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的初探
——以江西省XX市为例
2021-11-28吴雄妹宋韬石志伟方喜张月
吴雄妹 宋韬 石志伟 方喜 张月
(中共乐平市委党校,江西 乐平 333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1]。“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要充分认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意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事关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
(一)脱贫攻坚胜利成果来之不易,必须巩固好、拓展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提高思想认识、坚定政治站位,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尽锐出战奋力答好“时代之问”。“十三五”时期,XX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戮力同心,精准施策。截止2020年底,XX市6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市6215户13929人全部稳定脱贫。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巩固拓展成果任务艰巨,必须强保障、促发展
在取得这些成果的同时,我们仍要清醒看到,防止返贫致贫任务仍然艰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绝非易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按照党中央设立五年过渡期的要求,紧盯脱贫村、脱贫户和农村低收入人群,我们要继续围绕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这“1”条主线持续倾斜,结合实际筑牢“一领办四参与、增加就业、盘活资产、发展种养业和兜底保障“5”条增加收入的硬措施,接续推进产业扶贫工程质量大提升。巩固拓展成果任务艰巨,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各项扶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已脱贫人口收入稳定增长和低收入人口收入得到保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才能为乡村振兴铺好路、搭好桥。
(三)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奋力抓、持续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比脱贫攻坚更为艰巨繁重的任务,需要投入的资源力量更多,需要推进的工作更密集,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更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历史性转移的首位任务,帮助农村广大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进一步彰显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们必须严格落实攻坚力度、帮扶力量、投入保障、政策支撑“四个不减”的要求,把加强过渡期内各项帮扶政策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把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贯穿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对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过渡期内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3]高度概括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不仅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密码,更是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制胜法宝。XX市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重大成果,为全面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进行自我剖析,分析不足。
(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成果
1.脱贫任务如期完成。XX市农村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已全部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初的2192元增至2020年底的13385元,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4]。
2.脱贫机制不断完善。帮扶机制稳步实施,实行挂点单位定点包村和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建立市领导挂点乡镇、乡镇领导包片、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驻村、帮扶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责任体系。监测机制基本建立,2020年底,对全市59户137人脱贫不稳定户和301户738人边缘易致贫户每月实施收入监测预警,为贫困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购买防贫保险,筑牢致贫返贫的防线。干部作风切实抓好,以省、市督导和县级调研督促脱贫攻坚工作落实落地,根据督察情况以“红黑榜”、调研快报、下督办单等形式进行督促整改。扶贫资产管理升级,扶贫资产管理逐步规范,项目资金使用明确清晰。宣传工作多项发力,聘请专家对镇、村两级书记,扶贫专职副书记、扶贫专干等人进行培训。强化扶贫宣传,从政策宣传、感恩教育、典型宣传三方面入手着力打好扶贫宣传这张牌。
3.脱贫保障全面落实。健康扶贫筑牢防线。XX市投入扶持资金2200多万元,用于贫困村卫生室、医保补偿。建立贫困人口门诊就医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先症疗、后付费”。建立老、幼贫困人口防病机制。
教育扶贫不断提升。推行教育扶贫“9+5”资助政策,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非义务教育有资助。强化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保障。对特殊原因没有上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了“送教上门”。对468位异地就读建档立卡学生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对接,推进教育扶贫政策异地落实。
安居扶贫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完成了3136户农村四类对象危房改造档案资料扫描、上传录入及630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信息录入工作。聘请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对2016年至2020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3136户一户一档资料进行规范化整理。先后组织农村危房鉴定5次,包括农村存量危房鉴定在内,共鉴定房屋8345栋。
社会帮扶温暖人心。开展百企帮村活动,XX市16家企业结对帮扶14个村,实施帮扶项目35个,受帮扶贫困人口244人,企业投入帮扶资金(含捐赠物品折款)337.385万元。扶贫干部帮助贫困人口在网上发布合理需求,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对接。
保障扶贫有效实施。十三五期间结合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堵漏洞、补短板,推动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加强了最低生活保障与建档立卡“两项制度”衔接,基本落实残疾贫困人口两项补贴,继续实施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无赡养或抚养人特殊贫困群体的敬老院集中供养,织牢编密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网。
4.发展动能初步培育。产业扶贫提质增效。XX市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产业,规范推进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加强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全市建成已发展油茶基地147个12611亩;茶叶基地8个1329亩;中草药基地5个945亩;果业基地27个1535亩;蔬菜、菌类基地16个496亩;水产养殖基地4个788亩。
消费扶贫初显成效。XX市在6个省级贫困村建成了电商扶贫站。开设扶贫电商淘宝店30余个。2020年实行线上线下双重对接,开展扶贫产品“专区、专馆、专柜”销售,实施扶贫产品“六进”消费扶贫行动。
就业扶贫拓展扩面。有效实施了就业扶贫行动计划,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十三五期间,累计组织技能培训1877人次,公益性岗位累计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3049人次,扶贫专场招聘会就业219人次,扶贫车间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604人次。
