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大运河文化保护的数字化探究*

2021-11-28孙旭颖张语张雪赵倩倩张勇邹冰涵沧州师范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化

文/孙旭颖 张语 张雪 赵倩倩 张勇 邹冰涵(沧州师范学院)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历史留给全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中国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多彩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上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是炎黄子孙创造的世界性文化奇迹,是流动的、活态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保护好、传承好大运河文化是每个人应有的历史担当。

大运河(河北段)开凿始于东汉末年,地处华北平原,背靠燕山山脉,地理位置优越,沟通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在整个大运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市。沿途景致丰富,景观自然古朴,文物遗迹颇多,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大运河(河北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越来越习惯用数字来传递和表达信息。利用数字化高科技技术对大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利用是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要策略,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产物,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由之路。

一、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与价值

位置的限制,足不出户便可随时随地了解和体验大运河文化。通过文化传播网络化、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装备智能化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大运河文物展品、历史文化、非遗艺术进行数字化展示,既能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再现大运河历史场景,让受众了解大运河的文化和历史知识,有利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播,又有利于促进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活化大运河文化。

另一方面,数字信息技术在对文化遗产进行复制、传播、储存、实现数字化再现的同时,信息的数字化保护技术本身也构成了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以未来的眼光看待当下,数字化技术正是需要我们保护的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可以将文化遗产的原貌信息长期保存起来,使得数据的储存不仅安全、有效,而且长久。

电子信息技术具有高速计算、大容量储存、远距离传输、多媒体呈现等特点。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修复、保护和传播,是

文化遗产数字化指的是利用当代数字现代化手段,以数字化方式将文化遗产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真实、完整地存储到计算机网络,实现三维数字存档,供文化保护、修复、和文化交流使用。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用数字化技术来传递和表达信息俨然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容易受到自然环境或者人为破坏力的影响,用数字化的形式来保护以自然形态存在的大运河文化遗产,较传统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

一方面,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赖于数字化的管理。数字化信息的呈现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独特优势,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顺应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之举,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必要要求,更是促进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一个必要且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大运河(河北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

20世纪末以来,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理论方面,形成了以技术为中心的保护理论和专业分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实践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颇具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国内建立的各大数字博物馆为我国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例如,“数字敦煌”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和虚拟技术使得敦煌文化数字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人类参观过度带来的对文物的损坏;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多宝阁”利用3D技术全方位360度带领观众生动形象地了解文物历史的前世今生;辽宁省博物馆利用VR技术进行线上大型文物展;无锡大运河数字博物馆作为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纯数字化博物馆,运用数字化科技手段使大众仿佛身临其境般置身大运河景象的历史画卷中,生动形象地再现大运河文化魅力。

当前在对大运河(河北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过程中,仍以传统式陈列叙述概念为主,数字化保护仍处在起步阶段,少以电子化、可视化的沉浸式效果对大众进行展示。

笔者分别对五个运河流经城市进行调研发现,河北博物馆的官网自2014年至今有较丰富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进展和成果,设有数字展馆专栏,但尚未涉及大运河相关文物和非遗文化的虚拟陈列。目前,大运河(河北段)流经的五个城市中,《河北大运河文化展》作为常设展厅在沧州博物馆展出,并且通过数字化处理在沧州博物馆官网专栏数字博物馆全景展出,通过VR模式、一键漫游和自由漫游几种方式身临其境地体验参观大运河北——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展。其测量数据、地图、详细的文字介绍等均可在“沧州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专区查阅,通过视频宣传片、3D动画、中国大运河文化和沧州运河文化特色的八组民俗更好地弘扬运河文化。邯郸和廊坊的博物馆设有官方网站,仅对大运河文化和相关新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未形成系统的电子资源和数字文化数据库。衡水和邢台的数字博物馆仍在建设中。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数字化给大运河保护和利用带来了全新视角,科技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再生和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河北省利用数字化手段和科技技术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遗产保护,运用科技手段对大运河濒危传统文化保护、修复和文化传播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以数字化技术修复、引领和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启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协同打造融合时代和社会发展、体现河北新时代文化自信和历史人文情怀的数字化展示平台。

三、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策略与要求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对“推进信息化与文化相融合”提出了新要求:推动大运河文化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深度融合。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人工智能时代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起着无以替代的作用。河北省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深化大运河文化带研究,通过创建大运河虚拟工程将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丰富的文创产品,为运河沿线县市区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一)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策略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常见的直接技术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中高保真、全息存取,虚拟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传播的模式和技术等。

