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技术

2021-11-28黄德生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病鱼全池斑点

黄德生

(广西合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 合浦 536100)

引言:斑点叉尾鮰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鱼类,它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等特点,广受市场欢迎。自从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引进我国后,目前我国已经在多地区对斑点叉尾鮰进行养殖。然而,由于养殖密度的增加,鱼苗退化严重,导致病害的发生加剧,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一、病毒性疾病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病原:斑点叉尾鮰

症状:该病毒疫水温度主要是20~30℃,主要对大小为十公分左右的斑点叉尾鮰产生影响,死亡率可达95%~100%。患有该病害的斑点叉尾鮰鱼皮和鱼鳍基部出血,腹部肿胀,有淡黄色渗出物。结合斑点叉尾鮰的体貌特征如腹水导致的腹部增大以及其因患病产生的特殊行为如在水中的旋转游动可初步对其患病情况加以诊断。

防治:斑点叉尾鮰这种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在鱼苗入池前注射该病毒的免疫疫苗,同时在易发病的时间段加强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管理,通过鱼塘的管理预防本病的发生。在改善水质的外部条件下增强斑点叉尾鮰的免疫保健,适时添加免疫多糖类物质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系统加以改善。此外,还可以通过泼洒聚维酮碘溶液、“贵阳康”等方法以外用的方式对鱼苗进行施加,以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如果对该病进行预防的过程中采用内服药物,可采用“穿梅三黄散”+“酶解多维”混合饲料;同样,“恩诺沙星粉”、“服尔康”+“艾乐”混合饲料同样也是斑点叉尾鮰病毒性疾病的有效预防方法。此外,还应加强对鱼塘的日常管理,对鱼苗的吃食行为和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如发现异常,可将鱼苗送至有关部门检查。此外,如若发现感染水体有该病症发生,应避免水体流动,以防止鱼塘水体间的交叉污染,同时注意病鱼尸体的处理。

二、细菌性疾病

(一)鮰肠败血症

病原:鮰爱德华氏菌

症状: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是由爱德华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不同规格的斑点叉尾鮰均可感染该病,主要发生在春末秋初,死亡率很高。主要感染途径为斑点叉尾鮰的神经系统和斑点叉尾鮰体内发生肉芽肿。鱼体腹腔积液,可见肝、脾、胆有不同程度肿大、出血、积水[1]。

防治:强化养殖管理,如经常进行彻底清塘消毒,以消毒的方式对水体环境加以改善,定期消毒有利于保持水质稳定,减少应激。如果确诊为斑点叉尾鮰爱德华菌,根据水质的情况,第一天全池泼洒“水立康”或“康乐”,第二天全池泼洒苯扎托品溶液或“中博红”。与此同时,内服“侍儿康”+“肝胆立康散”+“爱乐”治疗一个疗程。全池泼洒“生六六”或“中博金珠”以改善水质或底质。此外,还可采用生物手段对池底环境加以改善如定期使用EM 菌调节水质。从有斑点叉尾鮰患有鮰肠败血症起,如若采用外用消毒液及内服抗生素的治疗方法,通过及时的干预和管理,5~7 天可见鱼塘斑点叉尾鮰的死亡量大大减少。

(二)柱形病

病原:柱状黄杆菌

症状:发病早期,病鱼下颌出血发红,头部或鳍部呈现灰白色,体表出现棕色或棕黄色的病灶,并发现有轻度充血的腐烂区,随着病情发展,病变部位皮肤受损,形成中央开放的溃疡,露出其下肌肉组织;鳃部黏液分泌量增加,鳃丝末端出现褐色坏死组织,导致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防治:如果确认鱼类感染了柱状病毒,应在彻底清塘消毒。

感染了柱状病毒,应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在消灭池底病原的同时对鱼塘水体进行调换,定期使用EM 菌、光合细菌等有效改善鱼塘的水体环境。此外,还应注重鱼塘水体的日常消毒,消毒剂可采用二氧化氯、戊二醛等;对于病鱼的处理,应及时送至有关部门对其药敏情况进行检查,可采用内服“侍康”+盐酸多西环素+“肝胆立康散”+“酶解多维”治疗,此外,如若有更敏感的治疗药物,应优先选用。若发现鱼儿发病继发于水霉病,隔天对水体进行消毒,治疗周期多为一周左右,并根据鱼群的患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对水体进行消毒。此外,还应注意鱼群的放养密度,从而保证水体清洁。

(三)传染性肠套叠症

病原:初步认为是嗜麦芽寡氧单胞菌

症状:在发病之初,病鱼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或丧失,单侧或单独游动,鳍基部、下颌和腹部充血出血[2]。

防治:因传染性肠套叠症其发病快、传播快、分布广、病死率高、一旦发病不易控制,因此疫苗接种是本病最有效、最关键的预防措施,应根据该病的发病特点和病原体特点,通过鱼塘的管理及时对疫苗进行接种,提前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发病产生大量的经济损失。在发病前,投喂相应饵料如内服“贵阳康”+“穿梅三黄散”+“酵素电解多维”同样可以对斑点叉尾鮰的该种病害加以预防。