5.基础建设成绩斐然。交通建设逐步完备。XX市持续注重交通建设,在村路建设、公路修建以及线路调整等方面不断推进。73公里省、市两级贫困村通村水泥路建设全面建成,完成建制村通客车体系,全市16个乡镇266个建制村通客车采取农村班线延伸、公交线路调整、区域经营等措施运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水利建设循序渐进。XX市整合水利项目资金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围绕农村自来水工程、河道治理工程以及除险加固工程等方面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为解决农村特别是贫困村的用水问题提供保障。
饮水安全日益提升。2020年,XX市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对全市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逐户排查,并完成了对全市所有未通自来水自然村的水质检测采样、送样工作,共计检测580多份水样的42项指标,检测结果均合格。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扶贫产业发展不平衡。总体来看,XX市的产业扶贫工作有点有面,成效明显,为XX市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但是目前大多数扶贫产业并没有真正激发其最大潜能。带贫益贫功能强的主导产业不多,且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从XX市产业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散布的大多数是一些菌菇、油茶、养殖业等传统种植、养殖产业,带贫益贫能力不足,贫困群众从中受益仍相对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尚未成熟,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风险大和收益慢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容易形成农户再次陷入贫困的局面,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性有待完善。
2.消费扶贫成效不突出。面对着“十四五”时期“传统产业和传统消费热点逐步降温,而新消费等正处于萌芽”的机遇挑战,XX市消除现阶段消费扶贫工作与新的目标任务之间的差距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目前个性化定制的消费需求以及强调更多元化品类选择、更丰富消费内容和更优化的购物体验的新消费背景下,消费扶贫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品牌问题。因产品规模有限,大多数扶贫产品难以形成品牌,即使有了品牌,知名度也不足。二是产品包装问题。大多数扶贫产品没有根据质量分级包装,缺少与产品相关的文创,难以满足新消费人群的需求。三是产品供需矛盾。扶贫产业的生产结构与市场消费结构不一致,市场需要的优质产品、深加工产品供给不足。XX市在新的背景下消费扶贫工作的成效并不是特别突出,因此在巩固现有消费扶贫成果并在现有消费扶贫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消费减贫机制是XX市防贫减贫工作中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3.就业减贫自主性缺失。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脱贫人口摆脱了基本物质贫乏,减少甚至消灭返贫风险问题就成为日益紧迫的任务。一方面,在脱贫攻坚阶段,较小部分农户存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基本就业技能不足等突出问题,无论是在“低保户”、“五保户”等国家政策红利惠及下,不愿意“摘帽”,还是政府采取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安置渠道,低收入人口容易产生依赖心理,都造成了就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随着脱贫后所处环境的变化,社会及市场对农户就业的要求也有所改变。为适应新环境要求,需要不断激发脱贫人口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强化就业拓展动力,提高脱贫地区防范风险能力,避免出现“失敏性”返贫、“变换性”返贫等情况,切实保障脱贫成果。
4.扶贫资产管理需增强。总体而言,XX市扶贫资金管理效果良好,实施了相对严格的管理。但由于扶贫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涉及的部门和扶贫对象多,资金的规模大小也不一,执行的主体也各有不同,仍然存在扶贫资金使用精准上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扶贫基础项目有待进一步夯实、扶贫资金管理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三、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5],必须采取更有力举措、汇聚更强大力量来推进。要加强领导、高位推进,确保各项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落地。
(一)产业振兴提质量。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举措。要持续推动产业多元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确保产业全面提质增效。完善壮大产业体系。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金融企业支持产业发展贷款、产业发展奖补资金、涉农资金、干部帮扶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用于发展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发展支撑。要加大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产业发展指导员作用,更好支撑扶贫产业及早稳产丰产,壮大特色产业、提升质量效益。强化农业保险,增强农村低收入人口抵御灾害、抗击风险的能点力的;保险拓展方案农业[6]保。险要,鼓探励索通覆过盖扶农持业龙产头前企、业产、中农、民产专后业全合链作条社各、环致节富风带险头人等经营主体,建好产业基地,支持扶贫产业围绕种养、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形成利益共同体。
(二)人才振兴是关键。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地方发展的关键因素。要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培训、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计划,推进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新机制。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鼓励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三)文化振兴育沃土。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要不断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筑牢农民群众的“根”与“魂”。完善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文、图、博、美、影等5个单位的阵地建设,进一步进行巩固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阵地,要实现村级(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提升文化特色品牌。文化兴则国运兴,乡村兴则国家兴,要以乡村文化振兴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对文化教育基地要抢救维修,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生态振兴起支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保护优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好生态振兴篇章[7]。巩固生态扶贫实效,扎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要持续投入资金实施生态工程建设、推动生态产业发展、落实生态补偿扶贫,统筹公益性岗位资源等生态扶贫工作,促成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协调。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8],持续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加强水、电力、通讯,物流网络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按照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五)组织振兴是保障。继续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和实施”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党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培养锻炼,加强干部培训,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优先重用。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的衔接,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注重考核工作实效,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正向激励,落实责任追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