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组织策略例谈

2021-11-27郑阳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组织策略

郑阳

摘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让幼儿通过生活去主动探究,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欲望、科学行为、科学兴趣。当下幼儿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中仍存在教师一言堂,忽视幼儿生活经验和探究能力的现象,笔者将以中班科学活动《清洁用品》为例,从选题、材料准备以及组织策略等方面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路径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核心经验;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9-0091-02

Examples of Kindergarten Scientific Inquiry Activities Organ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Core Experience

ZHENG Yang  (Qilin Taiying Road Kindergarten,Jiangning District,Nanji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actively explore through life,and cultivate children's desire for scientific inquiry,scientific behavior,and interest in science. 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teacher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ignoring childrens life experience and inquiry ability. The author will take the middle-class scientific activity "Cleaning Supplies" as an example,and discuss science from the aspects of topic selection,material prepa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inquiry activity is analyzed,and som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Scientific inquiry activities;Core experience;Organizational strategy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从文件中可以看出,科学活动更强调幼儿的科学是生活科学,强调幼儿在探究、体验和发现中学习,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习科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情境中去。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通过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主动探究,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欲望、科学行为、科学兴趣。“探究”和“生活”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经验起到关键作用,然而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中并未真正理解其内涵,以中班科学活动《清洁用品》为例,案例如下:

1. 案例呈现

教师以故事导入:“哈利是一只白狗,它喜欢在泥坑里玩,最不喜欢一件事情:洗澡……把毛巾洗的满是泥巴。”幼儿兴趣不浓,到处张望。

第二环节,教师提供人手一块沾满泥巴的毛巾和一盆水,鼓励幼儿洗毛巾。幼儿整整用了十分钟也不见成效。教师看此环節用时过多,立刻催促幼儿放下毛巾,而此时幼儿对洗毛巾兴趣正浓。

面对依旧的脏毛巾,教师问“用什么能洗干净”“你知道哪些清洁用品?”幼儿说:“洗涤剂、衣领净、洗衣液等”。教师认为块状的清洁用品便于中班幼儿操作,给每人提供一块肥皂。引导幼儿通过闻一闻、摸一摸讲述肥皂的特征,教师记录。然后请幼儿尝试用肥皂清洗脏毛巾,清洗完后夹起来晾一晾。教师评价:“妞妞洗的真干净,老师喜欢你的毛巾”;“嘉嘉,你的毛巾不干净,要再洗一洗”。而活动进行到这里,已经三十五分钟过去了。

结束环节,教师介绍清洁用品的用途:“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专门清洗餐具的清洁剂,有......”,而幼儿则很安静地听着教师讲述。到此,整节活动共进行四十分钟。

2. 案例分析

从案例可见,整节科学课出现教师为中心儿童被动跟随的现象,分析此活动案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目标不适,材料单一

活动中,儿童的主动探究能力并未调动起来,究其原因在于目标2:通过看看、摸摸、闻闻等方式,了解肥皂的特征,尝试用肥皂清洗物品该目标,教师只强调用一种固定材料,由于操作材料的局限性,幼儿只能用肥皂清洗。单一的材料使幼儿无法展示其自身的发现与创造,也使得教师的观察和引导无所适从,幼儿无法体现自主探究。

(2)教师主体,轻幼儿主体

中班幼儿正处在科学素养的初步养成阶段,他们好问、好动、爱探究,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活动中,教师没有站在儿童的视角,而是运用自己的经验判断结果。没有提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分享的机会,在幼儿表达过程中,教师做了过量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而缺少聆听幼儿的发现和感受。

(3)层次不明显,幼儿的学习方法单一

中班活动的开展时间一般在20-25分钟左右,此节活动,由于教师对于活动层次的把控力较弱,使得活动时间过长。在幼儿第一次尝试清洗毛巾的时候就用去了10分钟,第二环节中,时间更长,教师意识到时间过长,第三环节草草结束。不仅如此,在活动中未综合运用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幼儿的探究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3. 对策与建议

《綱要》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应与幼儿生活更加贴近,应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节活动选择清洁用品是生活中的常用物品,整个活动中设计初衷旨在引导幼儿猜测、尝试、验证,探索使用清洁用品的方法,知道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但在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准备、活动实施中,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自主探究力。通过本次活动的观察分析,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1)解读目标,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中班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解读二维目标修改如下:通过对比观察了解洗涤用品的特征,初步尝试用洗涤用品清洗物品,发现清洗方式较好的用品。 在活动准备环节,笔者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清洁用品”,鼓励幼儿畅所欲言,以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在了解幼儿的已知经验后,提供表格,让幼儿进行猜测,哪些用品可以清洗毛巾?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不同的材料来清洗,用√或×记录下每种清洗结果,接下来集体统计可清洗的材料种类,最后引导幼儿选择一种材料进行清洗,两人结伴比较哪种清洗方式比较好。

