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攀岩人才课程建设探究

2021-11-27符仕平司文琴

当代体育 2021年39期
关键词:职院资格证书攀岩

符仕平 司文琴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改革”后,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的文件中,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的突出位置,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然而,高职院校的课程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石,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必先调查当前社会需求,并从“供给侧”的角度进行“课改”。那么,通过调查高校攀岩课程的开展情况,并梳理云南体职院攀岩课程的开展现状,发现课程的性质单一,“课岗”“课证”“课赛”脱节,课程培养方式和保障制度不够创新。那么,只有在攀岩课程的性质、内容、教学方法、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方能适应当下社会对高超技艺和精湛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才能提升学生们的就业率。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本文研究是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查阅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剖析支撑材料。

2.1.2 访谈法

对攀岩行业的教练、教师、主管、俱乐部馆长、运动员、定线员等专业人士进行访谈,听取对高校攀岩课程改革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2.1.3 实地勘察法

根据攀岩人才培养需求,实地勘察攀岩俱乐部,高校及相关行业协会,收集相关课题支撑材料。

2.2 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攀岩课程的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包括其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攀岩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分析总结,为攀岩课改提供支撑。

3 结果与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供给侧

“供给侧”改革的概念,是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指的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在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过程中,强调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

3.1.2 需求侧

需求侧相对于供给侧,是在一定的时期,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3.2 攀岩的发展现状

3.2.1 国内攀岩发展现状

攀岩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快速推动攀岩的发展。随着竞技体育项目多元化的发展,攀岩成为“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锦标赛”“省运会”等级别的正式比赛项目。2018年至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相继成立11支“攀岩国训队”,由国家体育总局拨付攀岩专项经费修建攀岩墙及维持队伍的正常运行。在此期间,国内鼓励多个省市通过“省队院办”“省队联办”“社会联办”等创新机制的方式成立多支省市攀岩专业队伍。2018年中国登山协会打造首个全球攀岩联赛,全国各省市有十多只专业队参加比赛,每年共设六至八站比赛,赛事规模越办越大,影响力也逐年上升。该赛事为攀岩项目储备优秀的后备人才,也提高了我国攀岩项目的整体竞技能力。

3.2.2 云南体职院攀岩发现现状

云南体职院的攀岩墙,于2013年6月投入使用,修有2条国标速度赛道、3条国标难度赛道,有100平方米左右的攀石墙,攀岩基地总攀爬面积大约为1170平方米。2013年9月至2019年6月,社会体育专业把攀岩课程开设为专业课,每周2课时,每学期共36课时,共有一名攀岩专项教师。通过课程的开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行业人才,也为后续成立省级专业攀岩队奠定基础。2019年7月,云南体职院与云南省体育局、云南省体育工作大队,通过“省队院办”的方式共建“云南省攀岩队”,并签订《合作协议》,其目标是备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在合作期间,输送一名运动员到国家队训练,获得多个全国冠军和省級冠军,并获得2021年“十四运”的参赛资格。

3.3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探索攀岩课改的发展方向

3.3.1 “按需”改革单一性质的课程,减少无效供给

按需改革课程是按当前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攀岩课改。通过调研,单一性质的攀岩课程,不再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云南体职院的攀岩课程由单一性质的课程,改革为通识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校队课及省队课等多种性质的课程体系,通过课时换算学分,安排课程内容,达到不同的课程目标,并有《运动队管理办法》、云南省攀岩队“省队院办”的《合作协议》等多种创新的保障制度,全方位保障课程目标的完成。如表1所示,通识课程每周2课时,总课时为8课时;专业课每周2课时总课时为40课时;校队课程每周7.5课时总课时大约150课时;省队课程每周20课时总课时大约600课时。通过不同性质和不同课时的课程设置,构建层次化的攀岩课程内容,满足各层次的学生需求,也为社会储备各层次的攀岩人才,形成“一条龙”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路线。

3.3.2 “岗课证赛”融通的思路改革课程,避免“产能过剩”

在多样的课程性质前提下,以“岗、课、证、赛”融通的思路深度改革攀岩课程。“岗”是指攀岩行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体现攀岩岗位技能的要求;“课”是指攀岩课程相关内容,建立适岗需求的关键性课程内容;“证”是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现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赛”专业的技能大赛及相关比赛,检验专业知识、教学质量、衡量专业技能水平。

如图1所示,以“校、企、行、体”深入合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以岗位为导向,以相关比赛为引领,以培养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把职业资格证书、岗位要求、相关比赛与课程标准深度融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岗位工作能力的高度匹配,使学校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此思路深化攀岩课程的改革。

“课岗”融合:以攀岩行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为切入点,将岗位能力、行业标准,融入到常规的攀岩课程中,实现课程与工作岗位的高度融合。

“课证”融合:把职業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中,把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与学院课程内容、总课时量、考试内容和方法相衔接,将获取攀岩职业资格的内容始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机构深度合作,通过期末考试方式对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以此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课程有机结合,实现攀岩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高度“融合”。

“课赛”融合:以职业技能大赛和相关赛事为驱动力,将相关比赛的内容以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嵌入专业课程中,达成以赛代练、以赛促学,“课赛”一体化的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3.3.3 完善课程安全机制,保障人才的安全供给

合格的装备器械,为攀岩课在源头上规避风险。攀岩墙体、板面、保护杠、主体钢架结构等都需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拉力测试,并给出相关认证报告。课程中所使用的绳子、快挂、安全带、主锁、头盔等器材,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主流品牌,并有CE和UIAA认证。在使用所有器械进行攀岩教学时,必须持证上岗和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给学生创造安全的体验学习过程。使用后的器械进行合理的储存保管,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及检查更换。

购买专项意外保险,为攀岩课程转移风险。2015年攀岩项目被正式列为高危项目的行列中。因此,购买攀岩场地意外保险和攀岩意外保险尤为重要,通过保险的方式给学生和老师在意外发生时转移风险。

建设攀岩场地的文化,为攀岩课提供安全指引。攀岩场地文化分为攀岩简介、安全警示牌、操作流程图、攀岩墙体检测报告、施工单位、项目名称、攀岩器械使用技术路线图、管理规定等内容。通过以上内容构成攀岩的场地文化,让学生们更加方便的了解攀岩,并为攀岩课提供详细的安全指引。

4 结论

课程改革是适应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关键,也是高质量人才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的必由之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将单一化的课程性质改革为多样化的课程性质,让不同需求的学生,习得不同层次的技能,达到培养多样化人才的效果,为社会减少无效供给。在此基础上,以“岗课赛证”融通的方式,深度改革攀岩课程,把“课岗”“课证”“课赛”高度的融合,实实在在的改革课程内容,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能力的高度匹配,使学校为“校、企、行、体”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避免攀岩人才的“产能”过剩。并为教学过程搭建安全保障机制,以合格的装备器械,配套完善的攀岩场地文化,健全场地意外保险和个人意外保险等方面构成完整的安全保障系统,为学生体验和习得知识技能保驾护航,有效的保障人才供给。攀岩课改不但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贯彻落实职教20条的具体举措,从而更好为云南体职院课改的思路做出微薄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职院资格证书攀岩
波比攀岩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简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职院经济管理工作创新
关于职院图书馆赠刊管理与有效利用分析
攀岩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攀岩世界杯:速度之争
试论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
网络成瘾现象在职院的表现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