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探讨

2021-11-28李聪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钢琴思政德育

李聪

(白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吉林 白城 137099)

一、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过少

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就是要求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最终实现课堂育人。价值引领的内容,即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主要关注点。尤其是在钢琴教学中,大多数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以西方为主,教师讲解时必定会涉及到当时的背景,如何对西方的思想加以批判吸收,将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但是,目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对钢琴技能的要求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知识的传授以及思想的引领,至于作品中所隐含的思想、这种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等更进一步的思想拓展,挖掘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的内容还非常少,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单

思政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它是隐形的,是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过程中甚至还会出现反复。这种特点决定了在教育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来提升教育效果。思想转变的主体是学生,不管教育工作者运用何种方法,最后的落脚点必定是让学生自己能够意识到思想的错误之处,自发作出改变。但是在目前的高校钢琴教学中,仅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仍停留在教师的说教上,是从教师自身分析的角度得出的思想结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钢琴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停留在一对一的技能纠错上,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碰撞,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几乎很少,缺乏了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也会阻碍学生思想的形成。

(三)高校钢琴教学的学习效果评判标准还有待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

从目前的高校钢琴教学现状来说,由于教学本身注重技能的形成,最终的考核评判标准也大都是以学生掌握技能的多少来判断。对于钢琴作品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从教学中所取得的思想变化,基本无从涉及。思想教育的效果还未引起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自然也就没有展开对效果评判维度的研究。

二、高校钢琴教学引入思政教育内容过少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还未完善

2016 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适应新时代的工作要求,全国高校也都在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或办法,每个高校的课程组也先后涌现出思政教育工作的典型,但是仍存在着定的问题。一是在标准上还未全面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比如教学各环节的标准、课程标准上还未明确相关内容。二是方法上还未明确要求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协同,还未提出有效加强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三是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甚至教师的考核聘用还未形成明确的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依据。

(二)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全方位思政教育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单位是教研室,钢琴课程的教学实施最终也要落实到教研室这一级。部分高校由于在学校层面还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或工作机制,或者是虽然制定并要求实施,但到了院系这一级后,或者由于信息传达的不对称,或者由于院系自身的原因,导致教研室对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这一思想还未形成足够的认识,或者教研室自身还未明确相应的工作方法,导致思政教育工作未落实下来。

(三)教师自身的认识也有待加强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他自身的思想转变才是做好课程思政教学的最终落脚点。目前从教学实际来看,我国钢琴的教学自启蒙起,一直重视的就是钢琴技能技巧的练习和形成,评判一个学校钢琴专业的教学质量高低也一直以学生演奏及比赛的结果来作为标准。受这种现实的影响,钢琴教师的教学中也自然重视技巧的讲解及传授,对于学生思想的形成,因为与考核、晋升等没有多大的关联,自然也就不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所以,从教师这一层面讲,教师自身的思想转变又是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前提条件。

目前而“思政”视域下的德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结合,构建高校钢琴教学德育模式,为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三、高校实施钢琴教学德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亚道德素质

高校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高校学生是支撑国家建设的主力军,高校的音乐专业更是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综合型人才的任务,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教学的严谨,也要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为人格健全、品行端正、充满正能量的新时代的接班人,当中最关键的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学生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道德素质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修养,在不断提高的音乐行业的人才标准下,社会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不单单要教会学生音乐专业技能,更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尽快融人社会。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德育途径是其他方式不能媲美的,在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平台增进交流;让学生接触到职业道德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音乐氛围中不断汲取音乐的精神内涵、获得思想认知,并作用于未来就业。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德育渗透,对培养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高索质、全能型音乐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钢琴弹奏中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直接会影响演奏的表达,如果对钢琴作品的创作故事背景没有感知和感受就无法准确地表达,弹奏的音乐也很难打动别人、产生共鸣。在钢琴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对作品背景的分析和感知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作品的情绪,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最终激发强烈的表演欲望,演奏时就会顧着作者的情绪发展和感情脉络去表现作品,而成功的演奏又会深化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在德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中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如:在学习肖邦的《c 小调革命练习曲》时,老师介绍道这首练习曲是肖邦作品中极具技术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代表作。该作品前8 小节是引子部分,音乐在非常激烈的氛围中开始,右手伴随着的一个有爆发力的不协和和弦号角式的出现,紧接着左手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狂风般地快速级进下行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右手的高音区八度的附点节奏的上行弹奏出具有革命性的、号角似的语句,仿佛是内心激烈地呐喊和呼唤。旋律两次连续下行之后,双手激情、有力地同时从高音区连贯地第三次下行到低音区,情绪越发激烈紧张。这时学生不禁会产生疑间:“为什么肖邦创作这首作品时会有如此激烈、悲愤、不安、疯狂的内心世界呢?”老师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了解到:1830 年11 月波兰爆发了华沙革命,肖邦知道这个消息后想立马投身祖国革命的队伍中,而后革命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肖邦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噩耗后震惊、悲愤、绝望、痛苦到极致,在这种悲愤交加地情绪下写下了著名的《c 小调革命练习曲》。肖邦是一位极富民族情怀的爱国主义音乐家,他用音乐作品作为武器反抗沙俄的侵略,争取祖国的解放。

通过对肖邦钢琴作品背景的了解,学生被作品中的革命爱国情怀所感染,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和表达作品,在德育渗透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品格和习惯

钢琴教学在培养学生毅力、耐力、自信力、自制力、专注力等方面有极大的优势。

首先,钢琴专业的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必须经过长期、大量、枯燥的练习才能获得成长和进步。钢琴学习必须具备扎扎实实地学习态度,每天保证钢琴练习时间;必须具备极强的自觉性,牺牲自己课余娱乐的时间进行艰苦的练习和训练才能获得成效。在长年累月的学习中无形就培养了学生的耐力、毅力和自制力。

其次,演奏专业的学生具备极强的感受力,才能敏感地感知音乐中的微小差别。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有对弹奏法、乐句、指法、踏板、音乐术语、力度的运用,均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认真细致、严谨专注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也能够具备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精神。

再次,钢琴演奏需要长期的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成效的学习项目。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钢琴学习者在舞台上完美的表现需要长期的刻苦练习和无数次的临场演练。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临场紧张、怯场、忘谱等情况,在无数次的舞台演练中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飞跃式的提升。

综上,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要求,作为钢琴教师,要明确树立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思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钢琴思政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纸钢琴
钢琴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