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2021-11-27秦静雅

当代体育 2021年39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积极性体育

秦静雅

隨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教育部门对高中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新课程教育目标的推动作用下,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参与积极性,是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体育课程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主要是分析了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并且就如何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做出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不断推动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意见。

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高中体育教学课程中很多授课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动参与对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很多学生自身也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再加上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单一以及效率的低下,导致很多高中阶段的学生体能素质较差,无法得到综合性的提升。但是随着现阶段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体育课程已经成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全面性提升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教师也应该意识到在课堂中如何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急需调整教育模式,旨在采用更加创新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以及综合素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1 高中阶段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积极性不足的原因

1.1 课堂中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较少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的分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必须要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教学活动。近年来,我国高中院校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创新理念,不断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但是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导致我国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注重单方面的提升应试能力,这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具备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进行单方面的体育知识传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通常情况下来说,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将体育运动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还是过于单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那一方,整个课堂仍然被教师占据着主导权。再加上课堂时间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较少,很多教师及时与学生之间沟通,也是在纠正学生的肢体动作,这样的沟通模式会让学生感到体育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丝毫提不起兴趣,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甚至还有部分体育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将原本就不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以及休息时间全部占用,对整堂体育课程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完全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培养过程中。

1.2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在高中体育课堂中,评价方式使用不得当,也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体制的不利影响,在课堂中,主要的评价方式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测试进行评级和评分工作。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只是片面的关注,到了学生的体育技能操作以及身体素质锻炼,这种结果型导向的教学评价模式,忽略了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评价的指标过于单一。而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其中包括了对学生本堂课程学习状态的评价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尊重了学生的发展个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很多高中体育课堂还会采用期末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测试方式没有关注到个别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标准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体能测试评价,这种方式本身就缺乏公正性,无法准确地衡量学生的体能水平,同时还会导致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到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期末测评的评价方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只注重练习的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同时还可能会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从而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这种单一且缺乏公正性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

1.3 学生在提活动中动力不足

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那就表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强,但是如果在体育课堂中,学生缺乏参与性证明学生对体育活动并不感兴趣,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差。这主要是由于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安排的课程内容并不能够引发学生足够的热情和兴趣,也无法从根源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如何能够引发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热情和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条件。但是目前很多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了课业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压缩了这类型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学生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文化课程的提升过程中,认为参与体育活动就是在浪费时间,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不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除此之外,很多体育教师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传授体育动作时,还是采用传统的示范性教学模式,并没有依靠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等先进的教学技术为学生营造课堂氛围,教学的性质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差不大,这也导致大多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打击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教学策略

2.1 在课堂中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积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对于高中阶段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性不足的问题,学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从根源上转变教师的成就性教学观念,让教师能够在课堂中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角色关系,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需要关注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针对一些高难度的体育动作,教师可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起到领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进行肢体动作的练习。除此之外,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采用适当的积极和鼓励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推动下,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对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体能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仅仅依靠教师强制性的对学生灌输是不可采取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还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堂,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发展带来的好处,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中的心理。

2.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教学评价的方式始终较为单一,这种评价方式根本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和综合的测评,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必须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不断完善体育评价机制,建立起更加全面和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例如,在高中阶段,每个学期的期末需要让学生进行800米长跑,作为体育测试,但是对于一些本身身体素质较差或先天性呼吸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种统一测评的标准本身就有失公平。为了让体育测评的结果更加客观,真实,教师应该在800米长跑测试之前对学生进行1到2次的长跑测试,留学生課下练习的机会,在评判期末体育成绩时,要结合前后三次的测试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对于一些本身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还应该结合这类型学生在测试过程中的成绩进步空间以及参与积极性等测评指标,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表现状况也放入到评价指标中,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性的发展。

2.3 采用创新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

由于高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并且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很多学生主动参与性较低。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在传授学生武术教学内容时,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中国武术的影片,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国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高深境界,很多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就会爱上武术学习,然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武术动作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前采用微课视频录制,好重难点武术动作并且将课件分享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课下时间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的指导视频自己学习武术动作。通过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还能让学生提高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对于提升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意义非凡。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个性为导向,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通过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及创新型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作者单位:武汉市弘桥中学)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积极性体育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