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践与启示
——以《证券投资学为例》
2021-11-28蔡娜娜韩齐
蔡娜娜 韩齐
(1.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济南 250031;2.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嵌入式教学是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高校专业课或通识课的教育形式,有利于促进信息素养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嵌入式图书馆员侧重于与师生合作,以师生为中心。嵌入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而且可以使教师了解更多的信息,从而与其他教师建立合作关系。
国外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实践较早且丰富,最早开始于1959年美国学者P.B.Knapp等在韦恩州立大学推行的图书馆服务与学生课程相结合的教学实验。Daniel Webster 学院在人文学科课程中嵌入数据库检索技能。2010年丹佛大学学科馆员Sullo Elaine将图书馆指导和馆藏资源评价嵌入到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2011—2012 学年魁北克大学图书馆员嵌入到健康医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技能、专业相关知识的检索能力、药品专利的检索能力。Edward Joseph Luca详细介绍了其在药学领域的实践经验。
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实践较为丰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广东警官学院、九江学院、华南理工、上饶师范学院、汕头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均取得了一定效果和经验。吴慧华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大学语文》课程[1],高冉等运用阈概念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环境科学专业的大一研究生课程[2]。
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使线上教学[3]和虚拟教学成为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趋势。不论是单独课程模式、合作课程模式、助教课程模式,线下嵌入还是线上嵌入、慕课嵌入,国内高校对嵌入式信息素养的重视程度不高、实施力度较小,嵌入式教学难以有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契合点难以找到,未形成有效的、可以借鉴的嵌入式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尝试立足学生现阶段学习的需求,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毕业论文、就业读研,设计针对证券投资学的嵌入式教学模式。
一、嵌入证券投资学的信息素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教育是协同推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信息素养教育不仅能为学科教学提供系统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培养其成为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终身学习者,而且可以根据师生在具体学习科研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培养师生的数据素养、信息素养、情报素养、科研素养、创新素养,使师生可以及时捕捉与发现领域前沿热点,增强师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利用专业领域信息,获取发现交叉学科知识的能力,熟知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了解专业产权知识,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式
高校图书馆嵌入课程的信息素养教学方式可分为全程合作式、单独课程模式和助教模式。作者根据信息素养教育与《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特点,采用全程合作的教学模式。以2015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作为指导,将六个阈概念:权威的构建性与情境性、信息创建的过程性、信息的价值属性、探究式研究、对话式学术研究、战略探索式检索,与具体情境相结合。与学科教师深入合作,依据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作业、考核,让学生从课程中学到的东西和预期的学习效果,树立信息素养意识。根据学生反馈,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与学科教师共同完成课程大纲、课程计划和课程设计,随时跟进和评估学生信息能力,指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辨别和使用各类信息,让信息素养助力专业学习,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能力。同时嵌入式教学科研让学科教师了解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其教学科研,从而与其他教师建立合作关系。
(三)课前准备
1.深入学习证券投资学知识,作者以图书馆员、学习者的双重身份通过与学科教师沟通、学生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学生目前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情况、学生喜爱的信息获取渠道、详细询问师生的搜索实践以及在查阅主要文献时的信息需求、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开课前对课程内容认真学习分析,针对学生开课前信息素养状况设计并发布调查问卷,制作并发布证券投资学信息素养指南。
2.证券投资学信息素养指南。我作为一名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初学者,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财经类课程。我首先查阅学科教师传到MOOC平台的资料,大致了解了证券投资学的内容。其次,我用百度、哔哩哔哩(经了解学生非常喜欢用这个APP)、中国大学MOOC、学校图书馆数据库、超星等各种工具,搜索“怎么学好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学”。
以轻松地谈话的方式谈了自己对证券投资学的感受:第一感受是学财经的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些叱咤风云的商业大佬,他们的成功何其容易。加油,你们以后就是那些让人羡慕的投行经理。第二感受是这门课程相当重要,这就是投资学的入门课。第三感受是这门课内容之多,必须课下多下功夫,多搜集信息,多看多学多思考。再次,结合毕业后就业和考研的方向,主动搜索信息。学什么?毕业时毕业论文如何写?
