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研究

2021-11-28于浩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理论思想

于浩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部,上海 200433)

一、深入调查是“马原”教学的基础

深入调查就是在教学准备阶段展开切实调查研究,通过收集材料深入研究全面把握客观情况。调查研究是十分艰苦的过程,也是正确把握教材、社会事例的过程,又是真正塑造学生理想的过程。走出教室,走入学生内心,才能做到学生们真懂、真学和真知。而浅尝则止、一知半解和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正是学生们厌烦、抵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原因。深入切实调查研究过程,就是蒸发“杂质”、去伪存真、由外及内的过程:蒸发“杂质”,就是去掉表面无关、非核心的信息内容,把课程核心与社会规律的统一;去伪存真,就是破除常识思维笼罩的真相让其流露出来;由外及内,是指通过事物的运动表现出个体与整体的规律性差异,进而针对“异样”目标深入内部探究原因。这种思维方式符合学生们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教学实践也证明了深入调查的重要性,“马原”课程是一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认识自我的课程。这意味着,教师要储备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从实际角度出发,医学院校的教师要了解医学知识,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通达讲授知识,而教师熟练把握哲学概念和医学理念精准运用储备知识的程度决定了学生听课的关注程度。这意味着,打破填鸭式教学方式,展现切实目标又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们才会有收获,并非直接照本宣科的讲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在讲授“相对性真理”与“谬误”的区别问题时,举例有机物在水溶液中无法发生消去反映和量子力学公式未来可能被证伪。在讲授“量变质变规律”中“度”概念问题时,强调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我之间要保持“适度”原则,长时间工作或者学习造成睡眠不足,人类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大幅度下降,这是由于睡眠不足,大脑前额叶皮层神经元传感下降有关。在临床医生和中医处方下药时,遵从实际病情衡量药品剂量,要遵守“适度”原则,剂量过小无法起到治病作用,剂量过大可能会伤害身体甚至威胁生命。运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对“马原”课堂教学所阐述的观点认同和接受程度明显提高,并与其他学科产生良性互动。

二、魅力教学是“马原”课程的特色

“马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最为重要的是“说理”。这也是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应遵守“讲理说理”的本意。 “马原”课程的“讲理说理”在于历史的认识成果、时代的实践总结和逻辑的严整规定作为的有机的统一,这也是“马原”课程的独特魅力。这意味着,“马原”课程要讲出历史厚重感、时代包容性和逻辑规则性。在实践教学中深有体会,通过教学活动来展现课程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克服“马原”课教学中“孤立”“抽象”“浅薄”的问题。所谓的“孤立”,是指以宣示绝对真理的态度,排他性地运用教材知识解释一切问题;所谓的“抽象”,是指脱离具体事物,把结论当成“万能药”解决任何问题,以结论和事例相加的方式去抽象讲解课程知识;所谓的“浅薄”,是指仅对内容表面意思进行讲解,回避深层次的难点和疑惑点,拒绝回答“马原”与社会和自然相关联的问题。克服“马原”教学中的“孤立”、“抽象”、“浅薄”问题,主要在于教师的“马原”理论研究能否融合医学理论最新成果。这意味着,医学院校的“马原”课程不能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建立在科研基础上的教学。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分别从三个方面尝试解决问题:一是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丛书、体悟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写作关于认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等方面的文章。这些工作抓住了“马原”课程中的重点问题,形成了历史性、逻辑性的研究成果,从而确定了教学基础。二是深入马克思主义与医学热点问题,撰写一些关于人工智能与医学、马克思主义与医学伦理、马克思主义与医学的比较研究类型的专题论文。这些文章主旨是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医学发展的关联成果,从而使政治理论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和逻辑性的联系。三是广泛地了解全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最新成果,总结教学改革经验和预测未来“马原”发展新方向,这些工作抓住了我国思想政治理论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分析了各方教学中形成的积极成果,做出对现实问题的独立回应,从而以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教学内容,真正地把“马原”课程中历史性、时代性、逻辑性相统一起来。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①笔者认为,“马原”理论说服医学院校的学生,一方面是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医学知识水平,如果教师讲课只限于理论教学,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只能是学生拒斥的说教,学生听起来也是味如嚼蜡。如果教师把“马原”理论和医学知识相结合,讲出二者的历史的厚重责任、时代的融合和逻辑相互规定、发展、包容,学生一定是全神贯注享受课堂。大学生望一种关怀和独立,希望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更希望得到社会认同和自我满足,他们一定会对“马原”课程抱有极大的兴趣。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唯有不断要求自我进步,不断地向自我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充满魅力的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彰显“马原”课程的魅力,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三、润物无声是“马原”课程的本意

“马原”课程是文化传播的实践,这是一种人类独有活动方式,它建立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上人化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形成新文明的过程。大学生具有强烈精神追求,学生接受“马原”课程的程度决定了“马原”课程的教学作用效果,这完全取决于能否满足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以往教学出发点总是抽象又神秘的黑格尔式国家观念,培养脱离社会的实际情况只重视行业需要,而忽视培养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一种能成为国家脊梁的人。医学院校内蔓延着一种错误思想,即学生接受专业知识教学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出于满足国家的意识形态。这种思想既影响“马原”课程教学效果,又割裂个人权利与社会义务的联系。作为“马原”教师要扭转学生的这种思想以及类似背离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马原”课程要把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统一起来,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上需要理论指导,如中医、西医理论体系的不同,常识的思维无法评价孰优孰劣,这需要针对具体情况用辩证思维来看待,另外一些社会不良行为如“红包”、“天价药费”、“制造假药”等,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严格的措施和有效的实践引导学生价值观念。从现实学生需求的角度到社会中所展示出来规则的角度,再重新认识现实教学中已经发挥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去把握医学院校“马原”课程由空洞说教、强行灌输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学生厌恶情绪的挑战,去进一步摆脱“马原”课程被动的状态。实际上是“如何用‘马原’课程去改变现实”,显然以往填鸭式教学的那种“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顺口溜的方式,或者套用三大规律:“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解释一切社会问题的方法,生硬、抽象、强制的行为可以套用在任何问题的公式,只是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证知识的遮羞布,如此讲授“马原”知识学生必然轻视、忽视“马原”课程,更谈不上“改变现实”。所以,明确“马原”课程的意义十分重要,它能够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不是掌握职业技能的人,真实提高人的素质、教养和境界,真实帮助人们处理好身边事物关系,已然是“马原”课程作为一种理论最大的功能。如盐在菜,多一分则无法食用,少一分则索然无味。“马原”是解决人“终身”的大师,所以它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滋养着大学生。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理论思想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