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互动艺术,对话幼儿心声

2021-11-27汪同欢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师幼美的美术

汪同欢

幼儿美术活动承载着启发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作用,而有效的师幼互动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本真想法,从而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支持,最终促进幼儿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引导幼儿通过美术的形式表达和表现自己。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幼儿美的发展。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师幼互动中的现状和问题

(一)师幼互动中过分追求预设目标

任何教学活动之前都会认真撰写教案、预设教学目标,美术活动也不例外,教师往往出于完成教学目标的心理,过于充分地设计每个活动环节,然而这样的行为有时却是一把双刃剑,它牢牢地框住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活动中不能依据互动结果和内容及时调整策略,忽略了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幼儿美术学习活动中情绪和心理的关注。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一直处于高控状态,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互动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按部就班地完成美术活动而没有敏感地捕捉幼儿信息,并及时给予幼儿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缺乏对幼儿积极的引导,限制了幼儿对美的认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得以施展。

(二)师幼互动方式缺乏启发性

与幼儿互动无外乎在一问一答中了解幼儿的想法,启发幼儿的想象,引导其大胆的表现和创作,而在实际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往往都趋于统一性的答案,显而易见的答案降低了互动的有效性,幼儿在互动中的表达受限,思维没有得到释放,作品结果自然也就更趋向于大同小异。

(三)师幼互动的内容固化

对于美的理解人各不同,幼儿的思维和想法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正处于自由发散阶段,受固化的限制少,而教师则习惯用自己成人的固化的思维和想法去框架幼儿、引导幼儿,使其朝着大众的道路方向行走,对于偏离看似整柜的回答教师往往草草回应、不予理睬。更多的是关注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基本认知和技巧运用,以及众所周知的内容理解,而缺乏个性化、情感性、创造性的互动沟通内容。

案例:抽象艺术作品欣赏《纽约街景》——蒙德里安

该作品由红黄蓝黑白及水平线和垂直线错综成格子构成,具有极强的抽象性。教师预设很多问题对幼儿进行提问,教师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有的幼儿回答:“是桌布”,其他幼儿也七嘴八舌的说“是地板”、“像机器人”、“我觉得是一面墙”……教师则采取忽视这些与之无关的想法,直接给出现实的街景俯视图作为对比,说:“你们再换个角度看,如果是从上往下看呢?”直到听到教案里已经设定好的的答案,教师赶紧总结说:“对,这个画的是街道。”

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个性化的回答和看法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引领,没有注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使得幼儿较少获得主动表达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想法的机会,只得顺应固有内容和节奏进行欣赏,情感上并没有得到满足,不利于幼儿审美意识的培养。

二、幼兒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一)呵护幼儿本真,尊重幼儿想法

幼儿的想法天马行空,幼儿的世界多姿多彩,教师应该摒弃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树立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平等地与幼儿对话,真诚地与幼儿交流,尝试走进幼儿眼中的世界,站在幼儿的位置和角度看待美术,探寻幼儿的本真想法,适时地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鼓励和支持幼儿的个性化想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注重美术情感的培养

完成一幅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其作品背后想要表达的情感才是幼儿阶段的美术活动的精髓,让幼儿与作品互动,与教师互动,在互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真正达到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的目的。所以用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领幼儿走进作品,用综合型的教学策略让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为幼儿创设适宜的视觉环境和心理环境,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尽情创作。

(三)发挥语言优势,走进幼儿心灵

充满童趣的语言能够瞬间抓住幼儿的注意力,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教师可以扮演成作品中的形象,用儿童化的、夸张的语言与幼儿展开对话,通过启发性的提问,适时的指导和追问,拉近与幼儿心灵的距离。真诚而及时地肯定幼儿的想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作兴趣。

(四)敏锐观察,及时调整

活动中的教师更多的是一名观察者,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敏锐地辨识幼儿行为,理解其背后想法和动机,适时的介入和指导,为幼儿的创造性和大胆表达表现提供支持,并在教学中灵活预设、及时调整,实现对幼儿的因材施教、避免千篇一律。

在《鸢尾花》的美术拓印活动中,需要幼儿将不同颜色的颜料挤在纸上,通过对折、碾压纸张,呈现随意自然的花瓣形态拓印在纸上,然而有些幼儿却将注意力集中在探索不同颜色混合挤压后呈现的更多色彩上,他们不断尝试不同的颜色组合,见缝插针式地拓印在作品纸上,尽管最终的作品有些凌乱、并不完美,但他们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积累了美术经验,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积极的作用。

(四)搭建美术教学支架,提高师幼互动反馈质量

所谓教学支架,是指在幼儿想要解决超出当前认知能力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尤其要抓住美术学习活动中重点和难点,了解幼儿现有水平,要适时对幼儿提供语言和行为的支架,注重对幼儿美术学习活动的动态评价,学会欣赏并多多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幼儿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自信心。

良好的师幼互动,是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并能以此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合理建议或启发性评价,及时调整幼儿的创作行为,以保证美术活动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五)联系幼儿生活,借助家长合力

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才有更直观的思维。在教育的路上有教师的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勤与家长沟通,给予幼儿与主题契合的生活体验,在互动中引导幼儿通过教师的问题联想到生活体验,让幼儿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激发兴趣,让他们更加愿意通过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

美术活动中的互动也是一门艺术,它能够启迪幼儿心灵,引导幼儿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在互动的阶梯中,幼儿走进艺术殿堂,尽情地感受美的力量。

猜你喜欢

师幼美的美术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美术篇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打破平衡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师幼互动那些事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