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演奏中换气技巧的运用
2021-11-28王伟舟
王伟舟
引 言
中国竹笛艺术以其技巧丰富、风格多样、特色缤纷,深受人们的喜爱,以其独特的魅力,笛子爱好者已遍及全世界。早在明、清时期,戏曲繁荣,走向鼎盛,竹笛在许多的剧种当中担任伴奏角色,在一些民间的器乐合奏中,竹笛则充当着领奏或者辅奏的角色,直到20世纪,竹笛的独奏形式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世纪50年代,北派的代表人物冯子存、刘管乐和南派的代表人物陆春龄、赵松庭等创作并演奏了大量优秀的独奏作品,笛子终于以其穿云裂石、情动天地的优美音色登上了独奏的舞台,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音乐从创作到演奏不断吸收西方音乐的长处,兼收并蓄,表现力愈加丰富和深刻。竹笛作为民族吹管乐器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灿若星辰的演奏家演奏家、作曲家在技巧和表现手法方面不断创新,引领了笛子音乐艺术的快速进步。
竹笛,无论是教学或者演奏,首先要强调音乐本质的“声”、“情”,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做到声情并茂,才能使竹笛艺术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而“声”与“情”,离不开技巧的运用。技巧是为作品服务的本领,本领越大,作品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就越全面、越丰富。如果没有技巧,就谈不上演奏,更无法驾驭或者完成作品所需要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故本文以竹笛的换气技巧为主题,旨在解决演奏者在吹奏乐曲时容易出现的换气问题,系统总结换气技巧,帮助爱好者和演奏者掌握吹奏要领,更好的完成作品。
一、呼吸方法
在讲解换气技巧之前,首先要理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方法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气息是音能的来源,是决定成声体振动过程的力量。能否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在笛子吹奏中得以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吹奏时,呼气越长,发出的声音就越长,否者反之。所以要做到呼气平稳,均匀且延长,是吹奏者所要追求的最佳呼吸方式。
有许多学习笛子的学生,无论是初学者、爱好者还是高校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便是气短。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基本功练习中,比如长音。在吹奏八拍到十拍的音时,许多学生所吹奏的音容易出现抖、弱、拍数不够的现象,有一部分原因便在于呼吸方法不当。接下来,笔者通过三种呼吸方法进行对比,帮助吹奏者找到最优选择。
(一)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将气集中于胸廓中部,气息上提。许多习笛者由于启蒙老师没有重点强调呼吸方法,不自觉地会采用胸式呼吸,由于这种呼吸方法是初学者的本能反应,不需要通过理论便能掌握,在习笛初期,由于曲目简单,不会对吹奏者造成任何影响,一旦养成胸式呼吸的习惯,继续深入学习,便会出现气短,失去对音的控制,从而影响音色。
(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在吸气时将横膈膜放下,呼气时上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吸气较为迅速,缺点是吸气容量较小,气息量不足。腹式呼吸是吹奏者需要掌握的一种正确的呼吸方式,多存在于较短的乐句,需要吹奏者快速吸气时,通常会用到腹式呼吸。
(三)胸腹式呼吸
胸腹式呼吸是将整个肺部的肌肉组织积极参与呼吸运动。由于胸廓在各方面的自由扩张,使得胸腔的容积达到了最大规模,肺部吸入大量空气,从而促成肺内增强的气体交换。这样能使呼吸肌肉所承担的负荷分布非常均匀,并且不易疲劳。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胸腹式呼吸,是竹笛演奏者需要学习掌握的最佳呼吸方式。在教学中,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解读:若想追求胸腹式呼吸,首先要体会在睡眠时,人体所使用的呼吸方式,便是胸腹式呼吸。所以,科学的呼吸方式可以辅助吹奏者在练习基本功、曲目时,延长音符时值,加大音量,稳定气流,使气息延绵不断。
