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1-27李瑾瑾
李瑾瑾
(南昌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风云际会的全球化时代,国家的盛世集中于此,社会价值观多元与冲突的趋势日益明显,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确立相较于过去更加困难,特别是在中国进入转型社会以后,环境、经济和政治等问题频现,未来愈发变数重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引导其顺利确立自我认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情况,帮助大学生通过自我认同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成为真正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人才。
一、大学生自我认同概念及特征
(一)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内涵
自我认同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对价值观念的认同,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自我认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可以将自我认同问题从根本上划分为三个维度:对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认同、对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认同以及对国家层面的价值理想认同,并将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具体内涵确立为:大学生以这三个维度的认同为自我认知的标准,将其人生观、世界观加以融合,从而在日积月累之中逐渐形成对自我身心全部状况的把握。
(二)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特征
认知性:主体性的认知不同于儿童时期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常规,它首先是一种对自我现在性的把握,也是主体对自己作为对象的觉察,和对自己的把握。其次,自我认知也一种自我认识,体现在当代青年学生身上首先是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的认识,认识自己的需求,自己的优缺点,准确把握自己所拥有的能力。
发展性:自我发展,在这里把它理解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概念,从青年学生实际来讲,他们要设计规划未来的自我,这就包括了他们对职业生涯的选择,确定自己将向哪个方向发展,需要发展哪些能力,形成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以及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思考和选择。
整合性:自我整合是建立在对于自己的身心状况正确认识,能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有着积极的自我体验和良好的控制能力包括对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清晰认识,有主见又尊重他人和社会价值的自我,这种整合的自我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制,协调个体在不同时空中的自我体验,协调自我与他我关系。
二、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注重身体外表认同
大学生自我认同过分依赖于对身体外表认同那将肯定是不理性和不正确的。身体外表包括了个人的外形、身高、皮肤、穿着打扮、形象气质等,也包括了动态的言谈和行为举止等。过分注重身体外表认同也就是说他们把身体外表消费作为了他们建构自己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并希望通过身体外表消费获得群体的认同。他们这种对身体外表认同和自我认同认知的偏差从自我认同的内涵上来说首先就是他们对自我认知的缺失更谈不上自我与他者的良性互动了。
(二)集体性认同的缺失
大学生所在的专业、班级没有固定的教室,再加上管理松散,班级成员之间仅仅在上课时或者辅导员有重要事情宣布召集时见见面,象征着荣誉、温暖和支持的班集体变成了一个空壳,找不到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他们往往仅仅和自己宿舍里的同学,老乡等交流,因此我们从很多学生口中听到很多对集体的抱怨,到后来懒得参加集体活动,对一些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无所谓的态度,对集体荣誉的漠视,好像这个集体存不存在都和我没关系等类似的抱怨情绪和冷漠态度。
(三)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大学生随波逐流表现在他们无法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而盲目依从,但在内心深处又非常排斥他人,是一种在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上不成熟的表现。对大学生来说,是静下心来搞研究,还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很多学生为了暂时的功利性目的而盲目依从,放弃了应有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现实的生活实际上不是他们内心的选择,他们的选择或许是遵循了家长等权威的意见,或者是跟着周围人的盲从,“就这样过吧”成了他们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就是一种缺乏方向感的表现。
(四)双重的道德人格
青少年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存在脱节,现在在德育工作者眼中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很多学生道德认知上学得很好,对社会倡导的伦理规范,对自己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了解得很清楚,但是却知而不行,知行脱节,责任意识淡薄,在行为上表现得自私,很少关心他们或社会。最为典型的就是他们往往表现得很有礼貌、彬彬有礼,却在遵守基本规则这样一些事情上屡屡犯规;他们明明知道诚信是一种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却把论文抄袭、简历造假视为学校的常态,这主要是他们所掌握的道德认知是社会的期望,他们很少自己思考,通过行动,反思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三、大学生自我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进入大学自我和社会角色认同上的矛盾极易把青年人推入一个尴尬期,他们处在一个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上向成人接近的过渡时期。首先,他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知偏颇。他们接触到的信息丰富,视野广阔,他们对权威不再盲目崇拜,然而他们成长过程的单一性,缺乏协作的经验依赖性较强又使他们难以通过主动探索建构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其次,他们在情感态度方面存在障碍。大学生要求个性,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认可,他们追求自我完善,害怕被他人否定,他们的情感波动激烈,抗挫折能力差,一旦开始对外界探索遭到拒绝或挫折就停滞不前,久而久之使他们失去了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二)社会原因 我们处在一个连续而深刻的变化开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社会中生活的个体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会受到较大的社会系统和组织的影响,日常生活的惯性化的有序性和层次性是难以保证的。大学生处于从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青年过渡时期,“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建议为青年的过渡做出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将保证青年获得实现他们作为成年人所面对的要求和机遇的能力,从而获得自尊和需求的自我实现”体制安排、就业市场机会以及社会不平等结构,不同的制度在身份建构的关键时期为青年提供社会化的经历从而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成熟和社会上的稳定。
