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鸿隽曾任上海图书馆馆长
2021-11-27胡宗刚
胡宗刚
任鸿隽为推进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可谓厥功至伟。早年组织中国科学社,自任社长,开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之先河;人生中年之后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干事长十余年,资助或兴建许多公益事业,其中以北京图书馆、静生生物调查所、地质调查所、中华营造学社最为著称。这些业绩后的任鸿隽,则默默无闻,以陈衡哲在1961年于其逝世后所写《任叔永先生不朽》所云,是“截长补短,行现心隐”。此言出自夫人,殆为实情。
1949年,任鸿隽已过六旬,其在立德、立功、立言等方面,已是德望素孚,人心悦服,言满天下。樊洪业编《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为今日了解任鸿隽科学思想和理解其事业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材料。该书之后,附有编者述评文章,有这样论述:
1949年5月初,任氏夫妇以其三位子女皆在美国之故,欲至香港再转美国。但在香港期间,任鸿隽把中基会事务交接完毕即返回内地,可见中国科学社是他最重要的牵挂。
他作为特邀代表到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翌年12月,他再来北京出席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会议结果产生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科联”),他被选为常务委员。与此伴生的另一结果是,原有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会纷纷宣告解散。任鸿隽希望保留中国科学社,但已与当时潮流相背。他可以做的,就是沿着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向,把中国科学社经办的各种事业一一送到全民所有制的大熔炉中。
任鸿隽先后交出的事业有:《科学》杂志、《科学画报》、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科学图书仪器公司,最后将科学社的社址、图书、设备及八万元余款全部捐献给国家。此后,任鸿隽撰写了《中国科学社社史简史》,对科学社四十余年的历史予以回顾,最后云:“所办各事,虽然对于推进科学,训练人才,均起了相当作用,但不免陷于资产阶级国家发展科学的旧窠臼,以致未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所极端悚愧的。”
今有记载,任鸿隽于1958年至1960年曾一度任上海图書馆馆长,只是所记甚略,语焉不详。实是因为任鸿隽获得此职务,更多是一种荣誉,并未真正行使职权,与馆务甚少发生关联,故无事可述,乏善可陈。此前1956年,任鸿隽即担任上海科技图书馆馆长便是如此。之所以有如此任命,还得自任鸿隽捐献明复图书馆说起。
近代上海是中国工商业的中心,其文化事业也较为发达,图书馆之多盖为全国之首,其中著名者,往往是民间所办,明复图书馆即是其一。新中国成立之后,民间事业交于政府,鸿英图书馆、合众图书馆先后交于上海文化局,明复图书馆也势在必行。1954年11月,任鸿隽代表科学社致函上海文化局,提出捐献明复图书馆的请求,函云:
本社成立迄今已四十年,其间为了提倡科学,并为科技界服务,在本市陕西南路二三五号设立明复图书馆,专事收集科技图书以供学人参考,设立以来对科学研究不无帮助。解放后承你局领导,并给予经费资助,业务得以进展。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所需要于科学者极为广博而迫切,而上海尚未有适当的科技专业图书馆。本社为私人社会团体,力量有限,自度难以满足此项要求,欲求该馆的充分发展,非由政府大力主办不可。为此本月本社全体理事会一致通过,将明复图书馆敬献于政府,深信在共产党和毛主席英明领导下,该馆事业必能空前发扬光大,以满足人民需要。兹特代表全体理事,专函奉达,敬希赐予接受,无任感祷。
此上
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事业局
中国科学社理事长 任鸿隽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九日
明复图书馆遂于翌年2月被政府接办,但是,只是接办而已,于该馆事务未曾指示,致使任鸿隽于4月间再次致函。此函有属私人性质,故收信人为文化局领导。函文甚长,至为重要,仍全录如下:
陈副局长、于局长、沈处长先生:
明复图书馆自本年二月由你局接办以来,一切业务均系遵照你局指示,暂行维持现状,惟正式捐献仪式尚未举行,关于本馆今后方针亦未确定,以致在业务进行上尚少进展。兹将本人管见所及,提出数点建议,敬请考虑示遵。