二、换气的含义和作用
换气,也叫吸气,是习笛者在吹奏练习乐曲,气息还有剩余或者即将用尽时,需要迅速、本能地在乐句尾音或者小节线中采用的方式。换气需要吹奏者掌握腹式和胸腹式呼吸法,要求气沉丹田,力在丹田,初学者不易理解,可以认真体会呼吸之感觉,将吸气过程放慢,感受到气息慢慢吸入胸腹部,包括腰部,吸气时切记双肩不可上耸、扩胸等现象,避免呼吸肌肉组织的紧张。所以,在吸气时,嘴部不能扩张太大,鼻口应同时吸气,将气息稳定地进入丹田,均匀的吐出,呼吸才能自如,气息才会悠长,这也是换气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能调节气息吸入量的大小,是习笛者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三、换气技巧在笛曲中的运用
在竹笛演奏中,说到技巧,许多习笛者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吐音、颤音,甚至是难度技巧:半音变化、循环换气、循环双吐等。然而我们在平时的练习当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独奏曲,练习各种演奏技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技巧,就是换气。换气是一种人体自然反应。在某一个乐句即将结束,或者演奏者存储的气息即将用尽时,都会使用换气,来确保下一个乐句的顺利完成。换气方式在笛曲中,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大换气,第二种是普通换气,第三种是小换气。前两种由于换气时间较长,使用的呼吸方式为胸腹式呼吸,第三种由于吸气时间极短,使用的呼吸方式为腹式呼吸。
(一)大换气
大换气,顾名思义,就是深呼吸,气沉丹田,换气的准备时间较长。运用的方式是上文提到的胸腹式呼吸。大换气多出现在独奏曲的引子部分以及乐曲华彩部分。比如张延武、梁欣于1980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乡歌》。这首乐曲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在引子部分,需要吹奏者们使用的换气方式,就是大换气,因为在引子中,几乎每一句的尾音,都为无限延长式的自由演奏。再比如穆祥来于1989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深秋叙》。这首独奏曲在引子部分同样出现了大量的无限延长音,要求吹奏者使用大换气将气息储存饱满。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的代表曲目之一,这首乐曲创作于1976年,受到了笛子爱好者的特殊青睐。《春到湘江》由引子-如歌的行板-欢腾的快板-尾声四个部分组成。在引子部分,标记为自由地,在乐谱中多次出现无限延长符号,需要拖长乐句,以此凸显湘江的延绵不断、此起彼伏,对应到换气中,运用大换气最为恰当,由于引子速度慢,乐句与乐句之间可供换气的时间长,故运用胸腹式呼吸可以最大限度地为气息提供容量,使演奏者在吹奏时,气息更加饱满,如在引子中使用胸式呼吸,在吹奏乐句最后一个音时,气息会出现不足的现象,导致音符时值不够,破坏乐曲整体意境。所以,大换气是胸腹式呼吸的前提条件,需要演奏者熟练运用。
此外,如《春潮》、《西湖春晓》、《太湖春》等,都为带有自由式引子的独奏曲。可见,大换气在类似乐曲中出现的频率之高。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在吹奏引子时,将平时所练习的基本功(长音)换气方式运用到其中,二者关系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大换气时,切忌使用胸式呼吸,许多习笛者在换气时,会发全力,企图通过深吸气来让自己的气息量达到最大值,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乐句长短不一,如果乐句较短,吸入大量的空气量会导致所吹奏的第一个音极其不稳定,气息过分涌出,导致无法控制音量和音色,所以需要习笛者根据乐句的长短和需要,使吸入的空气量恰好符合正确吹奏该乐句的需求量。
(二)普通换气
普通换气相比较大换气,吸气的速率明显提升,多运用于速度适中的乐曲段落,比如乐曲的行板、慢板部分。上述所提到的《乡歌》,在行板中,便要运用普通换气的方式。因为乐句极其规整,速度相比引子,速度加快,需要演奏者调整换气频率。如果吹奏者们使用慢速大换气,会导致节奏出现问题,甚至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现象,破坏乐曲的整体节奏,不利于乐曲的完整演奏。类似的乐曲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几首独奏曲外,无论梆笛、曲笛作品,皆要使用普通换气方式。普通换气是腹式呼吸的前提条件。
