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德医风建设初探

2021-11-28

山西青年 2021年2期
关键词:医风医德医学院校

袁 源 张 忠

(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2020年,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在党和人民的全力奋战下,我们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在经历了这场疫情考验后,我们不难发现,战胜疫情的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医学科技世界领先,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医务人员心怀大爱众生,救死扶伤的道德理想。因此,如何做好当今大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得今日的医学生能够成长为未来的医者甚至是英雄,更是当今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医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现状及原因

(一)学业压力过大导致政治意识不强

根据作者所在高校的辽宁省,高考采取文理分科招考。医学类专业招收理科生,理科高考科目除了统一的数学、语文和英语外,涉及科目为地理、物理和化学科目,政治、历史等科目则并无涉猎。因此,医学院校的学生主要表现为政治意识不强,对于大学期间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是被动应付学习,思想政治课外实践参与态度比较消极,参与动机功利化。

此外,医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以沈阳医学院为例,五年制临床类医学生毕业要求修满210个学分,而一般本科院校专业修读学分控制在160个学分左右。高学分势必带来的是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紧凑的课程安排。而这些现象带来的后果则是医学生挂科率较高,学生要承受补考、重修、降级等学业困难的压力。

(二)专业选择上功利心较重

高考填报志愿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选择专业其实就是在选择自己的人生理想。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医学专业的目的主要集中在家里有长辈学医,“子承父业”就业方便;医生社会地位高,工资高,待遇高;一人学医,全家受益,看病方便,有病不愁等比较功利和狭隘的出发点。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走出来的医学生越发需要学校的培养和引领,帮助他们扣好医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得当今医学生能够践行医学生誓言,将医德医风和责任担当牢记于心。

(三)学校和实习医院管理衔接互补不到位

一般综合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同,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五年的学习生活中,至少有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是在医院临床教学或实习。临床教学和实习是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精湛技术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培养手段。但是,学习地点从校园迁移到了医院,势必是的校园文化的涵养功能无法实现,校园里的医德医风教育收到了约束,带来了困难。而医院中的某些阴暗面使得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未见成熟的大学生不知所措。辅导员只能在学生课余见缝插针,而且医院毕竟不是校园,很多活动的开展也因为没有场地,学生实习分散等因素限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加强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

(一)医德医风建设是医学院校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路径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德。”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院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要求的重要路径。医学院校要将专业教育与医德教育相结合,培养符合医学事业发展所需要,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医德医风建设是营造未来良好医患关系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医患关系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在校期间的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刻不容缓。尤其是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之所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的医德医风功不可没。培养当今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医德医风修养,正式为将来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好准备,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氛围。在未来不论遇到怎样的疫情考验,都可以表现出临危不惧的勇敢,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

三、加强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德医风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一)加强医学院校医德医风建设

1.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观念

医学院校除了承担学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观念,扣好医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沈阳医学院为例,大学是每个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医生的起点。因此,新生开学典礼当天,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邀请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讲述在武汉抗疫的感人点滴。让学生从进入医学院的第一天就在心中刻下医者仁心的烙印,树立其救死扶伤的坚定信念,坚定为人类心身健康奋斗终生的决心。

2.形成“三全育人”的医德医风教育体系

针对医学院校的医德医风教育,要从“医德课程”转变为“课程医德”,医学院校所有教师和党政机关干部都负有医德医风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专业课教师梳理各门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医德医风元素和所承载的医德医风教育功能,实现医德医风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学校各类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同样肩负着医德医风教育的重任,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潜移默化实现医德医风教育。

3.注重社会实践中的医德医风教育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从医学知识的掌握到医疗技术的应用,知行合一尤为重要。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医德医风教育,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增强医德医风素养,树立救死扶伤信念。以沈阳医学院为例,建立了多个医德医风社区基地,定期带领医学生志愿者到社区进行义诊和医疗常识普及;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项目,前往偏远地区调查医疗情况,送医疗,送温暖。在学生临床实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医德医风培养。

(二)加强学生临床实习过程的医德医风教育引导

1.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临床实习期是医学生的角色转换时期,此时学生身份既是在校学生,又是医院临床实习医生,双重身份的转换是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进行临床教学时,带教老师应该要求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进行临床操作。引导学生与患者亲切交流,在医患治病的同时践行“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医德职业操守,主动遵守医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医学素养。

2.临床教学医院要选配医德高尚的带教教师

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带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初入医院的医学生有重大影响。临床教学医院在遴选带教老师过程中,除了要看重其学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考核带教教师是否具备高尚的行医品德和职业操守。带教教师要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教会学生患者良好高效的沟通甲流,高标准,严要求,培养新一代医术精湛,医德崇高的青年医生。

(三)结合学生党建工作,做好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医德医风教育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将校医德医风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将政治引领和医德医风相结合,增强医学生党员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以医德医风教育为主线,开展载体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用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学生头脑,增强各级党校教育中医德医风专题教育。

四、小结

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是我国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未来抵御类似“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的底气和信心。其职业道德的好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与否,都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安危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兴衰。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和引领,规范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树立医学生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坚定信念。使其建里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全心全意为人类身心健康做贡献,成为社会主义优秀医务工作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医风医德医学院校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浅谈促进现代藏医药发展的医德医风问题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