(三)学校原因 在高校中,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得最多,他们教育学生、组织班级构建、领导学生活动、关心学生生活学习等,在学生培养教育中,对学生成功机会具有最大的把握权力。但是,学生们往往感到一种机会的不公平,因为并非每一个辅导员都能在评价学生态度和行为上做到不因学生家庭背景、自身素质、与自己的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也不是每个辅导员都能为所有学生提供适合其需要、个性特征、能发挥自己潜能的平台和机会的,因此,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并不是以一个完全平等的身份参加除学习以为的活动。
四、大学生自我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培养认识自我的动力和能力
自我认同是从自我意识开始的,因此应当首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自我认同发生发展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主体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实体的存在,明确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我可以追求我想追求的目标。所以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应当强调的是通过主体自主的选择获得主观体验形成自我感这样一个过程的教育。了解学生差异和个性,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自我变化发展情况,具体地调整适合各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形式、目标等。教育者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们认识到理想我和现实我是肯定有差距的,然后帮助他们分析自我,解剖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个性特征,以及理想我实现的方式途径,找到不一致的原因,树立正确自我观念。
(二)确立清晰的目标体系
自我发展解决的是学生方向感意义感的问题,所以自我发展与价值目标是息息相关的,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形成与社会良好互动的必要条件。确立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生中的价值观一元指导地位,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上层建筑对于解决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有着导向性的意义。首先,从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特点来看,它在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相互协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道德框架。就学生来说,他们个性特征不同,他们的要求是多元化的,而且现在社会对价值评价日渐宽容。但是在倡导多元性的同时不能忽略主导性,因为主导价值的作用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坐标,使他们以此为标准找寻自己的位置。
(三)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品质
进入大学,随着学生脱离家长、学校的约束,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有了新的发展,他们都关心自己将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在群体中、集体中的位置,希望结交更多的朋友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关注自己的发展前途和奋斗目标,他们需要与外界与他人进行思想、观念、情感的互动,这种互动就是交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形成一种与外界良性互动,建构和谐人际交往关系的。在学校中,学生交往的空间主要是同学、老乡、社团、老师、辅导员等。而存在自我认同问题的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把自己与别人比较时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因此他们往往过分关注自我,在交往中以自己的需求为重,忽视对他人的尊重,这样就不适应集体生活,渐渐地开始逃避集体生活,长此以往就更不能从集体交往中获得自我认同问题的解决。
(四)生成性自我观的形成
生成性的自我观与社会性的个体是联系在一起的,前面我们己经谈到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交往关系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很多遭遇认同问题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从自己出发,不尊重他人的要求,形成了一种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交流障碍,他们还要把这归结于别人不理解自己,或是不尊重自己,从而变得不愿意和外界交流。他者对自我认同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只有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自己。因此在这里提出的建立一种合作化的关系,主要是在集体生活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在一个集体中,同学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同学之间合作化关系的建立而不是对立的完全竞争关系可以使同学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从而使得各项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
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因此,对构建合理的自我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建设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就但从学校层面来说也需要思政工作者、各科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和就业咨询的老师等各个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形成一种合力,才能在实际中真正将本文涉及到理念运用的工作的层面上,来指导学生合理自我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培养他们认知自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