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河南曹派筝乐演奏特色
2021-11-28肖艳阴明娟
肖艳 / 阴明娟
一、曹派筝乐简述
曹派筝乐是河南筝派中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派。由曹东扶先生创立曹派古筝,在经过百年以来的不断积累、沉淀,从而发展形成了如今独具魅力的古筝流派——曹派筝乐。
(一)代表人物
曹东扶,是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同时也是中国四大古筝流派之一,即河南流派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其次也是河南曹派大调曲子的创始人。曹东扶先生自幼拜师民间老艺人学习唱腔和三弦、扬琴、古筝、琵琶等乐器,后应邀担任大学古筝、三弦、琵琶教师,他采集众行家的特有之处,不仅充实了自己的弹唱技艺,还形成了其特有的高亢挺拔的唱腔,稳中有所变,抑扬而婉转,声情并茂等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随着曹东扶先生乐器演奏技艺愈发精湛,他开始将目光转向对传统曲目的加工整理和改编,从而使曲词文雅流畅,不失清新脱俗之气。此后,他研究了出一套独一无二的演奏技法,如根据以唱工的“咬字”技巧为蓝本,创造出了带有强劲音头的“摇指”,以及专为演奏低沉旋律而设计的“游摇”,表现感情激昂高亢的“大颤音”、悲哀痛绝的“小颤音”,以及左手“速滑音”等。这些创新都是利用弦的余音而产生特殊效果,揉弦技巧的运用大大加强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加之他将鲜明的感情色彩及浓郁的地方韵味相结合并做细致处理,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曹派古筝艺术风格及演奏技巧,因此曹东扶在中国筝坛占有重要地位。
(二)创作素材
曹派筝乐的创作非常丰富,讲究情景结合,写情为主的乐曲大都取材于中国著名历史故事。例如《苏武思乡》就源于苏武牧羊的故事,抒发了苏武至死不渝,坚守本心的民族气节流芳百世,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曹派独创技法的运用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苏武在艰苦环境和思念故乡的情景下所充满悲愤哀怨的情绪与对重返中原家乡的决心和与亲人团聚的渴望。又如《陈杏元和番》和《落院》,这两首筝曲取材于戏曲《二度梅》,抒发了陈杏元被迫前往北国和番的愤慨怨恨的心情和对封建主义思想的不满,再现了陈杏元企图自尽落院被救后对自己不幸家事的哭诉的情景。
(三)乐曲类型
河南筝曲主要分为两大类:板头曲和牌子曲。曹派筝乐多为板头曲,主要依托于大调曲子又称南阳鼓子词,曲目基本上有六十八板,八板可以组成一个乐句,又由八个乐句方可组成一首完整的板头曲。其中“板”就是指强拍。板头曲曲式结构十分工整严谨,大部分乐段和乐句划分很清晰,十分讲究对称性和规整性。以速度而言,板头曲可分为慢板(一板一眼)、中板(一板一眼)以及快板(有板无眼)。这三类通常为2/4拍记谱。例如《苏武思乡》就是这样一种含有六十八个强拍并具有较强抒情性和歌唱旋律性的慢板多段体板头曲。另一种为把声乐做伴奏自弹自唱,称为“牌子曲”,它短小精干不受六十八的板数限制,例如《山坡羊》等。
二、曹派筝乐演奏技法
曹派筝乐中最具鲜明特色的一点就是由曹东扶先生独创的演奏技法。这些技法从一定程度上不仅完美地表现了乐曲的内容,而且也彰显了曹东扶先生自己独一无二的演奏风格,并且深受后来者喜爱。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曹派筝乐的重要演奏技法:
(一)“夹弹”
曹派筝乐中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河南特色演奏技法——“夹弹”。在河南曹派筝乐中所有的大撮一般都用“夹弹”弹奏。弹奏时要把大指与中指放在琴弦斜下方和斜上方位置,大约45度,将无名指自然放在琴弦上扎桩,找到着力点,使手掌有所支撑,手型自然放松,均衡大指与中指的力度,然后使用相同力度同时往里弹奏后贴在下一根琴弦上。“夹弹”常常与左手揉弦配合,例如配合颤音和下滑音会给人一种诉说的感受。“扣指”则是“夹弹”技巧的衍生,多在八度双音后出现,指法为“夹弹”—“勾”—“托”—“勾”,弹奏时要求演奏者必须要连贯、扎实有力,给人一种浑厚明朗的感觉。
