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2021-11-28赵荣苍溪县人民医院
文 赵荣(苍溪县人民医院)
支气管炎是临床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高,一般多发于气温较低的秋冬季,其发病诱因较为复杂,临床普遍认为与患儿免疫系统功能、病毒、细菌、粉尘、大气污染、过敏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小儿发生支气管炎后,主要有痰多、咳嗽、喘息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类似,部分患儿可见发热症状。
小儿支气管炎概述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症状,大部分支气管炎患儿均为病毒、细菌反复感染而致病,其致病体一般包括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柯萨奇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等。另外,有研究显示,缺乏维生素D 也会引起患儿发病,主要原因是小儿缺乏维生素D 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从而造成患儿发生感染。依据病程,小儿支气管炎症状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其中,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与上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早期痰量较少,但无法顺利咳出,一般无全身性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痰液量增多;急性支气管炎具有自限性特征,全身性症状一般可在4-5天后消失,但咳嗽症状可能会持续2-4周。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包括反复咳嗽、咯痰、气喘、呼吸道反复感染等,患儿每年咳嗽时间超过3 个月,部分患儿可能存在气流受限症状。
小儿支气管炎中医治疗方案
中药内服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炎中药内服治疗一般需要对患儿体质进行分析,支气管炎患儿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痰涎壅阻型、邪留肺胃型、阴虚燥咳型等,在临床用药方面针对上述证型进行辨证治疗。其中,痰涎壅阻型一般治疗目标为化痰行气,方剂:黄芪、丹参、红花、桃仁、瓜蒌、胆南星、细辛等药物;邪留肺胃型以调和阴阳为主要治疗目标,方剂:丹参、川芎、泽兰、大黄、芒硝、玄参、生地黄;阴虚燥咳型以生津解热为主要治疗目标,方剂:百部、沙参、知母、杏仁、枇杷叶、前胡、紫菀、乌梅。另外,应用小青龙汤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中药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患儿通过中药静脉滴注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药效,一般选用α-细辛脑注射液联合抗生素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缩短其症状改善时间。另外,α-细辛脑注射液安全水平较高,药物不良反应少,可改善支气管炎患儿耗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镇静消炎的作用,改善患儿的心肺功能水平。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中药雾化吸入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重要方法,通过雾化吸入方式,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儿的呼吸系统,针对患儿的气管、支气管与肺部进行局部治疗。与常规全身治疗方式相比,该种治疗形式能够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一般在支气管炎患儿治疗中,选用痰热清注射液作为雾化吸入药物,可有效改善患儿支气管炎症状,患儿咳嗽、气喘、憋闷等症状改善时间缩短,其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临床中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灌肠药物相对较多,一般多采用口服方剂制备灌肠药物,包括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射干麻黄汤等,将上述药物煎煮,浓缩至100-150ml 药液,待药液晾凉至35-40 摄氏度左右,应用灌肠器实施保留观察,每次应用20ml,支气管炎患儿每日实施2 次保留灌肠,连续治疗7 天,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中药外治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中药外治治疗支气管炎一般多应用药物穴位敷贴形式,取穴膻中穴、大椎穴等,药物方剂为吉祥草、矮地茶、白芥子、苏子等,药物磨粉后应用60 目筛实施过筛处理,药粉调和后放置于无菌敷贴之上,贴敷于支气管炎患儿穴位之上,每贴敷贴时间为4-10 小时,连续使用7 天。通过中药外治治疗,可有效改善效果支气管炎症状,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用药干预的效果。但在治疗期间需注意防止支气管炎患儿自行将药物敷贴取下,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小结
综上,小儿支气管炎通过中医治疗效果确切,一般包括中药内服、中药静脉滴注、中药雾化吸入、中药灌肠、中药外治等手段,中医治疗支气管炎,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咳嗽、咯痰、胸闷等症状,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少,有助于提升患儿用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