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南阳探索

2021-11-27冯敏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城乡居民

冯敏

(中共南阳市委党校,河南 南阳 47305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社会治理不再仅仅依靠政府一力承担;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社会主体对社会生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这都极大地影响着社会治理工作的展开,并进而影响着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指数。习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社区治理和服务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关系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深度和广度。2014 年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一、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助推器”

在新的历史和经济发展时期,新需求和新技术倒逼社区治理和服务理念、制度和措施的转变。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要求政府转变过去“全能型”职能特点,发挥协调能力,最大化的实现资源、信息和人员优化配置。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变革,很好地发挥社区自我调节和服务的功能,从“根基”解决这些重要工具的优化配置,承担一些原本属于政府范畴的职能,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十八大以来,关于改革创新社区治理与服务,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提升效能为目的推动基层改革和职能转变理,理清权责边界,加快治理方式改进,促进服务模式创新。

(二)有效处理和减少纠纷、化解矛盾的“减震器”

现代社会已经由传统的“熟人”社会转变成了“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是点头之交,尤其是在生活环境的社区中,有些时候住在对门都不怎么认识,由此带来了对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挑战。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社区居民在养老、医疗以及贫弱济困上的需求不断提高,也对社区治理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社区治理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升,能够及时发现、有利疏导和源头化解诸多社会冲突和矛盾,一方面建立良好和谐的友邻关系,同时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邻里间的小摩擦和积怨,和谐社区居民关系,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纳民意、惠民生的“晴雨表”

社区作为公民与政府在关乎生活方面连接的最直接纽带,在社区治理和服务中搭建的平台或者渠道,能够最直接的广纳民意、听民需、观民情、征民计,快速精准地掌握社会发展情况和民众意愿。当前虽然网络大数据采集被广泛应用,但通过社区服务中收集的民意社情更有针对性和现实价值,能更好地体现民众真实意愿,为政府制定政策服务民生提供可靠信息。政府和市场通过社区治理和服务获取的民声民意,为居民提供切实合意的服务,显著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居民获得感。

(四)促进就业,发展经济的“催化剂”

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化,城镇社区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社区也在逐步地改善,网络的迅猛发展又给社区服务带来了极大冲击,改变了过去小而散的社区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社区金融、物业、团购等极具潜力的市场,信息化、规模化、智能化倾向的社区服务催生了许多新形态的供需模式和商机,找准需求、丰富供给,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吸纳转移就业人口,不仅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南阳市社区治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基础设施上投入失衡,社区面貌差距大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加快,乡镇的面貌也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南阳市是个农业城市,城镇化水平还相对落后,在基础设施投入上,城市和乡镇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导致城乡社区原有状况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市容市貌的整顿和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一部分社区已经完成新型城市化,还有一些老城区,城乡结合部区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加上县乡级社区发展滞后,社区面貌差距很大,发展不平衡,社区居民的需求差异不容忽视。

(二)城乡社区在医疗、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公共服务总体水平不高,城乡间差距突出。南阳市是农业大市,总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医疗、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发展相对迟缓,很多偏远的乡镇医疗条件艰苦,社会保障不完善,教育落后,这给社区治理提出了很大难题:政府政策区别对待城乡结构,社区治理一刀切,影响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既要保障城乡社区整体和谐向好地发展,而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是寻求治理合理有效的核心。广大农村地区人口众多,但是受政策和环境影响,一是财政支持不足,二是人才保持不够,都直接制约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进而影响社区建设。

(三)居民对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高

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和思想解放程度影响着其对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参与热情。多年政府主导的社区管理模式和人居环境的变迁,也导致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等靠要,以及对政策制度和实施的参与热情度不够。南阳地处中原腹地,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农业人口居多,人们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且思想不够活跃,针对社区公共事务,多数时候都是事不关己或者是“吃瓜”看客,主动参与热情不够,除非是关系到个人切实利益。

三、南阳市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坚决贯彻党员干部的双报到——“单位报到和社区报到”落到实处。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推动了党员下沉社区,以此为契机,动员在职党员入社区、包楼栋,在调解、法律咨询和意见收集等方面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案方法,为社区居民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和传达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地方“提倡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居委会主任”,领导带头,全员积极主动参与,为共建共商共享筑牢坚实的政治领导基础。在社区设立定期座谈会,召集社区居民就社区建设问题畅谈,收集居民最关注最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居民生活中的难题。除此之外,加强党员干部个人诚信建设,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本职工作中,以身作则,家庭和睦,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将“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切实践行。

(二)法治社会引领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法治化、规范化,提升社区治理的成效。法治基础上的社会,是长治久安、长盛不衰的社会,以法治引领社区治理和服务,能更好地实现社区治理和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法治化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治理和服务的质量。在法治社会引领下,进一步规范治理和服务工作细则,健全居民大会、居民委员会议事规程,完善居民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体制机制,理顺社区治理结构,将社区治理和服务纳入法治轨道。

(三)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等社会主体的共同治理,构建多元共治共享格局。转变政府一力承担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社区自治组织的活力和参与力。政府做好服务,把握政治方向和治理目标,孵化和扶持一批“公益型”“服务型”社会组织,创新“政府服务、社会组织参与和居民监督参与”治理模式。努力打造有利于社区自治组织发展成长的环境,为社区服务市场化、多元化发展提供长足动力,清理不必要的政策阻力和社会障碍。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各方力量支持社区治理和服务。政府在服务的同时,把好入口、盯住过程、广开言路,对自治组织的进入既帮助扶持,又合理监管,多渠道多形式鼓励居民参与并监督。社区自治组织的公益性服务性“道德血液”为信念,从根本上剔除“唯钱上”的狭隘思想,真正想民所想,行民所愿,大格局成就大事业。这样才能立稳行远,也更与民生贴近,百姓更加拥护和爱护。积极构建居民政治参与平台。肯定居民政治参与的权力,培养居民参与的自觉性,完善居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保证居民真实并有效参与到社区治理和服务中。

(四)构建服务为主,治理为辅的新型社区治理理念,增强服务效能,实现社会融合发展

一是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中心的核心是便民、利民、惠民,无能论是政府购买服务还是社区自治组织的参与,变“管理”强“服务”,以“公益”促“效益”。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本着便民、服务原则,将社区服务厅、室外活动场所等硬件场地建设好。其次是宣传栏、公告栏及时更新,尤其对各种对居民有利普惠的政策措施做好宣传和普及。并且进一步完善图书室活动室等丰富居民文娱活动的建设,不仅从生活上便民,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不断丰富和充实。

二是规范社区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发挥“互联网+”的强大数据、服务和汇总动能,建立市县乡社区四级联动联通社区服务网络,实施网格化治理和服务体系,加上横向党员群众的下沉服务,逐步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社区服务体系。尽可能将所有公共服务部门的职能延伸到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加强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网络现代化,网络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便民为宗旨,增强服务效能。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对紧急事项和一些需要大量临时工作人员帮助的服务事项,发挥好志愿服务功能,查漏补缺,互助和谐公共发展。

南阳市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应以习总书记的“三个如何”为中心,围绕“便民”、“畅通诉求渠道”和增强“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的大方向,立足现实,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工作和改革举措,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提升服务理念,践行共建共治共享举措,切实做到“为人民谋幸福”。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城乡居民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