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三行”实践研修模式探索研究

2021-11-27陈兰兰

魅力中国 2021年27期
关键词:研修基地考核

陈兰兰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三行”实践研修模式的背景

2018 年4 月25 日,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方案要求,坚持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并重,建立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师培训研修体系。首次将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摆在与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同等重要的位置。2019 年3 月18 日,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要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造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对思政课提出了“八个统一”要求。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传道者先明道、信道,教育者先受教育。因此,必须大力改革并推进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质量工程,特别是改革探索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实践能力,以满足育人需求。

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对思政课程的重大改革和创新要求,对标习总书记“六要”好老师标准,立足高职院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研修,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社会实践研修主要集中在基地、企业、和高校,我们称之为“基地行、企业行、高校行”,简称“三行”实践研修模式。“三行”实践研修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课题选取了湖北省4 所高职院校的60 名思政课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课教师)作为有效研究样本,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三行”实践研修现状。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三行”实践研修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三行”实践研修整体上情况良好,绝大多数思政课老师能认识到实践研修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实践研修、能及时把实践研修转换为教研成果、能保证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思政类的实践培训等,但同时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被动实践研修多,主动实践研修少。2005 年,中宣部、教育部提出要分级分类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活动制度化、长期化。2009 年后,中宣部、教育部开始专门组织开展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和活动,包括从2013 年后,陆续建成30 个“全国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这些举措帮助高校思政教师深化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认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和水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也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依赖心态,把教师实践研修寄望于每年暑假学校组织教师参加30 个研修基地之一的实践研修,寄望于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实践研修。这就加大了实践研修的被动性,削弱了实践研修的主动性。

(二)集中实践研修多,日常实践研修少。日常实践研修指的是在一学期内或一学年内,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到学校合作基地、企业、兄弟院校,就某一主题进行实践研修,时间具有灵活性。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课时量大,工作任务重,实践研修集中安排在寒暑假,这有其优势,但是也缺乏一定的时效性。比如不能对最新的党的创新理论有及时地学习和认识,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有敏锐地捕捉和交流,不能与同行有实时的互动沟通等。同时,部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思政课部相较于其他专业院系,和合作基地、兄弟院校、企业之间的联系普遍较少,不利于开展实践研修活动。

(三)上级统筹实践研修多,本地相宜实践研修少。本地相宜实践指的是各高职院校利用行业优势、本地优势开展“三行”实践研修。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主要是教育部、省教育厅统筹的多,各高职院校因地制宜开展的较少,这样实践研修在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单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高职院校很少或没有组织相关活动、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参加、学校思政类合作基地很少、部分老师认为参加对口企业实践研修是专业课老师的事情与思政课教师无关等。

(四)实践研修考核形式多,注重实效的少。目前高职院校对思政教师实践研修考核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各级各类部门集中组织的,教师通过上交实践研修论文或心得体会等拿到主办单位颁发的实践研修合格证即可。一类是个人申请到企、事业单位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践研修,这一类实践研修考核主要是实践研修完成后向所在学校上交实践资料,由学校认定。两种类型的实践研修都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过程性考核有不定期检查或抽查、实践日志记录、实践照片、实践经验交流汇报等。结果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层次。总体看来考核的形式多样多种,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不严不实情况。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三行”实践研修对策建议

(一)深化对实践研修的认识,化被动为主动。一是认识到实践研修是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思政教师理想信念的树立、育人水平的提升、人格魅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高等都需要在实践中学习、获取和检验。二是认识到实践研修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多样化的现实需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在实践研修中获得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方法等对帮助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实践研修对思政课教师成长及育人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在制度、经费、时间上给予保障和支持。思政课教师要对标习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标准,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参与实践研修,切实在实践研修中学有所获。实践研修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汇报和分享,把实践研修成果“回归”课堂,提高育人实效性。

(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日常性实践研修。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本地资源,日常性开展实践研修,做到常新常学、常学常新。一是本地兄弟院校之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可以探索多院结对模式,实践研修规模小型化、时间短暂化、主题灵活化,每次实践研修活动牵头单位可以轮换,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二是校企之间可以探索新型校企合作实践研修模式,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为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研修提供根据地。同时,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杰出校友同备、同上、同讲一堂思政课。三是探索基地实践研修新模式。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本地资源多层次宽领域建立实践基地。比如探索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职院校+乡村振兴基地、高职院校+社区服务基地、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等。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思政优势,整合基地资源,开展日常性实践研修,提升思政课老师素养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不断创新实践研修内容和形式,促进实践研修内涵式发展。内容为王,形式多样,是实践研修取得成功的关键。要进一步挖掘和充实“三行”实践内容,精心设计实践研修主题,围绕主题设计学习内容,形成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形式多样,特色显著的实践研修版块。同时要不断创新研修形式,增强研修活动的吸引力。一是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利用现代技术,高标准建立校内实践研修基地,精心设计实践研修内容,为兄弟院校、合作企业、所在社区等提供实践研修和交流参观场所和学习内容。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践研修基地的建设和维护。“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大胆创新,把自身建设成为一个不仅可供兄弟院校实践研修的基地,而且可以服务社会的平台。二是高职院校和合作的企事业单位之间大胆挖掘实践研修内容,比如党建共建,积极打造政校企思政协同育人平台;比如教学团队建设,双方互聘共培思政课教学团队,包括教师挂职锻炼、培育高层次兼职教师、企业能工巧匠进思政课堂等;比如社会服务,双方围绕社会治理、理论宣讲、咨询管理、社会调研等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或委托申报各级产学研项目。三是高职院校和基地之间要充分挖掘特色教学案例及教学实践资源。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教育基地等收集鲜活案例,制作特色微电影、短视频,在线课程等,共建共享实践资源。

(四)健全实践研修考核机制,注重考核实效性。考核是实践研修的检验促进方式,没有考核就没有动力,考核不科学也会打击教师参与实践研修的积极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要改变以往单一主体考核、单一形式考核,结合时代特征,辅助新技术手段。具体说来,一是探索双主体考核,并引入第三方考核模式,无论实践研修的主办方是本校还是校外其他部门,评价可由主办方、本校、第三方共同参与。二是探索新技术时代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鼓励、支持各高职院校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实践研修的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考核。三是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教师实践研修档案卡。让每位思政教师的实践研修地点、方式、时长、效果等有据可查,作为职称评聘的参考依据。四是用“物化”成果考核思政课实践研修质量,注重引导思政教师把实践研修所思所学所获及时凝练教学案例、撰写科研论文、申报课题、发表新闻稿件等,注重考核实效性。

猜你喜欢

研修基地考核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内部考核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我的基地我的连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