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中国梦”课余教育体系的思考
2021-11-28瞿敏
瞿敏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再次阐述“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后,“中国梦”已成为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兴国、富民、安邦的政治宣言和施政纲领,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和殷切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先导、是基础。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生力军,在有效推进高职院校“中国梦”教育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基础上,如何构建高职院校“中国梦”的课余教育体系,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解“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思想内涵、精神实质、时代特征、实践要求、从而怀揣“中国梦”、追逐“中国梦”,使个人的成才梦与民族的复兴梦交相辉映。这既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神圣职责,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高职院校“中国梦”课余教育体系,必须把握要点,有效点燃“中国梦”
(一)构建高职院校“中国梦”课余教育体系,必须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组建专门科研团队,认真制定、实施专项工作计划,务实完成多项工作任务。
(二)构建高职院校“中国梦”课余教育体系,必须以教育部党组、湖南省教育工委颁发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为指导,注重在构建实践中贯彻《通知》的指导思想,丰富《通知》的工作内容,落实《通知》的工作要求。
(三)构建高职院校“中国梦”课余教育体系,必须始终遵循教育规律,科学确定教育手段,积极创新教育载体,努力使各项构建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形成“知行合一”的基本特征。
(四)构建高职院校“中国梦”课余教育体系、必须形成“中国梦”教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过盈”配合和“元缝”衔接,使学生消化“了解中国梦”的知识。内化“实现中国梦”的志向、外化“托起中国梦”的行为、固化“追逐中国梦”的表现,把当代大学生培养为有“中国梦”的怀梦情结、追梦抱负、逐梦激情、固梦能力的一代新人。
(五)构建高职院校“中国梦”课余教育体系,必须引导学生把追逐“中国梦”和追逐个人的“全面发展梦”“成才梦”“职业梦”“人生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追逐“中国梦”的热情转化为炼硬报国本领的实际行动,实现感情“中国梦”——怀情“中国梦”——向往“中国梦”——追逐“中国梦”的境界提升。
二、构建高职院校“中国梦”课余教育体系,必经教育先行,有效地播种“中国梦”
(一)要进行“中国梦”本质内涵的专题教育。使学生明白:“中国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前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而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如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
(二)要进行“中国梦”重大意义的专题教育。让学生明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既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翻身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振兴中华、复兴民族伟大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中国的历史责任和理想夙愿,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期盼,是以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安邦、富民的政治宣言和通政纲领,是华夏子孙最伟大的梦、最美丽的梦。
(三)要进行中国梦时代背景的专题教育。既要使学生明白: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持续化增强,国防威望不断提高,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于“中国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国梦”;又要使学生明白: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防地位没有变,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自满懈怠,必经继续奋斗、执着奋进。
(四)要进行“中国梦”圆梦方略专题教育。是学生明白:实现中国梦,必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经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将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必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攻坚克难。
(五)要进行“中国梦”与“石化梦”的专题教育。使学生明白:“石化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是众多的“产业梦”编制而成的。是学生了解石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石化产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愿景,了解石化行业的恢宏气势、科技水平,了解石化行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了解石化行业的职业道德、从业要求。从而,坚定学生献身石化行业的志向与抱负,激发学生投身石化行业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学生振兴石化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六)要进行“中国梦”与“学子梦”的主题教育。是学生明白:以实现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最大化为最终归宿的“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也是民族的梦,更是个人的梦。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中国梦”就是个人的“全面发展梦”“成才梦”“职业梦”“报国梦”,只有将个人的梦想和国家与民族的梦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才能享有变梦成真的机会,才能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进步的机会只有将追逐“中国梦”的热情转化练硬圆梦本领,增强圆梦能力的实际行动,才曾履行好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三、构建高职院校“中国梦”课余教育体系,必须丰富形式,有效地激扬“中国梦”
——要有效开展共话“中国梦”的主题活动。利用“五.四”青年节,以深化对“中国梦”由来发展、实质内涵时代特征,圆梦方略等内容的理解为主旨,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畅谈“中国梦”。
——要有效开展“思索先烈中国梦”的主题参观活动。参与利用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地域性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平江起义纪念馆、任弼时同志纪念馆、杨开慧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引导学生追寻革命先烈的“中国梦”。
——要有效开展“感悟中国梦”的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四川雅安地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使学生感悟中国、感悟中国力量、感悟震不跨的“中国梦”。
——要有效开展“解读中国梦的专题演讲活动,组织学生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演讲,演讲实现“中国梦”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演讲“中国梦”的历史底蕴、时代内涵、文明前景、演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和奋斗时代,引导学生憧憬“中国梦”。
——要有效开展“美丽中国梦”的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学生深情地记叙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坎坷追梦历程的深刻启示,就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变革,“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和当前任务,真切地表达自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齐成长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引导学生向往“中国梦”。
——要有效开展“寄情中国梦”的励志歌曲演唱活动。组织有声乐特长的学生,采取学生喜欢的表演形式,演讲内容积极向上,曲调慷慨激昂的历史歌曲,歌剧选段,戏曲选段,抒发精忠报国的壮志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引导学生唱响“中国梦”。
——要有效开展“给力中国梦”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专业技长,兴趣爱好,描绘个人的“成才梦”“职业梦”“人生梦”正确认识人梦与“中国梦”的相互关系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和民族的梦想紧密地连接起来,使个人梦与“中国梦”同屏共轭,引导学生共图“中国梦”。
——要有效开展“担当中国梦”的学习竞赛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期终学习竞赛活动,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技术等级取证活动,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不断增强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切实练硬报国本领,引导学生托起“中国梦”。
“中国梦”伟,教育任重;“中国梦”美,教师责圣。实现“中国梦”,教育肩负着提供人力资源保证的神圣使命,教师担当着培养筑梦者,造就圆梦人的神圣责任,因此,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基业,是基石,教师是先驱者,是排头兵。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构建“中国梦”教育这个理想信念的新体系,努力完成“中国梦”教育这项社会主义统治形态建设的新任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机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舞台,为学生的科学成才开辟通道,为学生的人生出彩夯实基础,通过圆满实现自身的“育才梦”,为推进“中国梦”给力,为实现“中国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