(二)“托劈”
“托劈”这一技法主要是关于手腕和大拇指大关节的运动。曹派筝乐中频繁运用以大拇指大关节运动为主的“托劈”技法,右手大指在“托劈”时小关节不能弯曲,以大关节为支点直接托劈,弹奏时要注意“托劈”速度和力度均匀,并且还要有爆发力,强调音头。“强调音头”这一特点与河南大调曲子中咬字头的唱法有些许相似之处。连续“托劈”多与左手“按滑”技巧密切结合,演奏时要注意不能出现滑音效果,而是应干脆利索,类似点音效果。最重要的是要求演奏者左手的按音必须快速准确,双手完美配合,才能达到演奏效果,并且更加细腻地表现乐曲中心情感活动。而“大拇指靠弹重托”与“托劈”相似,不同点是右手大指弹奏后靠近内部琴弦,力度运用较强,音质醇厚。
(三)摇指
1、“游摇”
“游摇”是曹东扶先生专门为表现悲伤哀怨情绪而设的,等同于快速托劈,弹奏时右手手腕要保持稳定不动,以大指的大关节作为支点运动,无名指或者小指扎桩,从靠近琴码处由弱到强向前月山处移动,要求密度高、力度强、颗粒性饱满。再配合左手的按颠技巧,左手颤音要符合乐曲主题情绪,右手的“游摇”与左手的“按滑颤”相结合,突出音色和力度的变化,强化情感抒发,使乐曲更加富有戏剧性。“游摇”不仅增加了悲痛乐曲的情感抒发,还给人一种好似哭诉的情景,使人们很容易与之产生共情,悲痛万分,从而使得乐曲在情感表现上更加淋漓尽致,形成极其强烈的悲剧效果。
2、“密摇”
“密摇”与“游摇”类似,也是以手腕作为活动部位,小指或无名指扎桩做支撑,带动整个大指关节持续而快速“托劈”,注意要有强音头。与“游摇”不同的是弹奏时由密到疏,并且根据人物内心情感加入左手的“揉、按、滑、颤”等装饰性手法,渐渐地将旋律推向高潮,使感情如同火山爆发一样,热情而奔放,有力而张扬、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从而体现出了河南曹派筝乐泼辣、奔放的艺术特色。
(四)“以韵补声”
以韵补声则是河南传统筝曲中最大的特征。“声”是指乐谱上的旋律音;“韵”则是指演奏中左手加入配合的各种“按、滑、颤”的装饰技法,全曲通过“声”与“韵”完美结合和左右两手的和谐编配,对乐曲主旋律加以装饰,使乐曲更加动听、缜密、细腻,并极其蕴含河南韵味。而且“以韵补声”可以深入展现音乐的内涵,更准确、更细腻地抒发演奏家内心的感情。它是古筝独到之处,同时也是河南曹派筝乐的“灵魂”。
1、滑音
(1)“上滑、下滑”
河南曹派筝乐中前滑音一般比较快,稍有些冲的感觉,而后滑音一般比较缓慢。但不同作品的“上下滑”也有所不同。河南筝曲中“3”到“5”、“6”到“7”或者“1”的滑音运用比较多,上滑强调音头,音响效果类似于点音,可以更加生动的表现乐曲中激动情绪的部分。
(2)“速滑”
“速滑”是一种在极短的时间内按滑到高音位置的一种技法。演奏时需先用左手把弦按到要求的音位,演奏时,再稍微松一点,然后快速上滑或下滑至原音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乐曲更加富有韵律性。“速滑”多用于由“升4”连续滑到“3”或者“7”连续滑到“1”,并且在滑音的同时加入了颤音,边滑边颤,由弱到强,更好诠释了河南曹派筝乐中表现人物内心凄苦的心境。
(3)“揉弹间奏”
是右手“勾托劈”和左手“按、揉”相结合的手法,当右手“托劈”弹奏后,左手按弦上滑,并在后半拍勾指勾回后,左手利用余音再次上滑。它充分利用了拨弦后的余音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给人一种乐曲曲调一波三折感觉,使乐曲风格韵味也更加浓郁。
2、颤音
(1)“大颤”
“大颤”是运用左大臂的力量,把力量贯入指尖然后快速大幅度上下按动琴弦,颤动幅度大,一般超过一个小二度,形成大小三度的音色变化,使音波十分夸张明显,因此常常被用来夸张描绘某种特殊情绪或渲染气氛。“大颤”运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在演奏中不管是慢板还是快板,悲伤还是欢快都可以表达出来,因此大颤音是河南筝曲中的特有弹奏技法。
(2)“小颤”