目前数字化技术在大运河文化保护的应用大多局限于展示层面,深层次、实质性的文化保护辅助系统还不多见。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虽已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基础,仍需深入研究解决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保护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急需解决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保护的支撑技术和方法。

如何利用数字化高科技技术将信息、控制、管理和决策相结合,利用数字化信息存储、处理技术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和数字化展示平台,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示,对濒危的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化梳理,还原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通过建立永久的档案盒数据资料库对历史数据进行长期保存,通过搭建数字化展示平台再现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风采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策略和必然趋势。

(二)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要求

1.大运河文化的延续性和创新性同行

文化具有延续性,是世世代代传承积久而成的传统。文化又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迭发展。文化遗产正是传承延续和更新发展的统一。对大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我们既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又要通过创新发展传承延续。

大运河是集交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交流、社会生态于一身的“国运之河”,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人类工程的伟大创举。大运河沿岸流动的文化不是对历史文化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回到过去,而是民族精神命脉的延续,是与时代保持同步创新的发展。

在其创新发展方面,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要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引领,充分利用科学数字保护技术科学性和精准性的特征,合理发挥现代传播技术跨时空性、交互性、整合性等优势,让大众与文化遗产“跨时空”相遇,用数字化技术重现大运河文化的“前世今生”。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国大运河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新使命,努力做到现代数字化开发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相结合,主动组织参与世界性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数字保护的系统性和大运河文化的特色性并存

大运河的空间跨度大,覆盖地域广,遗产数量及类型繁多。将信息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转换成数据形式的高科技技术有利于文化遗产的追踪和理解。以数字化的形式保护传承好大运河文化遗产项目是我们观察未来社会的有效抓手。用系统的数字化体系对大运河文化进行保护和继承,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创新推动传承发展,是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选择和必由之路。

然而,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如何保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被大众所接受,所以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形式要结合大众的喜好,使得文化遗产数字化之后,能让运河文化更为广泛地走进大众视野;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避免一味地将文化遗产保护过度依赖于数字化技术而带来一些副作用。数字化技术仅仅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我们绝不能忽略大运河自身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而将其完全交付于数字化技术。

当前,河北各运河城市突出各自历史文化传统,因地制宜,积极打造有历史、有文化的大运河特色文化产业带。

廊坊按照连点成线原则,与北京的通州一起开发大运河文化旅游,实现运河文化游、生态观光游和美丽乡村游的有机结合;衡水推进“文化+”发展战略,古今融合,打造“董子故里·儒乡衡水”文旅新品牌,实现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沧州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建设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精心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推进“运河+文化+旅游”新模式,重塑运河文化千年古韵;邢台市结合历史文化特色和村镇分布特点,打造古都家国片区,突出河工文化、商贸文化、营城文化和原真自然风貌,积极建造大运河特色文化带;邯郸大名县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串起特色小镇,培训村民继承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通过辐射带动,实现县域乡村振兴。

3.大运河文化的真实性和活态性并重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代表着其价值和影响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注意兼具传承性和创新性。河北有着其独特的燕赵文化和悠久的历史积淀。河北大运河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伴随于运河产生,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深化发展。充分了解运河文化,需要从“物”和“人”两方面深入挖掘,加强大运河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

一方面要以大运河沿线遗存的历史古物为基础,深入挖掘和保护以河北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全面开展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历史遗迹的地理位置,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围绕大运河河北境内的“两点一段”世界文化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数字展示平台。

另一方面要以大运河相关的“人”为基础,包括周边的居民和各类民间工匠艺人、相关研究人员等,对大运河文化进行深入调研,要注意充分挖掘和活化大运河沿线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运河沿线和周边的各种民俗和各类民间传统技艺等,要开展普查并建立相关数字档案,充分利用数字资源重塑活态传承大运河浓厚的文化气氛。创建各类文化遗产展示和作品孵化平台,让运河记忆活起来。

四、结语

大运河(河北段)的地理位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创新发展,是新时代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之举。人工智能时代,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要搭上数字化基建的快车,大运河(河北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要与数字化等高科技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大运河自身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体现河北新时代文化自信和历史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大运河文化遗产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Tough Nut to Crack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