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门医派的认知度调查及传承发展途径研究

2021-11-28秦家辉肖添卢曼赵宇航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吴门中医学流派

秦家辉 肖添 卢曼 赵宇航

(1.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江苏位于全国的东南部,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和海洋资源,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更是位于全国前列。江苏的人文资源雄厚,名医辈出,具有历史悠久、医家林立、医著丰富、传承经典、创立新说、思想开放、注重教育等优势与特点[1]。按照地域来分,其中较为有名的中医流派有吴门医派、山阳医派、孟河医派、金陵医派等中医学术流派。

洪静等认为,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主张和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并有一定历史影响和公认度的学术派别。[2]”中医流派具有传承思想技能、凝聚人才、驱动思路与方法创新的三大社会功能[3],对当地的中医药发展和人才支持政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吴门医派概述

凡是发生在吴地地区的医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吴医,吴中医学的区域范围与现在的苏州地区大致相仿。中医学早期的特点之一就是医学与道家等思想流派相结合,吴中医学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吴医活动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从南北朝至唐朝,吴中医学不断发展,完善理论体系,也不断开始对外交流。苏州有僧人知聪,精通医术,他携164卷医书赴日,并且在唐朝出现苏州的第一位御医。南宋时期,苏州先后出现了医院和药局,涌现出一大批内科、外科、针灸科、儿科等专科医家。明清两代,是吴中医学的鼎盛时期,代表人物薛己,私淑李东垣,为温补派创始人。随着温病学说的形成,涌现了叶天士、薛生白、徐灵胎等一大批医学大家[4]。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项目组采用方便抽样和目的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自愿填写问卷的原则,随机选取了社会上中医医护、中医学生和普通群众三类群体,共调查175位,收回有效问卷169份,问卷有效率为96.5%。其中苏北地区30人,占比17.75%;苏中地区42人,占比24.85%;苏南地区97人,占比57.4%。此外,中医药学习从业者与非学习从业者分别为62人和107人;分别占比36.69%和63.31%。

(二)调查内容

统一采用项目组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包括地区、是否从业或学习中医、从业与学习中医时间与受教育程度;2.调查对象对吴门医派的基本认知程度,包括对吴门医派的基本认知程度、起源地认知、学派认知与特征认知、代表人物与专长等;3.调查对象对吴门医派发展的信心程度。一共设计16题,其中选择题14题,开放式问答题2道。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录入问卷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对结果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三、结果分析

(一)按地区分类

1.苏北地区.苏北地区、苏中地区、苏南地区对吴门医派的不了解程度高达83.3%、66.7%、67%,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明悉吴门医派的发源地为苏州的调查者分别为66.7%、79.3%、85.7%。苏北地区有30%的调查者、苏中地区有34%的调查者、苏南地区有45.24%的调查者认为温病学派是吴门医派中最具有地方特色和科技优势的学术流派,分别有89.17%、88.66%、86.6%的被调查者明悉吴门医派特征,此外各地区分别有86.67%、86.33%、95.24%的被调查者认为温病是吴门医派的优势病种,三个地区对吴门医派的发展信心程度(选择非常有信心、有信心)为91.12%。2.小结.从整个调研数据来看,认知度在地区具有一个明显的差异。总体来说,吴门医派的发源地在苏州地区,因此苏南地区的认知度和发展信心度要明显好于苏中、苏北地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存在着样本量的差距,在统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并不能较完全地展示整个地区对吴门医派地认知度情况。

(二)按是否从业分类

1.中医药从业与学习者。中医药从业或学习者对吴门医派的不了解程度达41.91%,指标数值较高。在发源地、优势病种指标上正确率超过90%,在特色学派、著作认知指标上正确率均超过80%,对吴门医派的发展信心程度(选择非常有信心、有信心)为91.94%。2.非中医药从业与学习者。非中医药从业或学习者对吴门医派的不了解程度达85.98%,较非从业或学习者大幅度较低。在发源地、优势病种指标上正确率仅有70%,在特色学派、著作认知指标上正确率仅有30%左右,但由于本次新冠疫情中中医药的出色表现,非中医药从业或学习的受调查者对吴门医派的发展信心程度(选择非常有信心、有信心)为90.65%。3.小结。由于吴门医派归属于中医学术流派的特殊性,所以中医药从业人员或者学习者对吴门医派的熟知程度要明显好于非中医药从业人员。当然,其中也不能忽视受教育程度与个人从业经历对吴门医派认知的影响。

四、传承发展途径研究

从调研数据上看,发展途径主要是针对中医药从业人员或者学习者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将吴门医派特色理论、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中医药学子学习传统中医学术流派理论的兴趣。在开放式问答题中,大部分人并没有将吴门医派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机会,更多的人给予了如“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回答。

(一)完善吴门医派传承机制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工作,包括建立流派展示室、流派特色诊疗室等措施,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传承中医学术流派时,至少要有它独特的学术经验和技术,要有自身突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和学说[5]。对于吴门医派的传承,就应当对其学术思想、学术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现代化研究,结合史实资料梳理吴门医派传承脉络,研究吴门医派优势病种,特别是温病学派瘟疫学说的总结、研究,应用于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医药防治当中。此外,应当加强科研攻关和产品转化,依托苏州市中医医院、吴门医派研究院等平台,对吴门医派经方、中药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等,按照辨证论治规律,遵循新药开发、医疗机构制剂、协定处方等规定流程进行成果转化。

(二)院校教育与吴门医派传承工作相结合

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与传承教育有高度的互补性,院校具有学科和教育团队的优势,这是师承教育不能比拟的优势[5]。在院校教育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以遴选出较为优秀、对吴门医派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传承教育。当然,开展此项工作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进行师承教育的老师也要筛选,来提高师承教育的整体水平。在日常教学任务中,注意对吴门医派的经典理论、临床方剂进行重点教学,以确保师承教育的有效性。

总结:吴门医派是我国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具有“吴中多名医,吴门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等显著特征,其核心内容为温病学说。在认知度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吴门医派认可度明显偏低的问题,因此针对调研数据结果,我们提出了传承发展途径,希望能为吴门医派的学术理论成果在新时代卫生事业中发挥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吴门中医学流派
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县级产量预测
吴门画院师生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学诗3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
端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