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对《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1-11-28刘安棋广东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思政

文/刘安棋(广东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2020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导纲要》)。[1]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落实《若干意见》和实施《指导纲要》,各大高校逐步开展传统课堂创新活动,实现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的转变,将高校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打造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专业创新人才的需求。

如何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有效实施,近年来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由于课程设置不同、学科专业领域不同、授课内容侧重点不同等原因,都会影响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有所差异,如何结合课程自身的思维方式,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做到课程思政因课而异、因人而异,是专业课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问题提出

传统课堂主要是把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独立开来,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宏观抽象的政治理论说教或枯燥乏味的文化知识传授,都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而教书育人的目标都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课程思政建设是对当代教师教书育人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将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作为载体来承载思政教育的功能,将思政工作去抽象化,结合专业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应用性较强,该课程作为高校金融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涵盖面广泛,不仅包括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风险管理应对策略、国际监管等内容,还涉及经济、法律、管理、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作为关系世界经济的重要命脉,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都会影响国际的发展和繁荣,金融稳定则国泰民安,金融危机则会民不聊生。由此,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中,引导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学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思想、风险管控大局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二、《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概述

(一)《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性质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主要涉及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两大主体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度量与评估,以及对应的风险管理策略等一系列内容。

课程内容一方面介绍了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各类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从各类风险形成的诱因、度量方法以及对应的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展开介绍,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更加扎实全面。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策略应尽可能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实现以最小成本保障资金最大安全的金融风险管理最终目标。

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主要围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衍生产品市场等证券市场进行展开介绍。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市场风险的内涵及种类。[1]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大量创新型衍生产品应运而生,加上受到近年来疫情的严重冲击,国内外金融环境错综复杂,金融事件频繁发生,金融风险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经济发展,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学习,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识别方法、测量和评估手段,最终运用综合的风险管理策略去应对风险的威胁。

(二)《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目标

风险管理更多是关注民生事业、社会安定及群众利益,应用性和实践性均相对较强,而《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将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加以应用,培养学生基本的风险意识,既能在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中洞悉各类风险危机的存在,又能及时提出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化危机为机遇;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职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将来在金融职场上具备较强竞争实力打下良好基础。[2]

(三)《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现状

在“课程思政”提出之前,《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更多偏重《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但课程如何发挥育人作用和当代学生“三观”的引导还是思考甚少,即使课中有些教师偶尔会穿插思政的相关内容,但思政教育内容多半目标不明确,更多的是浅尝辄止与流于表面,甚至存在极个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言论不当与传播负能量的现状,给学生带来恶劣的影响。其中原因包括,专业教师德育部分的考核没有落到实处,没有有效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专业教师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课程思政内容部分容易被忽略。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只能简单的死记硬背,不能融会贯通,而且团队合作意识较薄弱。

三、《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切入点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中所蕴含的法治、诚信、和谐等价值理念都是该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思政理念,是协同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专业科任教师应与协同育人导师共同在不断的反思中加以改进,充分挖掘课程中相关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建设,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

(1)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相融,积极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树立共同理想、加强文化自信,努力为金融服务实体、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和金融消费维权作贡献。[3]

(2)将思政元素引进课堂教学,通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等政策文件及行业规定的解读,强化学生对相关行业规章制度的理解和领会,使学生清楚从业“底线”,自觉远离从业“禁区”,引导学生提升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素质水平,树立合规尽职、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的从业观。[4]

(3)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开展诚信教育有其重要意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例如可以通过“信用风险”章节的学习,利用各种身边的实际案例,不断增强学生的诚信素养,有利于让德育因子和诚信思政元素在《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中得以释放,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4]

四、“课程思政”在《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一)“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的整体设计思路

1.课程内容设计

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效衔接,用课程主体来承载思政教育,把思政工作贯穿到教学教育的全过程,从而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凸显思想价值的作用。[4]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中所引用的案例教学,需要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学生群体的特点和社会的导向价值等方面进行设计。如何将宏观案例与微观故事并举,可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巧妙融合,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提高了高校育人的质量。[4]例如通过分析一系列真实的金融风险案例,结合趣味性的互动提问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发挥头脑风暴作用,让学生设计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实现社会和谐、民富、国强,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思政元素推进反转课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信用风险章节,先给学生讲述信用风险的基本概述,提出引导性问题,再让学生以PPT形式展示小组案例,通过案例去分析信用风险的诱因、传导过程及危害,再让学生共同思考,如何采取相应的策略去规避其危害,培养学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创新教学手段。《金融风险管理》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不断开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路。[4]充分利用校内网络平台资源,例如中国大学慕课云平台资源库、学习通等多媒体,开发《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学习平台,通过在线教学实现学生无边界的自学模式。教师可在课前将所有相关教学多媒体资源上传到平台供学生预习;课中利用线下课堂组织学生参与讨论、答疑或分享学习成果;课后还可以借助平台发布习题供学生巩固练习。通过借助网络平台,及时传递国内外风险管理领域的政策动态及相关研究成果,将风险管理的新形势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将思政元素衔接到时事热点中进而融进专业课堂教育,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4]例如在讲到信用风险章节,教师可上传一些近期影响较大的金融事件影像资源,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诚实守信,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道德修养。

