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脾气”成“戾气”
2021-11-27刘良军
刘良军
常言道,老虎不发威,猴子称大王。折射于党员干部身上,应该说在涉及是非、对错、善恶、荣辱等原则与立场方面,坚持原则适时发一通“脾气”,表明自己鲜明的主张、明确的态度,不仅无伤大雅、无可厚非,有时反而彰显出党员干部应有的党性与事业性。否则一事当前总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情愿当“老好人”,只能导致单位或组织稀稀拉拉、松松垮垮,毫无向心力、凝聚力与战斗力。
然而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若党员干部将这种“脾气”不加节制地运用,乃至无所不用其极,脾气就不再是脾气,而是不折不扣的“戾气”。
戾气者,邪恶之气也。应该看到,党员干部一旦戾气上身、戾气缠身,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觑:一方面,尽管借由戾气能够体现出自己说一不二、雷厉风行之“领导权威”,却容易适得其反,从此让群众渐行渐远,最终导致说话没人听、办事无人跟。另一方面,党员干部之所以敢于释放戾气,是因为其“自信满满”,自认为代表党和政府;但事实上非但代表不了党和政府,还会折损党和政府的形象,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假如某党员干部戾气得逞,必定此后越发肆无忌惮不说,还会进一步产生“破窗效应”,让其他党员干部也步其后尘,令整个政治生态日趋恶化。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甘当人民公仆、人民的勤务员。因此,对于党员干部身上的戾气不可不察,更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必须抓早抓小,做到以“露头即打”的坚决态度、“惩恶扬善”的坚定决心、“雷霆万钧”的有力举措,使其彻底进入历史的故纸堆,以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使党群、干群之间耸起无形阻隔之墙。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在精神上缺“钙”,精神上得“软骨病”。不得不说,党员干部浑身戾气,正缘于理想信念方面出了问题,忘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毋庸置疑,党员干部对着群众施戾气,绝非为着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是“官本位”思想作怪、“官老爷”做派十足,将群众视作“下人”“奴仆”。
方此时,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成为党员干部的终身命题,要求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扪心自问、自我发问,进而从骨子里认识到自己来自群众,不过群众中的一分子,不能也不应该在群众面前发邪气、施淫威。
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先。个别党员干部戾气深重,本质上是缺德、失德、无德的表现,要求政德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勿让脾气成戾气,当务之急则是尽展零容忍的态度,以坚决有力的举措对一切在群众面前释戾气、耍淫威、搞暴政的行为进行惩治,既使当事党员干部痛定思痛,从此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也让后来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实践证明,不吝清理门户,党员干部才能尊民如父母、爱民如子女,尽心竭力将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而不再是一脸不耐烦,激动起來如旧时上海滩的“小阿飞”。
(作者为湖北省荆门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