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贵州省初中体育课开设的探索

2021-11-27陈耿裴永庆

当代体育 2021年39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老师体育课

陈耿 裴永庆

在关注青少年健康的问题上国家发布了《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从青少年面临健康问题的思考,结合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出现的存在的体育课开设少、师资队伍不足和场地器材匮乏的大量问题,提出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而且文件中明确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校体育课的开设,满足学生的乐趣。本文研究的是贵州省的体育课开设探索,为未来的体育课的开设提供参考。

1 體教融合的背景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开齐开足体育课,因为体育课是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的必修课,因此体育课的开设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文化学习的相互促进,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推动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以至于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教融合是继承和发展了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优点,摒弃其缺点,所以体教融合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产生的基础,意见的目的是为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

2 贵州省初中体育课开设的现状

2.1 体育课可有可无

在作者周丽的《体教融合:让体育回归育人》一文中谈到要扭转文弱流弊体育是关键,扭转家长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及体教融合的政策推动,谈及体育老师不再生病了,体育的本质是育人,正如毛泽东所言,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育人及育德,因此体育课的开设尤为重要,但是在贵州的初中部开设的体育课情况不容乐观,国家原本规定的体育课是每周两次课,在初一二阶段的体育课大多数是被语数外占领,而且每一个学校都说体育课相当的重要,但是都只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体育的真谛被埋没在现实中,导致孩子们身体素质极具下降,都说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也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在初一二阶段体育老师都是在“生病”当中度过的,但到了初三后体育课受到体育中考的指引下不得不进行最后的冲刺,中考什么,学校就练什么,虽然有考试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苦口难言事,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体育分差不多都是满分,这是选拔的人才的失败,还是人情世故常在,体育的开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更有甚至师资队伍的短缺,怕安全事故出现就会把相应危险系数高的器材拆除,控制学生在操场的走动,体育课的开设需要学校重视及政府的监督。

2.2 开齐开足体育课成为了奢望

学校在为了规避风险,不影响学习的条件的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体育课都是在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的“三无七不”的标准上推崇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价值理念,笔者说的“野蛮其体魄”是强健体,然而在这样的三无七不的状况下,哪来的少年强中国强,及体育强中国强,只有青少年有了强健的身体和威武的身躯前提下,才能成为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学校体育课开设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课时,但是由于很多地方学校的场地、器材、教学条件落后、无法实施体育课的开设,贵州的很多偏远山区学校都没有开设体育课,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低于国家的标准,而且在乡村没有体育教师,即使开了体育课都是由其他的老师接替,这就是师资队伍的短缺造成的,学校并不认为体育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的积极思想观念和社会对体育的认同感也不高,认为体育就是跑跳投没有多大意义,认为只要学习好体育课可有可无,所以思想影响人的认知。

2.3 学校体育课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学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一个学校要想发展必须得到国家的财政支持,学校想建设体育场地及购买相应的器材都是需要钱,即使学校得到了相应的资金都不会去修体育场地和购买相关的体育器材,而是用来维修教学楼或转为奖学金,这是对体育的一种践踏,这是把体育育人的功能抹杀在摇篮中,学校对体育工作的不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强,体育老师开发体育资源的程度不够,不能运用当地的资源合理地开发体育器材,不能因地制宜,更有甚者偏远的山区没有人想去那里任教,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对体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并没有把体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公众对体育的理解偏差及思想的落后,社会资源不能进入到学校,学校也得不到社会的赞助,就会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国家的相关的制度不够健全,社会对体育的态度不好,学校受升学率的影响,这些都影响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2.4 忽视政策执行监督,导致“文多行少”和权威不足

