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化研究
2021-11-28符菱雁
符菱雁
(成都文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360)
前言:平面设计是通过视觉传达将文字信息、图片、符号等所表达出来的内涵表达出来,最后形成创作的目的,与此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需要学生具有设计性和艺术性。而作为该专业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上除了注重理论的教授、教授与实践相结合,在教与学,学与研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于形式美感的培养。同时,还需要重点研究如何在基础教学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性、创新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本文主要就 如何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践中的模式化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关于平面设计培养方面的现状分析
综合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生源方面比较广泛,大部分学生初进校时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美术功底,但对于设计专业来说设计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仍然比较薄弱。如:在平面构成这门课程的学习方面,就需要学生根据实践进行想象和创造,但是作为设计类基础课程的平面构成课程,本身就有大量理论知识需要教授,势必会产生枯燥感,同时在课堂上面,一些教师不能根据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的独特性来进行教学的设计,大多直接读课本上面的原话,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严重地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将课程里面的“画”和“做”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效掌握知识点,并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以此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在平面设计基础教学与实践中也有很多问题都逐渐凸显出来,现在很多艺术院校关于平面设计基础教育课程仍然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学媒体与软件的使用比较少,或者是仍然以教师教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导致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创意脱离现实,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另外在学生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出现,比如学生的绘画基础的能力不一,仅仅是满足了解课本上的知识,却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还有一些学生缺乏对专业的信心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在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过程中,要依据当前市场发展和需求动向,设计出符合目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平面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结合起来,提高艺术生的视觉传达的设计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平面构成教学的模式化
根据上面的描述,现在已经知道平面构成这一课程在教学上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我们需要从教学方面,即课程本身和教学方法上面进行改革创新,紧扣教学目标。在以往的教学之中,绘画写生的课程占比越来越少。课程大多要求学生在获得技能的同时也明确了解绘画的目的。例如,在进行结构观察和表达训练的课程时,往往会要求学生完成机械方面物品的表达,还有常见静止物品的表达,比如花瓶、手机等,这些快速表现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加强绘画能力的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为这些物品在接下来的课程应用中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经过前期的学习训练之后,在后期在遇见相似东西再现的时候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时刻秉持先让学生再现物体,然后对物体的描绘进行改变,到最后进行升华,将物品进行创造加工。按照这样的方式,学生就会对接下来的课程提前有一个意识,这样接受新课程也会比较容易。还有一点是,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微观观察和想象,让学生完成静止物体局部和整体的明暗描述的同时,将这幅画的细枝末节添加起来,形成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创意加工方面体会到平面设计的精妙之处和创意的乐趣之处。
三、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模式化
平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注重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设计能力,但是,就目前开展这类课程的院校来说,对于理论知识讲解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方面的创新以及对于设计创作表达的探索。在平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中,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离不开实践经验的积累。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学校这个封闭的环境之中,不能切身体会到社会对于平面设计的需求,不能很好地认识社会,那么就会与社会脱节,不能设计出完美的视觉传达艺术。所以对于艺术生来说,可以进行平面设计的比赛,比如可以对日常生活或者畅想未来时的原创作品;对身边小物的二次想象加工;或者是不能出现实物,以方案来代替的创意。这些比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校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比赛要设立合适的选题,建立严格的评选制度,让学生有锻炼自我的机会,又有了比赛的经验。另外,在教学方面,教师也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建立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平面知识变得立体化。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增加学生的活力。
四、对于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建立创新教学的理念
教师对于课程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树立创新观念,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采用多种授课形式。另外教师还要时刻总结课堂经验,根据学生特点及时变化教学方法,将新旧教学观念和教学经验有机统一起来。还有就是因为平面设计这门课注重的是实际操作,教师要注重教学结果的呈现,要采取合适的考核模式来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地进行指导总结。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里面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更加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另外,应召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有问题直接在课堂上解决,让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性。
(三)合理设置教学课程目标
相关院校在进行平面构成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置的时候,要根据社会需求以及岗位的需要,以培养专业性人才为教学的目标。要对以往传统教学目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可以适当保留传统教学中平面设计创作训练的部分等,要带领学生深入探讨艺术的创作方式。同时教师还要协助学生利用色彩、图像、语言等的基本规律,让他们掌握基础的创作手法和技能。另外,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时刻以创新为目的,在获得平面设计创作语言的同时,形成对事物的美感追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的基础课程是艺术院校教学的一门重要内容,学校在保留学生独特性的同时规定课程的标准,保证既有教学效果,学生也会有成果出现。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实践的模式中,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在技术方面进行实践性的操作,而不单单是纸上谈兵,这些方法能很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创作和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切实符合艺术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符合设立这门平面设计课程对的初衷。另外平面设计基础课程也将进一步实现与专业而课程的完美对接。在课程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情感和价值观等有效的融合,加强学生在创作能力方面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和传输在平面设计方面的高水平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添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