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观下中学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

2021-11-27凌忻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传授教学活动新课程

凌忻

“角色”这一概念,来源于戏剧,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一般认为,“角色”概念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团体,在团体中,每个人都有一种身份,或处于某种位置,或分担一份责任。

教师是学校种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规定了教师在其角色行为上,应表现出与其它职业不同的特点。作为音乐教师,其角色更是有其自身的特点。长期以来,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师一直扮演的知识传授者与课程的主宰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定位,使得中学音乐课迷失了方向,毫无生机,学生也产生了“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思维定势。许多中学音乐教师也因此很难对自己的角色行为进行准确的定位与把握。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广大的音乐教师带来了新的契机。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指导下的音乐课是妙趣横生、流光溢彩的。在看到希望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抱着固有的旧观念是无法做到真正落实新课改中的理念的。广大的一线教师,要尽快转变教育思想,转变自己的角色,让中学音乐课回到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课程观

(一)宏观课程观

此次课程改革制定了具体的目标,一改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强调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等不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弊端。有学者将此次基础课程改革所贯彻的课程观概括如下:

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是学生依据自身经验对课程的再创造,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与建构能力,建构适合个体方法的课程。

2.“生活即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学生的现实体验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他们学习永恒的基础。

3.课程的实施是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

4.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应只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及简单适应。

5.教师是学生未來生活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一样是课程的建构者。

(二)音乐课程观

教育部在已经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将以上的课程观归纳为学科核心素养。

二、传统教师角色的反思

1.知识传授者

“教师是知识的中心”的观念导致了教师“知识传授者”身份的出现。一方面,这种单纯简单的授受关系决定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知识本身上,即“知识本位”。课堂成为了学生或许知识的唯一渠道,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方式。这种传授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只会被动接受不会主动创新的学生,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分低能生”就在其中。另一方面,教师扮演“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也忽视了教师作为“育人者”的一个重要职业特征。实际上,教师不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这也是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将教师角色框定在“知识传授者”的狭窄范围内,是对教师职业特征与工作性质的一种误解。

2.教学的主宰者

传统教师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在教学中处于控制与支配地位。即“老师讲,学生听”。每个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都由教师主观操控。学生严格上演教师一手为他们打造的“教案剧”,这些都是作为“教学主宰者”的典型特征。

三、新课程呼唤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课程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师所了解。事实证明,抱着原有传统的教师观,无法体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想真正贯彻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新思路,将新课程观落实到实处,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

1.变“传授者”为“引导者”

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在学生接触音乐、选择音乐、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加以指引,通过适当的讲解与分析,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欣赏音乐,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形成受益终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2.变“主宰者”为“合作者”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和课程本身所构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就是在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事实证明,唱独角戏的做法是不符合新课程观的。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也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即音乐教学活动必须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音乐活动,帮助学生共同构建真、善、美的课堂气氛,从而完成音乐教学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3.变“教书匠”为“研究者”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书匠”式的教师已被社会所淘汰,尤其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今天,作为“研究者”的教师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

在音乐教学中,研究型的教师逐渐在被学生接受与欢迎。这样的教师能够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审视与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起,有的学生入校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与音乐素质,而有的学生则对音乐知之甚少,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必须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行为,对待不同的班级、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是如此。音乐教师要在研究中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4.变“执行者”为“开发者”

新课程观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新课程倡导开放、科学、符合社会时代发展特征的课程知识,教师应当参与其中,并具有开发本土、校本化课程的能力。

5.变“经验型”为“学习型”

现代教育观需要每一个人都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是知识的教授者,又是知识的学习者,更应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才能从自己的生命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更应有意识地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不断关注社会上正在发生的音乐现象,并将之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不断地为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新的课程观要求教师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每位音乐教师都需要以现代音乐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转变教师角色,从而切实有效地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在实处。

猜你喜欢

传授教学活动新课程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传授技艺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谈初中生英语授课方法
我的十年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