3.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为实现课程德育功能,积极探索创新型的能够全面评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金融风险管理》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树立“以学为中心”的考核理念,将思政要素带进课堂,强调了德育考核的重要性,因此考核方式会更加综合、全面且丰富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优化可以从教师评价、学生自我测评与学生互评三个维度错综进行,重点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可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科学评价。例如,通过线上观影学习,学生撰写观后感,让学生与影片角色或故事产生共鸣。线下学习可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案例中蕴含的思政因子进行班级汇报,让学生领悟到课中所传递的思政元素。再者,可通过提高德育方面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所占比重,让师生认识到课堂思政的重要性。

(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的具体实施的案例(以利率风险为例)

1.学情分析

本次《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主要面向广东科技学院财经学院金融工程专业本科大三学生。

经过两学年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金融类基础知识的素养,但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过去传统的知识学习主要以线下授课为主,课程学习活动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学习兴趣匮乏。因此,实行混合式的教学体系尤为重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在课程中育人,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5]

2.总体教学设计

课程总时长90分钟,尝试采取整合思维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思政元素,教学构思设计如下所示:

(1)教学准备

①课程资源设计,构建中心内容体系

基于参考中国大学慕课云平台资源库朱淑珍、郭战琴、喻平等多位教授《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微课基础上,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适当调整教学结构,形成七大知识模块为中心内容的教学体系,涵盖了众多相关联的知识碎片和课程资源,包括课件、视频、案例、题库、时政热点、FRM和ACCA课外知识拓展等,以符合现阶段本专业学生层次发展的教学需求,拓展国际化视野。

②制订发布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提前在学习通发布学习任务清单,内容包括PPT课件、奎克国民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成功案例的视频导入、匿名互动话题“奎克国民银行如何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学生可根据学习任务清单要求提前预习课堂内容并参与讨论,老师在后台及时进行线上答疑并参与互动交流,同时查看学生自主学习进度。

(2)课前(组织学生用学习通签到,分享疫情之下国家的贡献等)

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用学习通进行签到。同时组织学生线上探讨,分享疫情之下国家的贡献,尤其在利率宏观调控方面,怎么惠及到个人与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教师结合个人海外留学经历及国际友人的消息共享,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本国国情的情况下将视野扩展到全球,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课中(巧挖思政元素,开展知识点串讲与课堂互动)

将课中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讲授进行有效衔接。课中巧挖思政元素,才能真正做到课堂思政而非思政课堂。成年人的专注度时间在20分钟左右,因此每45分钟的课堂时间在知识点讲授模块会把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并适当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讲到“利率风险”章节中关于凸性性质知识点的时候,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投资者会选择凸性大的证券,从而告诫学生,收益率涨跌幅和证券价格涨跌幅是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的,投资切忌盲目,规避理解误区,所以学好理论尤为重要;而在利率风险管理中,个人可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手段达到“富强”目的。课中还会适度穿插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知识提问、时事热点分享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配合丰富的肢体语言及幽默的口头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课乐趣,达到课程育人的良好效果。

(4)课后(课后不下线,及时进行学习效果督促)

课后布置课后习题,通过线上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及时进行学习效果督促。对于完成度高的学生课堂上给予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对于完成度低的学生询问原因,并鼓励他们尽量完成,及时解惑,提升自信。再者,适当发布一些课外知识读物或阅读链接,拓展学生学术知识面。

3.教学评价

为实现课程德育功能,积极探索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方式是一种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最大的亮点是结合了线上和线下课程,并将思政要素带进课堂,因此考核方式会更加综合、全面且丰富化。

综合性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实现课程的德育功能。由于本课程是专业考试课,对知识储备专业化的要求较高,所以期末考核总分中期末卷面成绩分的权重占比较大,而课堂表现项目的考核方式可进行多元化处理。例如:

期末考核总分=课堂表现(40%)+期末考试成绩(60%)

课堂表现=出勤(40%)+作业(20%)+课堂互动(40%)

其中,课堂互动中体现职业道德素质考核(诚信、友善、合法、和谐等)。

4.教学效果

通过发布匿名评分任务,从教学方法满意度、知识获得性、案例适宜性、教学过程连续性、知识延展思考度等角度进行评分的收集,根据班级学生的反馈结果,该种创新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融合了思政元素之后,得到了绝大部分学生的高度认同和满意结果。

而同行教师也认为,将碎片化的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巧妙衔接,并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更为显著,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活动更加趣味化、多样化,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加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他们表示,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思政元素进入课堂匮乏的弱点,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能力,值得借鉴。

五、总结

课程思政,就是要求专业课教师深入理解所教课程中所蕴涵的思政元素,重点着手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案例说明等教学设计环节进行创新:教学目标作为整个课程的指导性框架,应当具有价值引领的作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要将专业知识点和思政要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所有教学过程的实现,教师要深入理解所教课程的思政内涵,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带入课堂,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政能力和育德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6]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作为高校金融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教学目标除了培养学生对金融风险基础理论的认识,从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度量与评估,到培养学生熟悉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和组织体系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管理策略,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担当的精神。金融风险管理亦属于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我们教授《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专任老师的责任与义务。专业课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需要长期提升自身的思政思维,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索,谦虚请教,将思政元素的融入变成课堂保持生命力的“常态”。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思政课“需求侧”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