面执行,要在员工培训中融入安全培训内容,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能够严格执行安全控制制度。最后需要加强安全监管,需要建立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监管安全控制工作,通过监控设备展开不定期抽查,发现不符合安全控制制度和安全隐患,立即整改,为安全控制制度执行提供良好的条件。

2.5 定期巡检备份

制定设备日常巡检计划,安排技术人员对设备展开定期巡检,及早防范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通过技术手段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隐患,解决设备缺陷。在设备采购环节上需要加强对设备的质量控制,选择具有质量保障、供应商信誉度高的设备。在巡检过程中发现质量故障设备,立即更换,避免造成安全问题。根据设备故障频率决定巡检频率,对高故障率设备进行多次巡检。要求技术人员务必断电检修,带电作业时穿戴好防护服装,注意个人保护,避免发生触电安全事故。对于UPS系统定期进行放电测试,加强对电源的保养。善用在线监测技术实时监控蓄电池技术参数,发现技术问题后发出警报信息,并积极解决故障问题,保证蓄电池性能稳定。在电源测试期间,需要检查接线情况,保证供电稳定。电力系统运行期间,定期将电力数据备份至云端,避免数据丢失,影响电力系统管理工作。

2.6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为了提高安全控制水平,应当重视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投入,保证设备及时更新,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维护。电力企业应当重视对设备和技术的投资,在有限资金内选择高新设备和技术,更符合电力系统发展需要。对新购设备加强审查,务必保证设备质量符合产品合格证明。避免应用假冒伪劣产品,埋下安全隐患。因此设备到场后,应当由厂家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对接,指导设备使用方法,并核对设备质量。电力企业应当积极参与行业技术研讨会或讲座活动,了解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技术相关资讯,了解行业前沿信息,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安全控制水平。

3.结语

自动化技术投入使用后,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效率。针对现存安全控制问题提出,不断提高遥信取样电压,使用线路编码,完善自动化系统设计,完善安全控制制度,定期巡检备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让人工和技术形成合力,消除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遥信安全控制遥控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研究
基于Python的遥信抑制分析系统
他是如何遥控引爆的
数据通信网关机的双机切换数据同步方法
遥控赛车
融合遥信报警和电气量分析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基于OPEN3000的遥信误动误报分析处理系统
热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遥控提琴
论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的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