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的修辞解释与思政意蕴

2021-11-28□蒋

记者摇篮 2021年9期
关键词:流行语网络空间网民

□蒋 悦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搬运“上线”,网络流行语随即产生。在中国网民群体中,10-29岁的网民占比达31.3%,学生占比达21%,学生在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使用、发展过程中担当“主力军”。网络流行语走红在于其本身具有诙谐幽默、新颖独特、扩散表达、共鸣共情的修辞技法和价值意蕴,迎合了学生特别是高校学子表达态度、宣泄思绪、标新立异的心理和需求。

异军突起的网络流行语被学生群体制造、使用、延伸、扩散,又能对其心理和价值观形成产生深刻影响。青年学生如何对待、选择、使用网络流行语,其实都是自身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家教修养的外化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选择地用网络流行语这一语料库和信息库向青年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自觉提高政治素养和培养道德情操,避免被信息洪流所裹挟,陷入“信息茧房”,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网络流行语:新型的话语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中产生、在网民中流传、反映网民态度的语言。网络空间具有隐匿性、开放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普及千家万户,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演变提供了无门槛舞台,人人都可以去使用、传播。广大网民和媒介充分发挥在网络语言上的创造力,有别于传统话语体系的网络语言体系应运而生,其具有语义趣味化、类别多样性、传播范围广、扩散速度快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走红是话语体系的变革,亦是政治经济领域、社会文化领域、群众生活方式的“晴雨表”。如用“打虎拍蝇”指代全国上下坚决打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表达了人民大众对贪污分子的深恶痛绝与鄙夷;“鸭梨山大”“亚历山大”谐音“压力山大”,被用来体现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处境,幽默委婉。

网络流行语发展得如火如荼,备受关注。语言文字类期刊《咬文嚼字》自2006年起,由民众投票选出年度网络流行语,并逐年发布。广大网民的自主创造和传播,并有选择地保留或剔除,使网络流行语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尤其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交流表达。

二、修辞解释:网络流行语的语义支撑

《易经》云:“修辞立其诚。”语言学中的修辞,指的是语词和文辞在使用过程中用以调整和修饰的技巧,兼具个人性和公共性。对修辞的研究贯穿古今,纵横中外。无论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炼字锤句,还是亚里士多德“修辞术是指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说服方式的功能”的雄辩,都充分证明修辞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对语义的传达、感情的表达、观点的输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数十年网络流行语,不难发现其中修辞技法的巧妙运用,为一些网络语言的流行作了语义支撑,更是其幽默诙谐特点的集中体现。

《咬文嚼字》公布的2019年度和2020年度网络流行语包括: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千万条,××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南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文学等。其中未收录的还有网抑云、18G冲浪选手等词语。通过上述例子可以发现,流行语实际上是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活的缩影,非常贴合实际,反映了广大网民对国计民生和日常事件的关注和看法。去掉专业术语名词,可以将其按外来词和非外来词简单分成两类:外来词有硬核(hardcore)、霸凌主义(bully)、内卷(involution)、凡尔赛文学等;非外来词有融梗、“××千万条,××第一条”、柠檬精、我太南了、逆行者、后浪、神兽、网抑云等。“白天凡尔赛,深夜网抑云”已是如今年轻人的写实映照。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发现,网络流行语使用的修辞手法集中在比喻、谐音、通感上。比如“后浪”,最初是宋朝刘斧的文章词句,后因东北小品“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而红遍全国,借潮起潮落的自然现象说明社会发展的规律,将新一代比作“后浪”,表达使用者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心愿。谐音在网络流行语中是最为常见的,如“我太南了”是因为“南”谐音“难”,并且在避讳“难”时又表达迎难而上之意;“网抑云”是因为“抑”谐音“易”等。使用通感手法的有“柠檬精”一词,其字面意义是柠檬成精,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羡慕嫉妒心理,以柠檬成精来说明对某人某事的羡慕,是使用者的自我调侃,冲淡了原本的贬义色彩,是以味觉表述感觉的生动例子。除此之外,亦有仿写、对仗等修辞手法,丰富网络用语的幽默性,助力网络用语成为流行语。

三、思政教育: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功能

1.网络流行语的正向作用

网络流行语具有提升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增强高校学生思考意识和表达能力、扩大其交际圈形成认同感、排解心理压力舒缓情绪的正向作用。其一,高校学生处在思维和心智的关键发展时期,表达欲强,会创造、传播或诙谐或幽默的网络流行语来表达自己对国家时事、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深切关注;其二,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和传播又是其自我解读、自我分析、自我选择的过程;其三,由于一些流行语自身的内容或表达方式迎合大众审美,紧随社会潮流,高校学生处在网络这个“交友圈”中创造或使用网络流行语,实际上是在向外界发出信号,寻求相同爱好者的共鸣和认可;其四,网络流行语是需要关注和引导的,让高校学生在享悦网络冲浪的同时,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网络流行语的负面作用

“流行”不等于“正确”,如果纵容高校学生去不加辨别使用,势必会对其价值观产生冲击,在高校学生猎奇心理的加持下,一些贩卖“三俗”的流行语会严重冲击社会主流价值,百害无益。另外,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和开放性,使用准入门槛低,网民群体鱼龙混杂,“网红”“主播”等一批流量人员涌现,导致网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内容屡治不止,无论是针对父母长辈的关怀而创造的“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抑或企图颠覆“珍惜时间”等正确观念而创造的“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都是与社会主流价值相背离的。

四、必由之路: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治理

1.落实好主体责任,协同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为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标”。在网络空间,要建立“政府—平台—用户”一体两翼的治理机制。政府部门要加快相关法律规范和政策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在社会主流价值的培育上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引导作用;靠常态化教育提升公众媒介素养,群防群治;打造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网信人才队伍;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广大网民在网上“敢说话”“善表达”“说实话”,实现优质网络流行语“大流行”。

2.坚守价值底线,去伪存真

网络媒体是网络生态环境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更是网络流行语的最主要传播扩散渠道。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作为网络媒体,对网络上的内容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不等于迎合审丑趣味。现实中,“标题党”层出不穷,曲意逢迎、趋时媚俗、贩卖“三俗”的自媒体屡见不鲜,一些媒体奉承“流量至上”。

总而言之,肃清网络空间,筛选积极向上的网络流行语,势必要从网络媒体抓起,把好网络流行语的第一道关。

3.运用好教育元素,辩证对待

网络流行语并非洪水猛兽,在互联网发展大势中,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创新和规律把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师生交流中,选择、穿插适合的网络流行语,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魅力、提升教育趣味性。前提是熟练运用网络流行语,使之为课堂服务。这就必须对网络流行语作深入研究,趋利避害。

要使用网络流行语开展教学,首先要做好筛选工作。有选择地运用网络流行语,本身就是对高校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引导,通过双方交互沟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心理动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对一些网络流行语的探讨分析,能帮助纠正青年学生错误或者偏激的观点,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开设媒体素养课程,这是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第二道关。

4.树立是非观念,自律自觉

作为青年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要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对法律、道德要有敬畏心。梳理可知,有些网络流行语是不符合法律规范或者《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评判一句网络流行语是否合理,除了以法律规定为框架,还要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与之相背离的网络流行语要予以抵制。只有青年学生立场坚定、态度明确、信念牢固,才能真正把好网络流行语规范使用的最后一道关。

五、结语

总而言之,规范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将网络流行语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是新时代“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必由之路,但实际情况依然严峻,任重道远,各方主体应协同发力,守护好网络空间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流行语网络空间网民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巧借 流行语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