(三)小换气
小换气是习笛者需要重点注意的一个技巧,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相比上面两种技巧,小换气速率更快,多运用于快板乐段中。它看似简单,其实是最难把握的一种技巧,由于它要求吸气的时间比较短,反应时间少,吹奏者一旦没有在正确的节点换气,就会造成整个乐段失去良好的演奏节奏和整体性。小换气同样也是腹式呼吸的前提条件。小换气的位置主要分为四种节奏。
1、附点节奏型
附点节奏是乐理中最常见的节奏之一。在竹笛演奏方面,小换气的吸气气口是在附点之后,只有在这个位置换气,后面的节奏才不会被影响,不破坏乐曲的完整性。比如曲祥老师创作的独奏曲《沂河欢歌》第一段。许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如果是4/4拍,会选择将1拍的附点节奏吹奏完,再换气。这种换气方式会导致附点节奏后面的音符无法在正确的节奏中出现,演奏者气息不足,出现越吹越赶拍子的现象,从而影响乐句整体布局。所以,在4拍子中,无论是大附点还是小附点,都应当在附点之后换气。
2、切分节奏型
切分音是小换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节奏型。在竹笛演奏方面,多在快板中出现。比如曾永清老师创作的独奏曲《秦川情》,在快板乐段,多次出现了切分音,再比如穆祥来老师创作的独奏曲《深秋叙》快板最后一句连续的切分节奏。切分音的换气气口,是在切分音之后,果断选择换气。需要注意的,与第一点相同,切勿将切分音奏完再选择换气,会影响乐句整体性。
3、前八后十六节奏型
前八后十六节奏,也是快板中最常见的一种节奏型。在竹笛演奏方面,它常以三吐的形式出现。比如李镇老师创作的独奏曲《鄂尔多斯的春天》,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便出现了连续的前八后十六节奏型。此种节奏型的换气气口,是在“前八”后。许多学生在吹奏时,不熟悉换气位置,往往会一口气奏完,导致最后气息不足,所以需要吹奏者准确找到换气气口,才能将乐句演奏更为完整。
4、连续八分或十六分节奏型
此节奏型在竹笛演奏中多以顿音、吐音出现,例如曾永清老师创作的独奏曲《秦川情》,引子第一句的连续顿音,再比如马迪老师创作的独奏曲《秦川抒怀》,引子第三句的连续顿音。此节奏型的换气气口是在每一个顿音之后。再比如《春到湘江》,在其快板部分,出现连续的16分快速双吐,需要演奏者在极短的时间进行换气处理。
四、换气技巧的训练方法
三种换气技巧,大换气和普通换气问题出现较少,由于换气时间充裕,不会影响演奏,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胸腹式呼吸。需要演奏者反复练习,养成科学的换气习惯,其中长音训练是必备的练习方法。通过从最低音至最高音再返回至最低音,不断强化胸腹式呼吸。小换气问题较多,所以笔者针对此技巧进行方法训练。
(一)基本功
通过模拟同音节奏型进行换气练习,放慢速度,准确找到附点、切分、前八后十六的换气气口。与上述长音训练法类似,通过低音中音高音的不断重复去加深练习印象,强化记忆。
(二)练习曲
曲祥、曲广义老师编写的《笛子练习曲选》中,24.吐音练习;47.附点音练习;48.切分音练习。模拟同音节奏型之后,可以进行练习曲的吹奏。与其不同的是,不断变化的音符可以考验演奏者的练习效果,如在练习曲中能熟练运用小换气,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三)独奏曲
放慢乐句整体速度,找到正确的小换气气口进行练习。
结 语
换气技巧,是习笛者容易忽视的一个技巧,学生们往往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去注意,长时间会造成练习疲劳,缺乏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安抚学生的练琴情绪,让其保持耐心,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每天练习基本功、练习曲,通过大量的练习,将把握换气气口变成一种本能,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换气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换气技巧的解读和研究,让更多竹笛爱好者和演奏者们了解换气的意义,为他们正确练习曲目提供正确的方法辅助。也为笔者在竹笛演奏方面有了更多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