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植物造景艺术的方法探析
2021-11-27郭嘉
郭嘉
(山东省济南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强调与实际环境进行充分结合,让整个景观空间充满层次感,从而为人们带来更多不同的体验感。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合理搭配各种元素,例如,植物与空间的搭配,可让有限的空间发挥更大的价值,为城市景观塑造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所以研究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基本原则
(一)自然优先
在对植物造景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1]。在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时,强调自然优先,也就是需要重视植物物种之间的生态平衡关系。因此,需要从实际地势环境、生态气候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不同植物加强层次化的布局以及应用,确保人们能够在一年四季可以欣赏不同的园林风景。此外,自然优先原则强调尽量减少人物因素对植物景观的影响,植物物种之间的搭配、植物与景观建筑物之间的搭配保持协调,这样才能保障园林生态系统达到自然演变的目标,进而为人们呈现植物群落的生态景观。
(二)因地制宜
植物造景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环境地质环境,并结合绿植的习性、养护管理等特点,对景观绿植合理搭配[2]。因地制宜除了考虑自然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当地人文风俗,例如,人们的民俗习惯、兴趣爱好、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等因素,确保景观满足生态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为城市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而服务。
(三)色彩相宜
在对景观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色彩搭配、物种搭配以及空间搭配等因素,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之中最大限度发挥植物的作用。同时,色彩相宜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如何与环境、建筑物等特征保持协调,从而让景观植物与生态环境实现统一。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形态、植被、作用以及气味,合理搭配可以让景观呈现多层次的色彩美、形态美,不同季节更有不同的特色,非常有利于烘托园林氛围,让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例如,紫薇花、花草、乔木等均有不同的色彩,合理搭配可呈现出不同植被的空间,让整个园林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美观。
(四)功能发挥
具体来讲,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时,至少需要保留和发挥两种功能,第一种是滞留渗透功能的发挥,以雨水花园为例,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生态系统与人工湿地系统,将生态学、景观学以及建筑学充分融合,不仅能够对生态气候进行调节,而且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雨水花园所呈现的雨水交汇、土壤、植物的生态景观格局,能够加快自然水的循环力度,从而为城市打造出“绿肺”系统。第二种是传输的发挥,在植物造景中,种草沟是常见形式,作用是对地表形状进行改变。通常来讲,草沟是由低洼绿地或者是表面沟壑构成,在雨季可以收集雨水又或者是周围地表径流,并进行处理。
二、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植物造景与道路绿地的结合
植物造景可让景观更加立体化,所以,在比较单调的道路中通过植物造景的合理设计能够道路景观更具内涵,当然前提是不能影响到司机的视线,必须保障车辆能够安全行驶。同时,还要考虑到排水需求,因此需要严格按照道路铺设材质、管线布置等实际情况对横坡坡度进行设计,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路拱,可以达到园林环境的目标。植物搭配要以绿植为主,绿植有利于人们疲劳的作用;行道树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高大的树种,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道路的方向感以及连续性,树种要适宜当地气候环境,最好是当地乡土树种,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便于后期养护管理。植物造景中,要重视乔灌草的结合,不仅可以提升道路绿地景观的层次感,而且能够将噪音、粉尘、尾气污染降低,在绿化道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此外,植物造景的高低起伏能够形成具有指向性的视觉通道,尤其是在植物的搭配之下,绿地道路可呈现障景、漏景、夹景等,可以让人们与大自然更加亲近,并充分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各种意想不到的美妙。
(二)植物造景与绿化种植的结合
