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中成药现代化进程

2021-11-28张浩然

保健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药中药现代化

文/张浩然

在其过去的数千年里,中药文化源远流长并对中华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如今,中药依然没有落后于时代,仍在充分发挥着光与热,其在世界各国广泛分布,类型多样,副作用小,疗效好,并且由于中药材在临床上和西医结合表现出更好的作用,值得广泛推进,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视[1-2]。特别重要的是近年来,“回归自然”被广泛讨论,这也为我国中医药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和契机。

1 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1.1 适应中药行业发展所需

中药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所涉及到中药开发的方方面面,包括中药资源开发、品种培育、组方研究、制备工艺和生产工艺等,还囊括了对技术和知识要求更高的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中药质量控制、功效、作用机理、毒理学、制剂剂型等。还需要建立GAP、GLP、GMP、GCP等中药标准化规范,这些内容的实现都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

1.2 有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

中医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宝贵智慧结晶,而通过推进并加快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工程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扬和改进这一文化;改造我国传统医疗产业制度,构建现代医用中药的研发与生产制造体系,发展高效、长效,优质的现代医用中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当下,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不仅可以让中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服务,而且有利于其走出国门,为世界医疗事业做出贡献;也有利于中医药学术研究,深度发掘中医药内涵,利用它解决困扰世界的医学难题,让世界人民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打开世界市场、促进中医药的广泛应用。

2 中药现代化进程面临的局面

2.1 急需增强自主研发能力

近年来,中药的研发生产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中国必须自主开发和制造新药,并成立相关部门开展新药研究,新药研究以中药为主,充分利用中药的悠久历史和药理作用开发新药,将中药与现代制药技术相结合,还要符合国际要求的产品,以提高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2.2 有更多机遇

“回归自然”的兴起,各国都秉持着“天然”的理念寻找药材,而中药正符合这一限制条件,中医药因此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们的重视,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捍卫自然医学成为世界潮流,接触中医药已成为世界性趋势。成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共识;此外,早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也为中药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有利于中医药与国际接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激发本土中药企业的竞争意识等;同时,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了健康长寿而投资,中药虽然见效慢,但在临床研究中与西药结合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中药市场将持续扩大。

3 中药现代化涉及内容

3.1 中药理论研究

加快中药现代化,就要合理运用现代科技对中医药进行更新。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3.1.1 中药功效

中药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联系和所产生的效用、以及产生效用的必要环节和物质基础,而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可分为药学因素、机体主观因素、客观环境因素。

3.1.2 中药药动

通过研究中医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出等各个动态阶段和特征,定量地揭示这些因素与中医药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3.1.3 中药毒性

中药对生物体的危害作用、机理、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价,常见的中药的毒性成分包括生物碱、糖苷、毒性蛋白质、萜类和内酯、重金属等,它们会对机体的身体系统各部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此外,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研究的深入,中药研究已经从传统的中药药理研究转向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从以往的药效学研究转向现代作用机制研究。我国中药药理研究标准比较规范,中药药理评价采用多种标准,中药药理研究应与中药化学成分相结合。中医药药动是我国中医药药动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合理用药,中医药的药理研究应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用现代科学促进中医药理研究,有利于中医药研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3.2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纯与分离方法研究

常见的萃取工艺方法,如溶剂萃取、蒸气馏法、分子蒸馏法等,而现代化学萃取则主要依赖于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酶法萃取法等。而固液色谱法是根据物质在固相到气相或固相到液相中的不同吸附平衡系数而设计。基于固定相和流动相两者的极性不同这一特征,根据二者不同的组分浓度比,可以将液相色谱分为正相和反相两种。

纯化的实质是层层分离,通常根据被纯化分离物固体性质的不同可以采用柱层分析法对其固体进行层层分离,常见的柱层分离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有硅胶吸附柱层分析法。

3.3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化学成分的研究是中医药理学学术研究的基础。因此,要把握好中药化学成分这一核心,在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中,关注中药发生作用的理论基础、配方规律和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这样才能在中药的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做到科学,避免损失。适应国际要求,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的结果必须经过一系列严谨的化学实验和研究报告来进行解释,做到让国际医疗界普遍接受。而我国在开展中药的化学组合研究时一般将其分为中药单味研究和复方研究。对于中药单味性化学物质成分的研究通常沿用国外研究办法。在中医药研究过程中,主要是新药的研究方法和实验,中医专家对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药理研究和临床试验。经过科学合理的实验,医生们发现20多种中药单体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药复方是指中药各阶段相互作用,达到疗效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因为复方所含化学成分有多种,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必须考虑到每种药物的化学成分,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应采用气相色谱、化学成分分析等现代技术。建立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将现有的数据资料和成分资料存入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对中药和西药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改良中药。

3.4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在中医疗法中,中草药作为关键部分,其品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疗效。而目前有说法称,因为环境污染,土壤环境等,种植出的中草药质量也有所降低。国家出面保护珍贵中草药植株,防止资源的浪费和枯竭,并大力发展人工培育,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生产,在保量的同时也保质,例如,在种植过程中根据植株所需使用不同元素的肥料,并对土壤环境进行测试,防止污染发生。

3.5 配套体制、团队与基地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支持中医药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技术团队和项目管理体系,有关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和组织领导作用,重视各方意见,为中医药研发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和智力支持。秉承“创新”的理念,让中医药和科技创新有机融合,综合考量并将其纳入到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体系,进一步优化和整合科研资源配置与共享。加强中医传承与创新基地和国家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构筑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多学科研究平台,推动建立当地和区域性中医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中医药龙头企业的建设,丰富中小型中医药企业的经营模式,合理化设置中医药科技创新奖评机制,保护知识产权。努力为中医药优秀人才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大型科技创新学科体系和核心群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中的独特作用。

3.6 加快中医药与国际接轨

就目前后疫情时代,积极与世界各国的防疫研究中心进行战略性的合作,推广中医药防疫,加强交流和合作,让我国中医药防疫走出了国门,打开了新的门路,研究制定一批国际、国家、行业、国内公认的中医药标准,扫清中医药“走出去”的障碍和壁垒,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实力”,加强国际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开发和利用。创新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使之能够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重点关注临床应用广泛、需求份额大、疗效好且副作用小的常用中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营销工作,保证药材质量。打通国际市场,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倒逼国内中医药企业进行改革,走现代化之路,从而更好地适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方向[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现代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中医药虽然在我国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远未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在此情景下,应充分抓住机遇,利用现代科技组织解决方案,推动中药产业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为中药产业注入发展新动力,更好地为世界医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4]。

猜你喜欢

中医药中药现代化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