(四)链球菌病

病原:初步认为是海豚链球菌

症状:患有该病的斑点叉尾鮰鱼眼睛突出,头、腹、鳍、颌、眼和尾柄多有出血点。对病鱼鱼体进行解剖,病鱼腹腔内肝、胃等器官严重充血,部分器官有内出血现象的发生。

防治:对于该病害的防治,应在疫病流行季节定期向鱼塘泼洒“鱼池宝”“一元笑”对该病害加以预防。如若初步判断有鮰鱼患有该病,可在第一天全池泼洒“中博高”或“康乐”,第二天向鱼塘施加聚维酮碘液或“桂玉康”,同时还可在鱼群的饵料中拌入“福尔康”+盐酸多西环素+“肝胆立康散”+“爱乐”。

三、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病原:主要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种类

症状:体内任何部位都会长出、大小灰白色的灰白色菌丝,真菌与病鱼伤口坏死组织缠绕并黏附在一起。病鱼常浮于水面,且行动缓慢,食量大幅减少,最终极度瘦弱至死。

防治:在对鱼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鮰鱼的饲养和管理,避免对鮰鱼的皮肤表面产生损伤。捕鱼、运输、放苗等捕捞行为和其他鱼塘水体作业时,尽量避免由于人类行为的误操作伤到鮰鱼体表,并定期使用“霉立克”对鮰鱼的该病害进行防治。由于该病害由真菌引起,在该病害流行的春冬季节,应对水体进行镜片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中有寄生虫,可采用相应药物对该病害进行防治。此外,还可通过盐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对鱼种放养前的免疫条件加以改善,用满足浓度要求的亚甲基蓝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对鱼塘进行喷洒。

四、寄生虫性疾病

(一)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症状:寄生性斑点叉尾鱼种主要有体表、鳍和鳃等。部分病鱼会发生鳍条腐烂,鱼体消瘦[3]。

防治:对病鱼进行显微镜检查,根据病鱼的体貌特征确定是由车轮虫导致。将鱼塘中的鮰鱼进行转移,并采用生石灰彻底对鱼塘进行清理。可在2 小时内用“中博高”或“康乐”对鱼塘进行全池泼洒,也可选用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采用一定的配比对鱼塘进行施加。如若鱼塘不采用化学试剂,也可采用苦楝枝叶煮水的方法对水体环境加以改善。苦楝枝叶不仅可以改善水体环境,还可以通过拌食饵料的方式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条件加以改善。除此之外,还可在饵料中施加铁苋菜、金锦香等,配合苦楝捣碎煎汁拌饵投喂,同样需注意浓度配比和投喂周期。

(二)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鳃和鳍条,寄生的部位布满肉眼可见的白色小点状囊泡。将鮰鱼身体表面的白色小点刮下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可见多子小瓜虫虫体内有U 型核。

防治:对于小瓜虫病害的防治,目前仍以预防为主。冬季对鱼塘进行清洁时,应注意池底污泥的清理,对鱼塘进行严格消毒。加强水质调控,改善鱼塘的卫生条件,通过消毒杀菌有效改善鱼塘的水体环境,保障水质的稳定;平时还应注重鱼种和成鱼的鱼体保健,适时对“青蒿素”、“穿梅三黄散”、“桂鱼康”等免疫增强剂进行投喂,以减少小瓜虫感染几率。此外,在鱼塘受到小瓜虫感染后,还可采用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对鱼塘进行及时施加。同样,如若不希望对水体施加化学药液,还可采用辣椒和生姜对药剂进行熬制。此外,对水体进行消毒后,还应注意对捕捞工具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捕捞工具对小瓜虫孢囊进行携带和传播。

(三)指环虫病

病原:指环虫

症状:它主要寄生于斑点叉尾鱼的鳃上,还可寄生于皮肤、鱼鳍和口腔等部位。少数指环虫寄生时,鳃丝症状不明显,当大量寄生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病鱼的鳃丝受到后固定器的刺激和破坏,增生、贫血,分泌大量黏液导致呼吸困难,病鱼游动速度缓慢,行动过程中鳃盖难以关闭,最后因窒息死亡。

防治:该病害的防治可对鱼种和成鱼定期进行常规驱虫,并通过定期杀菌,改善水质、改变饵料配比,增加饵料营养提高该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方式对该病害加以预防。若经显微镜检查确认为鮰鱼指环虫病害,根据水质情况,第一天全池泼洒益生虫清或虫益清B 型,隔天全池泼洒高碘、精氯对水体进行消毒。

五、营养性疾病

(一)病因:斑点叉尾鮰的饲料中某种营养成分过多或过少,会因营养成分影响造成鱼体饲料变性或能量不足。说明以维生素E 缺乏症为例。

(二)症状:缺乏维生素E 的斑点叉尾鮰苗出现“畸形”,同时出现体色变浅,眼球突出的症状。

(三)防治:应根据鮰鱼的营养表现及时对饲料配方加以改进,通过改善营养成分占比的方式提高饲料质量,例如可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含量。

结论:斑点叉尾鮰疾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中更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例如可采用放养健康、游泳活泼、无病无伤的鱼苗;鱼苗入箱前用食盐等药物进行消毒浸泡;投喂新鲜、优质的饵料;定期泼洒药物对水体进行消毒,提高鱼的免疫力等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病鱼全池斑点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斑点豹
裂唇鱼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Finding beauty in your scars Alexandra Heather Foss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摆脱病毒
水霉病的预防与防治
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综防技术
锦鲤病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