一、名称:本馆自你局接管后,已属政府文化机关之一,但名称尚未改定,于对外业务处理诸多不便,拟请早日决定正式名称;二、确定科技图书馆进展计划:本馆在捐献时曾请政府在现有基础上将该馆发展为科技专业图书馆,以满足本市科技界及广大人民的需要,此项意见已蒙先后赞同及支持。兹根据此项主旨,配合当前祖国建设事业的需要,草拟初步计划如下:(1)补充及补全本馆已有而未全的图书杂志:本馆所藏图书杂志门类甚多,其中包括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如数学、生物、物理、化学、地质及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力工程、海港造船、纺织等),凡以前曾经订购而中断未续者,最好能及早作适当的补齐,如因经费关系不能全数均补,似应邀请有关专家共同商讨,进行选择,使其重要者得成全璧,而所需经费亦易估计。(2)经常购书计划:由于科技图书门类繁多,应首先结合实际需要情况,再参照经费定额,确定采购目标,期在一定范围内,逐步使臻完备,并免与本市其他图书馆重复。例如,目下医药书籍,上海中医学会图书馆收藏甚多,化工书籍,中华化学工业会图书馆甚为完备,均可不必重复订购。至于其他各科的图书馆为数甚多,应如何确定比重或应如何选择,似有邀请专家商讨的必要。(3)组织图书顾问委员会:基于上述原因及在定额经费限度下选购各科目有价值而合于实用的书刊,颇不容易,且亦非两三人所能照顾周到,因此建议邀请适当的各门专家,组织一图书顾问委员会,除帮助选择图书杂志外,并可在该馆业务发展方面备充顾问,提出建议。此项委员会委员是名誉职,不妨与上海科联协商提名,因此亦可与各专门学会发生进一步联系,以推广本馆的利用。(4)各专门学会及私人所藏科技图书如愿交本馆代为收藏管理或捐献者,宜表示欢迎。照此方针进展,则收藏可以宏富,而经费支出亦可大为减省。三、馆的行政领导问题:本馆总负责人拟请早为派定,以利馆务之进行。
以上所陈是否有当,敬请查核示复为祷。
此致
敬礼
任鸿隽 敬启
一九五五年四月卅日
任鸿隽此函提到的事项,似可说明文化局接收明复图书馆甚敷衍,故要求举办正式捐赠仪式,此应有之名分不可或缺。至于馆名问题,则主动提出更改,在当时合乎潮流。明复图书馆初名中国科学社图书馆,1920年始建于南京,1930年在上海兴建新馆落成,为纪念该社创始人之一胡明复而命名。此项命名当是永久性。新中国成立时,基本取消了以人名命名的公益事业,此前由中基会资助的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在被中国科学院接收时,其所长胡先骕为对历史有所交代,力争保留“静生”名义,即便名之植物标本馆,也未实现。此时任鸿隽主动放弃,不作争取。而于移交后的馆务方针,所述则甚全面,如此热衷馆务,隐隐露出其本人欲就该馆馆长之意。其时,中国科学社事业多已交出,过去宿儒多在新社会里谋得一份公职,任鸿隽亦不能超然于外。
上海文化局之官员们收到任鸿隽来函,于5月6日回复,云所提各项正在研究当中。对于馆长人选,该局于同日致函上海市委统战部请示,函略云:
自明复图书馆捐献后,任鸿隽先生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早十至十二时来馆办公,甚愿担任馆长,并动员其他方面捐献图书,以成立一个全面科学图书馆。我们以为任鸿隽较适当,其薪金除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支付二百十四元外,尚有中国科学社每月车马费五十元,可列为无编制、不支薪的馆长。副馆长陈世璋,过去是明复图书馆图书委员会主任……虽有了二位馆长,但他们只能出些主意,具体工作尚需局调派人员去担任,我们以为余坚同志担任主任秘书,可负起全馆的责任,在业务上拟请上海图书馆干部三人,人民图书馆干部一人,重新安排,尚能应付。
當时,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任命任鸿隽为馆长,也是利用其名望。须知任鸿隽乃一代学人,不仅创办明复图书馆,在任中基会干事长时,还是北京图书馆委员会主任,虽未直接从事图书馆工作,但对图书馆业务可谓了解甚多。
1956年6月,在明复图书馆的基础上,又汇集中华化学工业图书馆,电机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工程师学会以及雷士德医学研究所捐献的图书,组建成立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任鸿隽被任为馆长。1958年10月,又将上海图书馆、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上海市报刊图书馆、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合并,成立为新上海图书馆,任鸿隽仍任馆长,至1960年辞职。1961年11月任鸿隽病故,享年七十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