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幼儿教育的新方法

2021-11-27白倩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新方法新课程改革幼儿教育

白倩

摘要:幼儿教育是对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重点是将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意识激发出来,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给予相应条件促使幼儿参与探究,使幼儿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新课改背景下,幼儿教师需要探究新的教育方法,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幼儿教育;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9-0063-02

New Method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BAI Qian  (Yima Center Kindergarten,Qingcheng County,Qingy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 a scientific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for students. The focus is to stimulate children's cognitive interest and exploration awareness,connect with children's actual life,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conditions to encourage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exploration,so that children can feel the joy of explo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kindergarten teachers need to explore new educational methods to enable children to get better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ir healthy growth.

【Key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New methods

幼兒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将人的成长发展比喻成高楼的话,那么在幼儿时期就是打地基的初级阶段,只有幼儿的根基建好,才能够健康成长。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改革,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幼儿教育,需要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1. 新课改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1)什么是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指的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在上世界90年代末期,提出来素质教育的理念,新课程改革就此拉开序幕,新世纪的课程设置主要根据新课程改革进行。在实际改革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开展、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秉承着教育的基础性和开放性特征,改革促使了教育观念的改编,在这样的情况下,基础教育将面临新的局面,也有了新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幼儿教育,对于幼儿自身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有助于在学前阶段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新课程改革在幼儿教育中是必然的。新课程改革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不仅重视幼儿的知识教育,更加重视幼儿行为习惯上的引导,这为幼儿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符合幼儿身心特征的幼儿教育,能够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集体教学活动,还需要灵活使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全面提高幼儿的能力,并且,还需要从学校教育中延展到家庭教育,在优良的家庭教育引导下,素质教育才能够更好地实行。幼儿教育是教育中最为基础的教育,幼儿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坚持新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这样能够促使教育为社会全身心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使素质教育深入到幼儿教育中。

2. 对幼儿教育现状的分析

(1)教学方法传统

在幼儿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幼儿教育主要面向3到6周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并不充分。所以,对于幼儿开展健康适合的幼儿教育非常重要。同时,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离开了家庭和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进行学习和生活,这是幼儿初步认识社会的阶段。大多数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对于幼儿非常严格,一些幼儿会比较调皮,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使用过激的方式来维持班级秩序。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尽管表面上看效果不错,但是,容易使幼儿滋生出负面情绪。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导致了社会对于人才需求量的提高,这对教育行业有着严重的影响。在各个教育教学环节,都蕴含着一种过渡培养教育的意识,以至于社会上竟然出现了胎教等行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式误导了许多人。在一些幼儿教育中,有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儿童如果在幼儿教育中接受过渡的小学知识教育,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些知识不容易理解,对于儿童的心理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并且,社会上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辅导班,所面向的年龄群体越来越低,已经向幼儿教育发展。家长往往会对孩子的期望,而要求孩子学习各种专业艺术知识,幼儿将更多的时间用到知识上的学习中,缺乏自主娱乐的环境。

(3)家长影响幼儿教育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多数家庭都只能生一胎,导致了个家庭中儿童数量的迅速减少,同时,在家庭中,儿童的地位迅速提升。导致父母和儿童之间的依赖性非常强,对幼儿的正常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幼儿教育中,儿童第一次离开家庭和父母接受正式的教育,许多家中对孩子不放心,对幼儿教育进行干预,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幼儿,对幼儿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另外,在家庭中,儿童往往比较依赖父母的帮助,导致在幼儿园中幼儿缺少自主能力。

3. 新课改下幼儿教育的新方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幼儿教育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发现,幼儿教育呈现一种小学化的错误倾向,这是十分不利于幼儿发展的。为了改变这些状况,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提出幼儿教育新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社会不断发展变革的背景下,教师和家长出现了一种不协调的教育情况,双方在思想方面存在分歧,教师认为家长不懂幼儿教育,缺乏与幼儿家长积极沟通,而幼儿家长认为幼儿教育指的是让还在提前学习知识,因而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予理睬,不接受合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还需要幼儿教师发挥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家长会、专题讲座、亲子活动、教育论坛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模式等,使家长对幼儿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幼儿家长的育儿水平,改变家长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理念,家校合作,共同推动幼儿教育良好发展。

