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区)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现状、不足与对策研究

2021-11-27王玉国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党校党员干部干部

王玉国

(中共开封示范区工委党校,河南 开封 475000)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的规定,“县(区)委党校主要培训乡科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基层党员”县(区)党校是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为提高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促进新时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进入新世纪新时代之后,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之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干部培训事业发展的需要,对照党校功能的新定位,县(区)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改革加以改进。

一、县(区)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特点与现状

就目前的培训实践来看,虽然在党校系统中,县(区)党校处于基层位置,但却承担着培训轮训基层党员干部的重任。党校的干部培训也许不能直接等同于一线的县区建设工作,无法实际的拿出真金白银,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无法绘制工业园区设计图纸,更无法代替招商部门招揽大批的客商入住。但旨在加强各县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党员干部执政素质和建设能力的县(区)党校,却可以对作为建设发展的“核心”因素-----党员干部的党性建设,理想信念建设和自身素质能力建设提供强大的“软性”支持。因此县(区)党校干部培训的最大特点,也正是致力于加强各县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素质。

而就目前的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现状而言,县(区)党校作为党校系统的基础层级,由于受体制的影响,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性不高、主导性地位缺失。在培训班次、培训时间、培训的专题等方面无主导权,在培训结果的运用上更无发言权。除此之外,由于实际工作中相关干部培训的主管机构和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的作用及党校的职能定位认识并不十分充分,加之近年来县(区)党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使县区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显性问题。

二、县(区)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培训内容偏重理论,培训形式单一

就基层党校培训而言,它的培训模式基本都是课堂教学授课,培训内容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些政治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和基层党员干部期望于与自身工作、技能、能力培训的联系不是很紧密。教师大部分所采用的也都是传统的培训方式,以单一的集中式授课为主,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加上党校培训时间较短,教学内容多但课程少,造成上课时间紧张,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够。一般就是老师讲老师的,学员做自己的,内容华丽时抬头看一下,内容严肃、理论性强时,继续低下头做自己的事情,一堂理论课培训下来,很多学员完全不知道课上在讲什么。

此外,也由于县(区)党校培训常年不受重视,流于形式,致使党校培训缺乏生气。有些教师的培训课题、内容几乎常年不变,相同的PPT,相同的讲课思路,根本与学员的学习生活和当前的国家社会热点问题没有紧密的联系,缺乏实践性。这样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不仅会让学员觉得非常的枯燥乏味,也更加减低了党校培训在学员心中的重要性。最终形成:教师缺乏热情,培训内容呆板;学员更是将党校培训作为一项任务完成,最终无法实现党校培训的真正目的和效果。

(二)党校培训与提拔任命脱节,学员对进党校学习积极性不够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把干部的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将干部培训考核情况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管理的重要参考。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许多区县的职能部门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并没有把干部在党校接受培训时的表现情况作为考察干部的一个依据,更不用说重要依据,致使训用脱节,使对干部的选拔任用的考察缺少了一个应有的环节和内容,致使不能调动其在党校培训轮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基层党校尤其是区级党校,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了党校形同虚设,教师严重缺乏,每次培训都以外请为主,党校成为了摆设,教师成为了看门人。

(三)经费不足致使干部培训工作和正常调研开展困难

提升党校干部培训质量,聚焦县区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校智囊库的作用,正常的教、调研活动必不可少,也必须要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而目前各级党校特别是基层党校,都普遍存在着教研经费不足的情况,党校的干部培训和调研经费不足,对整体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一是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教学参考书,党校每年必订的上级规定的报刊费用很多,而用于订购教学的报纸杂志和参考书的费用却相对较少。二是没有足够的经费从事课题研究和开展调查活动。三是由于党校经费紧张,加之上级党校等院校培训费用高,很多基层党校没有足够的经费供教师深层次、高等级的深造学习,教师仅在国家召开重大会议时才有机会接受培训,更甚者有的教师在党校工作三五年,还从没有外出学习培训或深入基层调研、实践锻炼过。致使县区党校教师的学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缺乏面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加之对基层情况缺乏了解,实践工作经验与面对的教育对象相比相对缺乏,他们的思想圈在书本上,讲起课来干巴巴枯燥无味,在如何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管理理念和体制落后,严重制约对干部培训事业的发展。

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县(区)党校的内部机构设置、党校工作运行条件和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党校要发展、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更高的标准去审视各项工作,新的制度、机制设计是党校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现实需求。但目前许多县(区)党校管理理念和体制都比较落后,一方面许多县级党校并不重视党校制度的制定,或管理制度徒有形式,就工作抓工作,就事务抓事务,对制度建设不重视,只满足于完成培训任务,对党校建设、事业发展、队伍管理等缺乏长远规划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缺乏奖优罚劣,确保工作规范化的激励竞争机制。缺乏竞争激励机制导致了县(区)党校内部教职工养成了干不干工作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教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更好发挥,事业心责任感受到较大影响。

三、改进县(区)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现状的基本对策

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为指导,牢牢把握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坚持“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主要目标,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首先是树立创新培训理念。“21 世纪的现代人,如果无法拥有统筹全局的发展视野,那么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也就仅是一句空话”这是一些理论学者,经常阐明的一个观点。新世纪新时代,县(区)干部培训也不断呈现出培训对象学历层次较高、思想普遍活跃、学习经历较多和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等新的特点。为适应培训对象的新变化,基层党校也要牢固树立“提高理论素养,掌握必备知识,强化党性锻炼,提高执政能力”的全新培训理念,把教育培训的重点放到由素质培训向素质培训和实际执政能力培训相结合的转变上来。要本着素质与实际执政能力并重的原则,在党校干部培训中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心地位,坚持用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学员,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思维能力;要突出执政能力的教学,促使学员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正确处理新时代社会矛盾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要突出领导科学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学员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要突出党性教育,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群众观、人才观、政绩观、发展观等“十观”作为党性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学习培训的全过程,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全体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其次是注重党校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各县区相关干部培训的主管机构和部门应严格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将党校培训情况制度性的作为学员提拔任用的硬性标准,杜绝敷衍了事的作风和情况,真正给予党校应有的地位。此外还应加大基层党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从古代先贤们的人才观中,我们早已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那么县(区)党校的干部培训质量如何,同样的关键取决于人才。要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后备人才”的人才强校理念,努力把优秀人才吸引和凝聚到党校干部培训事业中来。通过鼓励在职钻研学习、选送深造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训师资,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坚持党校大师资配备的创新理念。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擅长课堂授课的党政领导干部、学科领军人才等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大师资库。坚持把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相结合,推动教学科研一体化,形成人才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宗旨牢的骨干师资队伍,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不断强化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一是以制度为依据完善管理。用制度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措施,深化、优化目标管理,使各项工作职责分明,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形成一种正确、稳定、协调的工作秩序,从而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理事、以制度求绩效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及考核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分工,使每个人对自己的岗位目标和岗位职责有更清晰的认识,真正体现责任到人、目标到位。三是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职称评聘、年终奖惩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大家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是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应给予基层党校作为党委重要部门应有的关注度和资金支持,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出县区党委智囊团的作用。县(区)党校的财政投入不能仅仅等同于与一般事业单位,党校的存在毕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它所承担的任务也不仅仅是行政任务,更有教学、科研乃至于区县调研,理论宣传等等任务。因此应根据实际的需求,给予足够的运行开支,比如财政投入分行政办公经费,教学科研经费,教师培训调研经费等等项目。只有保证资金的投入,党校的“熔炉和阵地”作用才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事业才可以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党校党员干部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员干部要姓“党”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