国家发布了很多关于体育的文件,从各个层面的,各种类型的文件都不断的发布,在系统的层面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执行的力度上就远不如国家的预期,尽管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体育的发展,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导致了文件失去了发布的意义了,文件中要求的东西很多,且行动的东西少,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表面的形式过于太多,实际收的效果微乎其微,形成了自感觉良好,外界的认同感少,短时的成效快,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相当少,因此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怪圈,尽管当前国家发布了体教融合的一些政策,但是也需要要有强大的监督力度,尽管当前国家从政策的层面,类型上看,还是从数量,发布的频率,重视的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并不是政策的出台就代表着执行得到位,更不能认为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这就是犯了唯心主义,反而正是由于体育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和实践的执行力度不好,国家才会频繁的提及,贵州省立足当前的实际情况发展体育,处理好体育课的开设,要求学校认真的落实相关的政策,制定相应的一套体育实施途径,加强社会的监督力度,在强调问责制度的同时,却又规避了“问责”滋生的弄虚作假的一些例行为;在强调政策重要性和权威性的同时,却忽略了问责的机构的建立监督体系的形成。如果失去常态化的监督体系就会直接导致政策执行难度加大,反而政策执行效果也就微乎其微。

3 贵州初中未来体育课的开设途径

3.1 开齐开足体育课

在《意见》中明确要求体育课必须开齐和开足,在政策的引导下贵州的初中的学校都在慢慢的增加体育课的次数,由原来的一两次课有的还增加了三次,而且不只是体育课的增加,就连课余体育,课余竞赛和趣味体育都在初中慢慢的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兴趣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现,他们更加的活跃,体育课的价值在于育人,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体育始终为了学生的健康为目的,有了健康才会有好的身体,学习才会更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必将成为他们喜欢的一门课。

3.2 加强师资队伍,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学校体育教师和基层教练员是促进体育课健康和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主导者,其中在课内外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过程中承担培养体育兴趣、传授体育技能、提高身心健康、组织体育活动、发现体育人才等责任。体育老师是现阶段最缺乏的,因为开齐开足了体育课之后,必将会给在任的教师增加压力和课时量,加重老师的教学任务,国家在很早就实施了相关的政策促进教师的招聘,实施了西部计划,特岗教师,这为贵州的一些偏远山区的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满足当地对体育老师的需求,鼓励年轻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其价值,更为到偏远地区年轻人更多优惠,为了使体育老师的增加其技能,贵州的一些市州专门抽调了优秀的体育老师进行各个项目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的能力,为贵州的体育事业献出一份微薄之力,促进贵州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为青少年的健康建言献策。

3.3 加大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

政府要加大对学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些贫困的地区很多学校的操场都是还是那种泥巴场地,相应的器材更是屈指可数更说不上为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就算有了体育课,也是无从施展,很多乡镇的篮球地只有一片,跑道也不是標准的,因此基础设施是为学生的全面需求服务的,但是在加大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护,并不是建设完成就万事大吉,更应该维修处理,更不能浪费相应的资源,要合理地运用,要做到钱要用到刀刃上,只有基层的基础设施提高了,贵州的学校设施也会更进一步,只有把硬骨头啃掉后,一些事都会迎刃而解。

3.4 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

意见中明确要求建立联合督导机制,对体教融合中涉及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要定期评估,对执行不力的要严肃追责。只有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下才能够好的贯彻执行体教融合政策,很多初中部也集中学习了体教融合,只有理解了体教融合才能根据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因地置业,出台相关的规定,避免走歪路,更不能出现上面有政策下面就会对策的情况,如一经发现就会严惩不贷,不能出现搞形式主义,要一级一级的落实到位,不定时的地方进行抽查,运用回头看的策略,实施校长责任制,学校体育课的发展纳入政府的工作政绩,转变工作机制,要求部门协同发展,建立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制度框架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

4 总结

体教融合在促进学校体育课的开设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让体育回归了育人的本质,更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有促进的作用,更让学生们坚定了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其均可通过体育课、育锻炼、体育竞赛进行培养和塑造人的本质,更为了让体育成就教育,让体育启迪人生,让体育伴随学生的一生,体育课必将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体育培养祖国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老师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体育课上的“意外”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教改革举措之反思
有些唐突
讨厌的理由
四百秒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