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民法典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
2021-11-28李家琪
李家琪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办事处,山东 东营 257082)
自从人类来到21世纪之来,文明的发展就朝向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我国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激烈讨论和细致分析最终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面的内容中称其为民法典),该法律把生态环境保护从原本的位置抬升至民法基本原则的维度上,将民法典内容中的绿色内涵进行了精确的掌握,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落实贯彻民法典的重要基础。
一、民法典对生态文明的法律规范及作用地位
(一)民法典的出现使得我国原本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通过对我国的情况进行了解,很早之前我国就希望能够将环境保护理念纳入到资源环境立法的工作中,早在1986年的时候我国相关部门基于充分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颁布了《民法通则》这部文件,该文件中对于环境侵权制度进行了阐述;在1999年1月1日之后我国就正式落实《土地管理法》的内容,其中有一项规定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优化、预防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对于未被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发”;在2009年的时候我国也颁布了《侵权责任法》,该法律将“环境污染责任”纳入到相应的章节内容之中。从我国十八大之后,我党就深刻的意识到了当前国家所面临的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对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党总结出了同生态文明相关的理论,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有效的法律制度依据。
(二)当前伴随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此时全球都面临着可用资源减少以及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尴尬处境,为了将这个情况改善,其主要的做法就是各个国家团结在一起共同将问题解决。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我国也积极地献言献策并且为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以及中国方案。
(三)民法典能够全面提升自然以及人类的和谐程度。通过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进行细致的了解,其也是从最开始基于自然条件下的原始文明,发展到了农业以及工业文明,最后也进入到生态文明的历程中。如果想要确保人与自然达到共生和谐,那么就需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并且将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以及保护自然的科学观念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中。于是,民法典在全球范围内创新性的对民事法律的内容中添加了“绿色基因”,并且将“绿色原则”推出,这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民法典的推出符合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环境的渴望。当前伴随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此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水平相较于之前而言有了飞跃的进步,人们也从最开始的“求温饱”逐步的转变成“求生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渴望美好的环境,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将自己的关注目光投向了生态环境问题上。民法典的出现对于人民的利益起到了维护作用。
二、民法典对生态文明理念的体现
(一)把绿色发展由最开始的理念提升到了制度层面。在《民法典》内容中的总则内容占据了统领作用,其中这部分内容中就明确阐述了民事活动一定要依照一般性原则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在《民法典》的总则内容中也详细的阐述了绿色原则的内容,并且表示“民事主体在开展民事活动的时候,其需要遵守保护环境以及节约资源的原则”。这项内容首先表达了对于生态文明的向往。其次是将原本解决环境问题的渠道拓宽。再次是对生态产品的供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这个重点问题。通过对《民法典》的有关内容进行详细阅读,其中就明确表示要创建“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专章,针对破坏生态以及污染环境的赔偿范围和侵权责任以及公益诉讼展现了详细的论述。首先是明确了责任主体。在《民法典》的内容里面详细的规定了从事生态民事活动的主体,其中包含了生态修复者和污染环境者以及破坏生态者等,这对于破坏生态以及污染环境的责任追究工作奠定了理论依据。其次是清楚的诠释了侵权行为。在《民法典》的内容中其规定了侵权行为,当侵权人所作行为造成环境质量下滑,并且侵权人对于资源不合理开发所采用的生态破坏,都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三是具备一个明确的行为后果。针对这个板块《民法典》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侵权人的行为后果方面。四是具备一个清晰的侵权责任。专章已经明确的规定了侵权人对于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需要对其所造成的法律后果进行承担。五是具备一个全面的赔偿范围。专章已经明确规定了对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方面的赔偿事项,对于侵权人来说,国家有权要求其所造成损失的费用进行赔偿。
(三)“绿色条款”对于整个社会的生态环保方面,针对资源的节约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在《民法典》中不少条款都进行了体现,对于大众进行引导,确保其从事民事活动的时候,对于环保的理念一定要遵守。首先就是将核心环节直接抓住,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普遍性的要求。举例说明,其第509条中的第3款直接规定:在订立以及履行合同的时候,所承担的基本义务就是“资源浪费务必要规避,禁止生态的破坏以及环境的污染”,将此作为合同进行交易的一个核心点。其次将核心领域进行重点把握,进而确保民事活动基于生态环保的前提下全面的实施。举例说明,在其第942条中明确规定,对于一些法规行为如环保和治安以及消防等,在物业服务区域内直接违反的,那么就需要物业服务人,需要采用合理的措施来进行制止,并报告于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同时进行协助处理。
三、以民法典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一)对于民法典需要深入的学习,将其绿色的要义进行深刻的领会。基于民法典中,一共出现了21次的词语就是“生态”,而出现22次的词就是“环境”,二者合并也就是“生态环境”,这个词汇直接出现了12次,由此看得出对于这一块国家的重视程度。对于民法典绿色的要义,对其需要进行认真的领会并加以学习,为了在全国范围内落实民法典,就需要对其进行积极的推动,将现代化的生态治理和生态的权益进行构建以及维护,助力美丽中国梦的实现。
(二)对于民法典的宣传教育需要进一步强化。习近平总书记直接指出,“要想实施好民法典,务必就需要让其来到群众的身边,同时进入群众的内心”。法律之所以具备生命力,就是因为其得到了具体的实施。首先就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学习贯彻落实。其次,必须加强线上以及线下的多种宣传教育方式的运用。最后,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直接将民法典的宣传教育纳入工作重点。
(三)需要进一步推进民法典相关知识的普及。在该项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民法典在普法工作方面的机制。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其裁判依据均是由民法典进行提供的,对于各级执法和司法部门来说,学习贯彻民法典,有利于执法以及司法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绿色条款” 的相关内容必须学深学透,做到能够结合实际灵活应用。因此,各级政府必须统筹安排,在年度的学习计划中可以将学习民法典方面直接纳入其中,同时该项内容还要纳入年度的重点考核。针对普法责任制来说,需要创建的就是“谁执法谁普法”,对于相关单位进行督促,将民法典的学习宣传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国家机关来说,需要和其自身的职能进行结合,进而全面推进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对于普法工作来说,最终要形成的局面就是各司其职并分工负责。
(四)在建设普法阵地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在进行普法的时候,对于商业广告以及娱乐板块等所具备的传播功能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进而促使民法典的宣传教育走进社区和学校,步入机关以及企业,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教育,真正让民法典深入人心。
四、结束语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从法律的角度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进行了全面的法律规范,对于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世界民法新潮流,建设全球命运共同体,都具有极为深远的重要意义。在我国推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各级政府必须深刻领会民法典对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法律定义,通过统筹安排,掀起全民学习贯彻落实民法典的高潮,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取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