(2)营造生活氛围,组织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应营造一种尊重、支持、鼓励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不同清洁用品的特征,发现它们遇水后的变化,教师耐心听取幼儿们的实验结果,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解释。给予幼儿犯错的权力,当幼儿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应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而不是把自己的预想答案强加于幼儿。当幼儿发现新的兴趣点时,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的探索,而不是批评或制止幼儿的想法。真诚的接纳和引导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轮流表达看法,让每个幼儿在此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都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结合生活,投放多种探究材料

教师在科学活动中选择的材料要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园科学活动旨在促进幼儿成为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索者,培养对科学领域知识的兴趣,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所以教师在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应是幼儿生活中见到的,经常用的,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在材料的准备上,笔者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收集常用的清洁用品如洗衣粉、洗衣液、衣领净、柔顺剂、肥皂等物品,通过实验筛选出便于清洗的清洁用品,师幼共同从安全和性状角度出发,筛选块状、液体和粉末状三种代表性的清洁用品。

笔者将这三种材料选择不同器皿盛放如(图一),为便于取放,选择用小托盘放置肥皂;为方便观察颜色和取放,选择用截短一半的养乐多瓶盛放洗衣液;为方便倒粉末状物品,选择瓶盖出有很多小洞的小号椒盐调味瓶装洗衣粉。在介绍材料时,笔者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自己放在心里”的态度,对于幼儿的选择不强迫、不干预。但是不强迫、不干预幼儿的选择并不代表当“甩手掌柜”,对幼儿放任置之。在活动开展前,笔者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大胆讲述清洗毛巾的方法,唤醒幼儿前期经验,主张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同时,在幼儿主动探索后,引导幼儿分享并交流自己的发现,这也是同伴间相互学习的过程。

(4)教学方式多元化,初步养成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第一环节可借助音乐为信号,提醒幼儿音乐停时放下手中的毛巾,坐回原位。幼儿在观察比较清洁用品的特征时,可以借助表格式记录表,对物品的形状、气味、触感进行记录。当幼儿探索哪种清洁用品的清洗方式好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的方法,进行回放,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指南》中指出:“从探究方法来看,观察比较、实验验证、调查测量是最基本的方法。”比如活动中,教师出示脏毛巾设疑“怎么办?”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物体特征后,教师适当的给予直接指导,归纳清洁用品的特性。实验中引导幼儿观察清洁用品遇水后的变化,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介绍溶解现象。只有引导幼儿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找到答案才能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

(5)多主体评价,巩固探究能力

《指南》科学部分指出:“教师应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原因和发现。”案例中的教师也未能照顾到大部分幼儿,只看到了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探究与发现。正有效的评价是教师基于对幼儿活动全面了解基础上做出的评价。本文笔者优化了案例中该教师的评价方式,由教师独白评价改为幼儿的参与评价,实行多主体评价,让幼儿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探究结果,包括任何一个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调整后的教案中:笔者在幼儿进行探索中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并在探索后,以录像回放的形式,针对个别幼儿具有创新性的探究行为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发挥优秀经验的教育价值。

4. 笔者的思考

(1)真实情境中开展活动,就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本质而言,科学教学就应该是幼儿所生活世界里的内容,学习的科学知识是他们生活和周围环境中常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感性经验息息相关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就是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情境中去,如本次活动的导入与生活有一些脱节,一般情况洗完澡后,毛巾不会脏而是会湿。教师可将其设计成值日生打扫班级的自然角时候,毛巾弄脏了,大家一起寻求解决的方法,活动最后教师可以多提供几盆水,给幼儿过一过满是清洁用品的毛巾,然后一起晾晒,,这样就让科学活动和生活走得更近了。

(2)注重生活体验性科学活动真正向生活延伸,如:在生活区开设“洗一洗”的游戏,提供日常生活中,用脏的毛巾、玩具等材料,鼓励幼儿选用清洁用品清洗,甚至把科学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鼓励幼儿尝试清洗小茶杯、水果等,随时支持个别幼儿或小组发起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总之,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科学活动中应用“生活”与“探究”是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充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唐淑.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吴婷婷.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13(5).

[4]蔡桂琴.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的科学探究与操作[J].幼儿教学研究,2011(8).

猜你喜欢

组织策略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中班区域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幼儿阅读教学的有效组织策略探究
“学讲思想”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尝试与思考
数学课堂应追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