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2021-11-27余玲易国忠夏君玫彭文芝汤林

科技资讯 2021年22期
关键词:融入课程思政

余玲 易国忠 夏君玫 彭文芝 汤林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1-5042-5886

摘  要:“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由于对“课程思政”的误解和不熟悉,存在一些教学方式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全面、研究生任课教师能动性不透、缺乏合理的评价等问题。该文通过建设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专业團队、改革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完善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等方法,构建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   体育硕士研究生   融入   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8(a)-0136-03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o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Postgraduates

YU Ling  YI Guozhong  XIA Junmei  PENG Wenzhi  TANG L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83 China)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o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Postgraduat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at this stage, due to misunderstanding and unfamiliar with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reasonable teaching methods, incomplete teaching contents, lack of initiative of postgraduates' teachers, and lack of reasonable evaluation. The research group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professional team, reform of sports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teaching, improve sports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methods, to build sports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ostgradua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应顺应“课程思政”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充分挖掘和梳理体育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大力推动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结合体育硕士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开展更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育人模式。

1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概述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课程体系之中,将不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和提炼,将“立德树人”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1]。“课程思政”融入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其实就是以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为载体,发挥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育人目的。

体育硕士研究课程体系包含有课程类型、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进度、课程学时等,不同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对人才的培养方案也会有所不同,但课程体系都会取决于学习者层面、知识体系和社会这3个方面。

1.1 学习者层面

“课程思政”符合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价值需要。体育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主渠道就是课程,“课程思政”与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相融合,可以激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兴趣,端正科研态度,提高他们对体育专业价值体系的认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1.2 知识体系层面

“课程思政”可以有效完成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思政”融入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可以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吸收。

1.3 社会层面

体育硕士研究生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将逐步称为体育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也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因此,要引导体育硕士研究生在掌握体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2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的现状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系统体育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能力的人才。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阵地。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全国性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发现,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课程思政认识偏差

体育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出现偏差,将“课程思政”等同于思政课程,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直接以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灌输给学生,思政味太浓。另外,不同的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难易程度不同,不少课程直接生搬硬套,模仿其他同质类课程,学生的反馈不尽如意。

2.2 课程思政等同于“课堂思政”

在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中有必修课、选修课和运动实践课,但目前大多“课程思政”只涉及到必修课和理论课教学之中,而对于专业实践课涉及较少,这些又是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缺乏有效的“课程思政”改革方案

首先是体育专业课程中对教材的选择忽视了体育课程思政素材资源,任课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内容缺少相应的思政元素;其次是专业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忽视对思政元素的考量和挖掘,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仍过分依赖将相应的教材内容介绍,着重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讲授,而忽略了相应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教师对讲授内容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是任课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考核机制相对单一,无法激发思政育人的功能。

3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的路径分析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指出应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评价4个方面来进行构建课程体系[2]。教育只有将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构建,“转识成智、化知为德、以体育人、以文化人”才能通过体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以及价值引领融合,进而促进研究生的和谐发展。充分挖掘体育硕士研究专业课程在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体育人的独特优势,体现出“大课程观”,把立德树人全面地融入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体育专业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之中,构建出教书育人的体育课程体系。

3.1 建设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专业团队

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师大多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太熟悉,也没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功底。要提高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对课程任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培训,促使专业课任课教师意识到“课程思政”能够提升研究生的學术研究动力和研究意识,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最大化,促使研究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准则、科学思维和行为规范。“课程思政”强调的是在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应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3个根本问题进行展开。在课程建设团队时,应加强任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在课程教学时严格规范课堂的教学用语,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可以与党委(党总支)书记和副书记多咨询多沟通,多请教;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方式,充分挖掘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以更专业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突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立德树人”,促使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3]。

3.2 改革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

对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就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思政”的相应改革和实践[4]。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价值本位在于立德树人,通过挖掘体育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把体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育以及价值引领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发挥体育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在课程目标上,将立德树人置于课程目标之首,实现立德、强身、健心。“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部分就是课程教学内容。离开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肯定也就无法实施。“课程思政”的实施依赖于体育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时,用科学的思维和德育理念去引导研究生,研究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同时能进行理论思考。在课程教学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在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中,要明确教学大纲中有各个章节的“课程思政”内容,在教学内容中体现“课程思政”元素,循序渐进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之中。

3.3 完善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在课程评价上,要将评价回归到教育本质和初心上,充分融合体育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传授以及价值引领,要将研究生的专业认知、运动技能和体能、体育健康行为和运动兴趣态度等融入到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之中,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体现出评价的多元性和可操作性。“课程思政”需要更加健全有效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中也应关注教学的过程,多做形成性评价[5]。“课程思政”最终实施对象是研究生,评价体系中应含有研究生对课程的反馈,要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进行调查,定期测评,根据测评的结果再去不断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元素进行融合和发展,将价值引领能贯穿于专业体育课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6]。对于任课教师而言,也应着重于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包含有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提炼、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切入,以及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能够达成对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反思,进而辐射到整体专业课程的教学反思,达成“课程思政”在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改革。

4  结语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就是要对体育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要求课程实施者不断创新,借助“常规教学”贯彻“课程思政”,强化专业课程的管理,注重有意识地将“价值引领”作为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将“育德”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细娥,杜发强.“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类专业课程建设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

56-58.

[2] 王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64-75.

[3] 赵富学,陈蔚,王杰.“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4):80-86.

[4] 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6):136-141.

[5] 夏贵霞,舒宗礼.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构建——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体育学刊,2020,27(4):7-13.

[6]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猜你喜欢

融入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