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学在高中小说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2021-11-27于红娜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叙事学必要性

于红娜

摘要:小说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授课模式却使得小说教学在新课程标准推行的背景下后力不足。叙事学作为研究叙事文本的理论,对于引导学生深层鉴赏文学作品,丰富小说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模式创新性转变意义重大。

关键词:叙事学 高中小说 必要性

小说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学生对这一文体所表现出的关注度和喜爱性也会超过其他文体。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考题形式的改变,教育理念的革新,学生思考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小说教学极为需要理论渗透,让小说教学回归于文本的深度解读与多角度鉴赏。而叙事学理论的适当切入则能够为高中小说教学提供新的视野与思路。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小说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将本学科素养凝练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为落实”四个方面。在其中下设的18个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写作”“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革命傳统作品专题研讨”等都与高中小说教学有直接关系的。

可以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更加强调高中生应该切实把握不同文本的特性,掌握小说阅读的鉴赏方法,学会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文本,提升文学修养,获得审美体验,并且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如此可见,将叙事学的理论知识引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将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并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带来新的方法。

二、传统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特定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述来反映社会生活。在传统的小说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关注点侧重于小说的三要素及主题思想的把握上。比如讲到《林黛玉进贾府》,就会分析贾府的布局、人物穿着、人物的言谈等来分析人物形象特征,梳理人物关系,探索社会环境特点,进而总结主题思想。然而我们要注意到,高中阶段的选文有中国现当代小说,古典小说,外国小说。如此讲解方式,方法偏于模式化,单一化,千篇一律的讲解并不适用于多元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作品的解读。教师缺少文学理论的支持,固定的方式不仅会使思维僵化,更会使学生的接受程度受限。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在阅读小说作品时,会偏好于篇幅较短,情节集中且形象鲜明的作品。而对于使用技巧的作品,主题较深的作品则会较为抗拒。同时,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上,有效的阅读课程指导往往是稀少的。长此以往,学生阅读时的“娱乐化”“快餐化”,审题时的“功利化”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质的飞跃,最多无非就是量的积累。当然,这和学生自身的解读能力有关,也和学生缺乏理论依据,在课上的惯性思维学习方式的影响有关。最终,分析文本基本绕不开情节结构划分,人物形象分析,情节梳理,环境探究,进而总结主题。然而,面对高考题型及考点的灵活性转变以及新课程标准地推行,传统小说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模式都是已出现弊端。尤其是近些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小说问答题中多次出现与叙事学有关的考点,在此背景下,叙事学对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

三、叙事学的概念缘起及进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必要性

叙事学也被称为叙述学,关于叙事学研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法国。1969年,茨维坦·托多罗夫在《<十日谈>语法》中把叙事学作为了一门学科。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指出:“叙事学的目的在于找出叙事文学的普遍框架和特性,注重理论模式的建立,探研叙事文本共有的构成成分、结构原则和运作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将各种叙事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它自然可以为小说研究提供方法。叙事学不仅要求我们了解小说写了什么,更加要求我们知道小说是如何写的。如此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分析文本时除了在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语句含义等处进行套路性思考外,还可以在叙事学领域的其他方面找到文本的突破点。当然,叙事学的发展已经大致经历了早期叙事学、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三个时期,期间必然产生了大量的理论观点,我们也不必全盘吸入。结合高考中与叙事学有关的考点及学科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借鉴叙事学中的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视角、叙述者、叙事节奏、虚构等概念来深化小说教学。如利用叙事视角讲《祝福》时,作者利用“我”的视角讲解祥林嫂的故事和站在祥林嫂的视角讲她自己的故事有何区别。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特征,多角度了解文体特点,在体会小说的“叙述性”与“虚构性”的同时对文本有整体认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篇目增加,阅读量加大。在了解小说的文学体裁的同时,学生还要明确不同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在扩大自身的阅读量的同时必须提高自己的鉴赏解读能力。如此,学生若还是按照以往的思路进行小说学习,则很可能一叶障目。而叙事学的渗透则为学生进行小说的深层次鉴赏以及自我解读提供了理论支持。学生的知识框架可以因为文艺理论知识的加入而更加充实,阅读兴趣更容易被激发,自我表达会更加积极且准确。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叙事学理论,则可以更为高质量的完成小说教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了,可以更好地充实教学设计,解读高考考点趋势,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把握专业概念的同时理解概念下设的相关知识点。

小说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叙事学的引入对小说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好的助力。叙事学的融入将使小说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将会促进学生的文学思维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法)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述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4.褚树荣.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J].中学语文教学,201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叙事学必要性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On the using of flashback approach at the beginning of Nettles
外宣翻译研究——基于修辞叙事理论视角下的构想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