很多本科生都觉得课堂学习、专业课学习和科学研究毫无关系,觉得科学研究那是研究生博士生的任务,科学研究离自己很遥远。其实课堂学习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态度学习,效果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维和眼界就如站在高山上,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造成大学生学习只学习课本的知识点,不懂得去查阅资料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们国内传统教育,学生们习惯了被动接受,不习惯主动去探究,查阅论文及相关信息,看看目前所学的知识点到底与实际应用有什么关系。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从小学生开始抓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如让学生就某一个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做PPT。假期让孩子们做科学小发明,做STEM项目化活动,体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融合,提交活动报告,包括前期调查、访问问卷、思维导图、手抄报、学生调查结果、照片、制作过程视频。
大学生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参加比赛等等,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打交道。身处信息时代,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方法已经与时代特点不符。学生不能只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应改变被动等老师“喂食”的学习习惯,提高主动“找食”能力。泛信息素养教育是初景利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强调信息素养需要与特定的学科领域、科学研究项目、教学内容等情境密切关联。
(四)教学案例
证券投资学课程授课形式为课堂面授与实习实训。考核形式有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期末闭卷考试。授课对象是大三本科生,基本是教师查资料备课讲给学生听,虽然,学科教师也认为适当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选取内容让学生准备,讲给师生听,是个不错的尝试。但是鉴于课时、学生课业较重、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被动式学习习惯等原因,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1.毕业论文。学科教师在讲授特有股票类型时,讲到国家股。举例毕业选题时,之前有位学生选了《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这个题目,被毙掉了。选题目时要充分数据是否可得,国有企业触碰了社会公众的敏感。学术研究不是没有界限的,讨论可以。
外文文献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里搜索。
它是一个索引数据库;原理是通过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再搜索其他论文。一般被引得多的论文,质量较高。我们可以用主题词、作者的方式检索。可以点击“出版商出版的免费全文”下载。有些文章如果不能免费下载,可以直接给作者发邮件。一般都会给的。我已经试过了。
中文文献从知网里下载。点击-学术期刊-高级检索-来源类别处勾选SCISSCI即可。
SC——自然科学,计算机电气类用的居多。特点:炫酷的算法。
EI——工程,偏技术。
CSSCI——社会科学,财经系用的居多。
2.揭开信息素养神秘面纱。很多人说到信息素养,就以为只是看论文,其实不然。信息素养无处不在。别把信息素养看得多么神秘。大家淘宝买东西,看评价。看财经新闻。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上网搜索。去图书馆看书,统统这些就是信息素养。不同需要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信息检索方式。如想查一下明天的天气预报,直接百度或者看QQ里的天气了。学生受之前学习习惯影响,可能觉得本科课程,不必查阅文献。
这时,作者自然引入通过知网查询到的有关股票预测、用支持向量机、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论文。
3.捕捉研究热点。学科教师在讲解证券投资的概念时,讲到“行为金融学”是研究热点。由此,引导学生利用知网查阅行为金融学相关知识和文献。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也是现代金融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出发,对证券投资进行相应分析。
(五)教学评价:师生评价
《证券投资学》课程期末考核,要求学生完成分析报告和案例分析。信息素养教育嵌入证券投资学课程对金融学专业学生学习帮助很大,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检索技能完成课程作业,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以下为学生的真实反馈:以前只习惯用百度、哔哩哔哩、小红书、知乎,其实这些只是寻找知识的冰山一角罢了,更多财经专属网站、数据库,如学校提供的财经数据库-CSMAR,不仅免费而且专业精准。以前总感觉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博士老师们的专属,我们只需要记住课本上的知识点就行了。通过这次嵌入课程的学习,发现科学研究其实没有那么神秘,查阅了相关文献,才知道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竟然就真真实实的能用到证券投资中。而且还能和其他学科交叉,碰撞出如此高大上的研究方向。
二、启示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教学应做到:图书馆员主动与学科教师沟通合作,以图书馆员和学生双重身份,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习者的姿态,将自己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而然无缝地将信息素养嵌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不再单独讲授信息素养的有关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