“小颤”与“大颤”不同点在于,“小颤”运用左小臂的力量,把力量贯入指尖快速上下按弦,利用左臂肌肉暂时的紧张造成快速震颤效果,又细密而又且急促,通常用于表现人物内心肝肠寸断、极度悲痛和凄苦悲愁等情绪,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大颤”和“小颤”常常连续使用,使乐段之间或者乐句之间所包含的情感产生迥异的对比效果。“大颤”技法是具有一种对话般的诉说性的,而“小颤”是内心情绪悲伤或激动的表现,使这两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河南曹派筝乐中颤音运用非常丰富,与其他技巧完美结合,塑造出了大量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热闹的景象描绘。
三、河南曹派筝乐的风格特点
(一)形成因素
河南曹派筝乐作为河南筝派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分支,因此河南曹派筝乐的形成发展与河南当地的地域特点和风俗文化密不可分。首先,河南省位于我国大陆的中部地域,古称中原,于是乎河南筝派又被称“中州筝派”。其次河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许多历史朝代在此建都,大量历史名人也都出生于此,使当地文化与经济的高度结合,繁荣发展。最后,在河南特有的地域风俗和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塑造出了热情好客、憨厚质朴、亲切自然、而又豪迈奔放的河南性格。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河南曹派筝乐高亢挺拔的唱腔,稳中有所变,抑扬而婉转,声情并茂等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其次曹派古筝创始人曹东扶先生自幼经过民间艺术的熏陶,深入接触并学习演唱大调曲子,经过刻苦钻研和虚心学习,又掌握了三弦、琵琶、古筝等乐器。曹东扶先生为了将大调曲子中的板头曲成为独立的乐曲,由此创立“曹派筝”以及曹派特有的演奏技法,同时经过他的整理、加工、改编形成了现在的曹派筝乐。而后曹东扶先生投身于古筝及其他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教学中,带领的大量学生继续整理修订传统曲牌和在全国各地下乡展演。在一次盛大的民间艺术汇演上曹东扶先生以精湛的演奏技法和台风一举夺冠,实至名归。从此成为一个转折点,他开始进入各大高校教学传授技艺,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尽可能的分享给莘莘学子们。最后,曹东扶先生重回故土继续默默的为曹派筝乐贡献自己的全部身心。由此曹派筝乐逐步成为广大学筝爱好者比赛和教学的必备曲目,具有极其高的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
(二)风格特点
1、曲式结构
河南曹派筝乐主要采用于河南大调曲子中的板头曲。板头曲的曲式结构十分工整严谨。河南板头曲的曲目基本上有六十八板,八板可以组成一个乐句,又由八个乐句方可组成一首完整的板头曲,并且十分注重对称性和规整性。
2、节奏旋律
河南曹派筝乐一般都会适当运用密集型节奏型,例如三十二分节奏型,还会使用大量五度以上的音程大跳,给人们造成一种特有的紧迫感,并以此来表现内心激动的情绪,但大多是表现哀怨、悲伤、凄凉的人物内心活动。
3、弹奏技法
河南曹派筝乐演奏中大量运用右手演奏技法“夹弹”、“托劈”、“摇指”等,以及左手作韵的“按、滑、颤”等特色技法。“夹弹”、“托劈”、“摇指”等体现出了河南人泼辣、奔放的性格特征,而“按、滑、颤”则更准确、更细腻地抒发每一首筝乐的中心情感,是曹派筝乐的“灵魂”所在。曹派筝乐将豪放泼辣与含蓄细腻完美结合,形成了河南其独有的浓郁地方韵味。
结 语
综上所述,重点从演奏技法和演奏风格成因方面论述了因深受曹东扶先生所创曹派古筝艺术风格及演奏技巧的影响,为了将河南曹派筝乐极其鲜明的人物感情色彩及浓郁的地方韵味体现出来,需要广大筝友在学习曹派筝乐的同时不仅要熟练掌握其独特的演奏技巧,也要通过对乐曲类型、素材、风格特点等方面深入学习,才能领会到乐曲中所蕴含的精髓并完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