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体育教学“教会、勤练、常赛”的思考

2021-11-27张建东

当代体育 2021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体育课程

张建东

现如今,体育已然成为中考的必考内容,这也使得初中体育教学备受社会大众的重视和关注。而初中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率,也要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將“教会、勤练、常赛”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学不会”“学不乐”和“大中小学体育低级重复”相关体育课程难题进行探索,希望能寻求出全新的课程教学改革道路,以此提升教学效率,让体育教学走班制教学的模式得到有效落实。

作为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体育教学既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心理成长。从宏观角度看,体育实际上是一种强化训练,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担,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还要承受心理压力和考验,相比于生理锻炼,心理考验更为重要。体育竞赛的举办能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体育竞赛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体育教学中。若学生能够将体育课程中学习到的精神应用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其未来发展道路就能更加顺畅。

1 “教会、勤练、常赛”缘起于“学不会”“学不乐”及“大中小学体育低级重复”的课程难题

纵观我国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其教学内容一直遵循着固有的课程教学逻辑,这让教师的授课一直处于死循环,难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相关教学指南纲要中提出了大学的体育教学新格局,开始彻底摆脱重复教学、技能教学的常态,但就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我国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2 导致“学不会”“学不乐”及“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断裂”的原因

导致学生不愿意学、学不会体育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2.1 学科视角错位

体育教学与常规的文化知识教学不同,一般的文化知识学习只需要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对知识认知加以积累,循序渐进的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而美术、音乐类的知识学习,是需要学生在了解基本的理论基础后进行实践,逐渐进行素质的积累和提升。体育学习则和上述两种知识的学习都不同,其内容诸多,体系庞大,个体项目之间难度递进关系复杂,再加上体育器材和体育场所的限制,导致该课程很难按照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探寻该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2.2 现实条件障碍

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几乎不需要什么器材和场地,只要教室有桌椅,教师有粉笔和黑板,就能上一堂文化课,让学生们对教师所教的知识进行理解。但体育教学则不同,若学校没有乒乓球台,那么教师就很难带领学生学习乒乓球,若学校没有足球和篮球场,那么教师就难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和足球的训练,没有教学器材和教学场地的支持,教师根本无法开展教学。

2.3 终极目标偏差

文化知识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学生能够对该文化知识的内涵有一定把握和理解,例如语文教学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有一定的文字数量认知,并逐渐提升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相比之下,体育教学的基础和体育能力的发展则需要依托于学生自身的身体基础,这也是体育教学与其他文化知识教学的本质区别。

3 为实现“教会、勤练、常赛”应全面落实“体育走班制教学”

为了推动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全面落实,笔者在下文对推行方式进行了以下总结:

3.1 学校为了顺利地推进“体育走班制教学”,应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合理安排体育课表,说服其他教师配合进行体育走班制教学的排课。

第二,教师结合现有的体育器材和体育场所进行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可选运动项目确定。

第三,支持田径老师即冷门专项教师参与新运动培训,以此促进体育教学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

第四,积极引进第三方教学外援。

第五,努力挖掘校内资源,开发社会体育资源。

第六,及时思考学生可能在选课遇到的问题,并结合该问题进行选课方案和调课方案的制定。

3.2 体育教师为了很好地完成“体育走班制教学”的任务并在这项改革中提高自己,应努力做好如下方面工作。

其一,深入了解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含义,努力探索,充分发挥其作用,不因工作繁重而产生对改革的抵制。

其二,专攻长项,挖掘潜能,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培训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其三,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精心制定,同时研究教学战术,结合初中生运动技能规律,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引导,以此确保教学效率提升,保证体育走班制教学有效落实。

其四,将游戏教学方式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体育项目和身体素质锻炼与游戏的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实战比赛能力。

若想保证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拥有较好成果,体育教师就必须严格按照上述的要求进行教学,而并非是做一些流于表面的教学改变,只有将上述内容落实到位,才能确保体育走班制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4 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师若想彻底让体育教学从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摆脱出来,就必须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结合体育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内容,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进行革新,突破误区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喜好和校方拥有的体育资源,勇敢对教学课程改革体系进行变革,以此构建全新的初中体育教学格局,保障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初中)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体育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自行车的发明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