(2)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基本,开展课程教育

在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愈发明显,这是对幼儿发展、兴趣需求、差异性的严重忽视,小学化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无法使幼儿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所以,幼儿教育课程,必须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有效运用幼儿生活中的人或事,构建适合本地幼儿学习的方式,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在课程教材方面,需要使用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教材,教材内容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关键点。在实际操作方面,可以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扬弃一些内容,加入一些新内容,开发本地幼儿教育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或社区文化,增加幼儿教育的活力和生机。教师需要充分参与到资源开发实践中,主动开发本地资源,探索适合自身和幼儿的课程教育体系。

4. 新课改下幼儿教育的创新方法

(1)根据幼儿发展规律,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对于幼儿教学来说,需要根据教育情况灵活营造学习氛围,并且有效地组织幼儿,使其在活动感受到乐趣,得到成长,这不仅是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也是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的重要渠道。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较为贪玩。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开展学习情境并引导幼儿参与进来,这样可以使幼儿更好地接受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得到身体和心灵上的成长和发育。

在日常教学中,营造学习环境的方式和途径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灵活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要使幼儿快乐地学习,使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出发点:首先,发散幼儿的思维。面对幼儿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特征,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事物,比如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到校园内观察种植的树木、花草等,引导幼儿总结自己观察树木、花草的形状、颜色和生长特征,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其次,发挥幼儿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幼儿勤于思考的习惯,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比如在图形的讲解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七巧板等教学工具,使幼儿自主组合不同的形状,教师可以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见过的物品图形进行形状组合。例如梯形作品,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个形状你在生活中见过么?”给予幼儿宽阔的想象空间,会得到意向不到的答案,比如梯子、城堡,对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手工课,来促使幼儿进行动手实践。并且,教师还需要督促幼儿做一些生活中能做的事物,比如刷牙、使用餐具、打扫卫生等。

(2)加强交流互动

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幼儿教师需要和幼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对于幼儿教育的教育引导作用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可以使用演示法,促使幼儿自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幼儿的主动思考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其次,运用实验法,促使幼儿进行实践操作,以此來验证学到的知识。幼儿教师可以开展科学小实验,比如沉与浮的科学实验,提供相应的实验工具给幼儿,瓶盖、橡皮、积木、纸张等,使幼儿通过自身的感觉来思考那些物品是沉下去,那些物品是浮上来,组织幼儿成立讨论小组,在学生讨论完毕之后,教师再将这些物品放入到水中进行验证,这时一位儿童发现自身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不相同,并且提出了疑问:“瓶盖是可以浮上来的,但是瓶盖为什么进水之后就沉下去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对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了锻炼。

(3)游戏教学方式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来看,幼儿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下,幼儿教师需要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新的方法,其中游戏化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比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活动中,通常来说是教师扮演老鹰,幼儿扮演小鸡,这虽然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是长时间的单一游戏模式,也容易使幼儿产生枯燥的情绪。为了使幼儿维持持久的兴趣,提高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人要求,引导幼儿来扮演老鹰的角色,不在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限制幼儿,使幼儿在扮演老鹰的过程中体会老鹰的感觉并观察“小鸡”的情况,增强幼儿的新鲜感。当角色互换之后,幼儿自身就会形成自主思考和仔细观察的习惯,从而实现幼儿在游戏教学中运用学习的知识,提高幼儿的应用能力。

5. 结语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初阶段,其教育质量的好坏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教育需要进行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创新教育方法,促使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师丽丽. 浅谈新课改下幼儿教育理念[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1).

[2]张翠.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之我见[J].读与写,2017(22).

[3]肖亚玲. 新课改下幼儿教育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文摘版),2016(4).

[4]左永利. 新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策略研究[J].才智,2020(12).

猜你喜欢

新方法新课程改革幼儿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