植物造景与绿植相结合进行设计,主要是以绿植特有的形体、植被以及种植的疏密关系为基础,从而将其构造成为具有一定程度变化的植物景观空间,能够充分体现景观的季节性,让人们在不同季节感受到园林绿地不同植物造景风格。对于植物形式来讲,环境的起伏以及开合均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除开一些个别的景观效果要求之外,对于植物来讲,垂直设计通常需要与园林环境设计的垂直方向保持一致。
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景观区域与绿植的结合十分紧密,可以将原本封闭、乏味、狭长的绿地系统打造成为具有层次感、品质感的独有景观效果,其中两者的融合可对立面空间进行合理营造,一方面能够让园林绿地中的道路方向性、连续性等方面更强;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满足地下管线布局以及排水的实际需求[3]。具体来讲,第一,绿植可强化植物造景的功能性,在设计绿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树木特点进行内外错落的种植,这样能够打造出具有动态性、节奏性的林缘线。例如,在园林绿地检核过程中,常常需要塑造与丘陵类似的环境,但是有的时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无法给人们一种自然感。此时就需要将植被与景观区域合理结合,对于主要观赏立面进行针对性设计,比如在靠近坡脚地附近不要种植过于高大的乔木,可采用一些低矮的地被植物以及灌木,或者在较低位置打造出起伏比较缓和的草地,而在景观区域的顶端种植比较高大的乔木,这样就可以呈现植物的层次感,让整个植物景观的布局看起错落有致。第二,利用植物烘托园林绿地的自然氛围。景观区域与绿植相互匹配时,可以让自然的多层次配置更加突出,尤其是在面积较小的景观区域时,建议合理采用群植、丛植、独植等种植方式,将观赏果实、观赏绿叶、观赏花卉的落叶树种、常绿树种进行合理的混合搭配进行种植,可以让园林地绿地环境变得更加休闲舒适。针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坡地种植来讲,建议首先对群落的主要树种进行确定,再进行搭配植物实现混合种植的目标,可以让整个植物群落景观更加丰富,带给游客更多元的观景体验。
(三)植物造景与季节的结合
根据对不同树种的搭配设计,营造出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的、丰富的植物群落。达到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效果。通过植物品种的组合搭配,在不同季节体现出不同的气质及空间感受,营造出季节的特色,做到春季有花,夏季浓荫,秋季落叶,冬有老枝。将原生观赏植物群落扩大,保留福山原生态自然景观。根据使用空间性质的不同搭配不同的种植形式,利用不同植物的生态特性进行相应的组合搭配,营造空间的动态变化,丰富不同空间内人群的感受[4]。具体如下:①春季植物景观。园林外环境的春季应当充分体现春暖花开、欣欣向荣的特色,因此,需要在主要的活动场地之中充分利用春季开花的植物进行搭配,目的是突出春天的生命力,并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使其能够加强锻炼,充分享受春天的温暖。基于此,园林外环境的植物可以选择日毛杜鹃、双荚槐等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并结合植物的特性进行合理搭配;②夏季植物景观。在经过春天万物复苏之后,植物在夏季将会亭亭玉立。建议在园林外环境的西面栽植夏季开花的植物,营造出葱郁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吸引更多民众进入到建筑外环境休息、避暑以及纳凉。基于此,建议植物选择柳树、水杉等;③秋季植物景观。秋季的园林外环境要体现秋高气爽的特色,短日植物在秋季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阶段,建议结合园林外环境的实际地形以及景观内容进行设计,例如,可以在建筑外环境的南面栽种适合秋季生长的灌木、花以及乔木,确保秋季下的建筑外环境能够呈现出秋高气爽、繁花似锦的情景。基于此,建议植物选择月见草、波斯菊、枫香、栾树等;④冬季植物景观。植物在冬季将进入到休眠期,为来年生长储蓄能力。而常绿植物即使在冬季依然会保持青翠。在园林外环境的北面可以重点培育乡土常绿植物,目的是丰富植物的林冠线,并将冬日青翠之美体现出来。基于此,植物选择可以是狗牙根、香樟等。
(四)植物造景与外部环境的结合
在设计园林外环境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园林功能的顺利发挥,需对建筑外环境所处的场地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外环境景观基础设施理念,进一步完成建筑外环境的总体设计布局。具体设计时,通过园林前端设置湿地,包括沉淀前池、浅水湿地植物区以及深水湿地植物区,借助各区不同的水力特征和生化反应类型达到水质净化的功效,同时也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湿地配置根系发达,氮磷等污染物吸收能力强的如灯心草、芦苇、香蒲、菹草等水生植物,有助于提升建筑外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从建筑外环境内部来看,主要采用以形式多样的绿地形式构造景色,一方面是为了让建筑外环境的景观空间环境更加丰富,另外一方面,可为生物提供集田园、林地、滨水、湿地等多样性功能于一身的生态环境,可有效保障建筑外环境的生态平衡性、多样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做好植物造景,能够充分体现园林的空间感以及层次感。同时,植物造景与园林其他景观元素的完美融合,可塑造更加具有视觉冲击感的立体景观,从而为人们带来更多不同的环境体验。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进而提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