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伟针灸治疗失眠临床经验拾萃

2021-11-27吴庆刚肖伟

保健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印堂脏腑针刺

文/吴庆刚,肖伟

脑卒中属于神经内科一种极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具有病因复杂、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预后效果差的特点,且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1]。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国,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现有的脑卒中病患人数已达150/10万人,且患病率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发展趋势[2]。该病的病因复杂,其病机尚未完全阐明,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动脉脑供血不足、脑组织正常供血供氧异常是主要原因,血小板聚集在斑块表面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则导致远端脑动脉堵塞。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疾病以及遗传病史均与该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此同时,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即使接受了正规治疗仍会遗留有后遗症,常见如偏瘫、语言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导致失眠的患病率升高。国外的统计数据显示,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失眠的概率约达78%,而国内的报道数据则高达95%[3-4]。失眠以上床后无法快速入睡(从上床到入睡的时间超过0.5h)或总睡眠时间减少为主要表现,失眠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会伴有精神症状,部分患者会有自杀倾向[5]。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1年后有自杀倾向的概率约为6.6%[6]。失眠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7]。所以,及早发现脑卒中患者的失眠症状并予以治疗非常重要也极有必要。

肖伟教授为安徽省首届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也是安徽省重点学科领头人,从事针灸临床工作与教学已有数十载,对针灸治疗临床各种疑难杂症有丰富经验。肖伟教授认为失眠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针灸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笔者将肖伟教授针灸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现就肖伟教授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中,脑卒中即中风,指突然出现昏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突然、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和自然界中“风性善行数变”相似,因而得名。在祖国医学领域中,中风甚至处于中医内科四大疑难杂症之首,可见其治疗难度极大。失眠属“不寐”范畴,《内经》中关于不寐的记载,有不得卧、卧不安、少卧、目不瞑、夜不瞑等症状,以不能正常睡眠为特征,表现为睡眠时间及深度不足,入睡困难或醒后难以入睡,重者彻夜不眠。失眠主要因外感、内伤等病因所致,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失眠可单独出现,也可继发于神经官能症、疼痛疾病、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及精神病等病症中。中风后失眠的总病机是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正气虚衰、五脏受损、七情过极、外感邪气、营卫失和,是中风的关键因素,也是中风后失眠的主要病机[8]。《灵枢·口问》有言,阳气衰,阴气盛,则目暝;阳气盛,阴气衰,则不寐。风、痰、湿作祟,痰湿困脾,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因而不寐。

2 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可对机体的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心脏、大脑功能。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由多种神经递质介导的,具有操作简单、作用快速、经济安全等优势,有活血化瘀、祛湿散寒、通阳理气之功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2.1 常规针刺法

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常规针刺法主要包括头针、腹针、体针三种。头针:头为元神之府,对头部腧穴进行针刺治疗,可通过经络的传导调整脏腑,能延长慢波睡眠延长,改善睡眠质量,针刺头部百会、四神聪、印堂等腧穴,对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也有较好的疗效。腹针:腹部为机体的主要部位,针刺腹部相应腧穴(一般取中脘穴、下脘穴、关元穴、气海穴),可有效纠正脏腑失衡,改善脏腑气血,继而达到益气安神的作用。体针:失眠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有直接关系,而十二条经脉皆循行于四肢,心经、脾经等可养血调血、滋阴潜阳,能够达到“神守于内”,继而达到安神的作用;常见的穴位为内关穴、神门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太冲穴、太溪穴、丰隆穴等。肖伟教授采取常规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时,一般于针刺得气后留针0.5h,其中足三里穴采取补法,丰隆穴采取泻法,其余穴位采取平补平泻法,皆不予以辨证配穴及随症加减。

2.2 调督疗法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可取用督、任两经。《奇经八脉考》云:“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肖伟教授治疗运用调督疗法脑卒中后失眠的方法如下:治则通督调神,穴位取百会、神庭、人中、印堂、内关、合谷、太冲、神门。调督疗法可调节全身经络,调整脏腑阴阳、气血运行,发挥阴阳调和、司寐寤的功效。

2.3 特色针灸疗法

针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特色针灸疗法常用如电针、耳针、眼针等。电针:选穴常见如神门穴、三阴交穴、百会穴、安眠穴、神庭穴,具有调整大脑的睡眠中枢,整合传入、传出信息的作用,因此能改善睡眠;治疗时一般取疏密波,电流强度1~3mA,留针20min,1次/d,6次/周,共治疗2周。耳针:《难经》、《内经》有言:耳部和五脏皆有生理上的关联,因此刺激耳部的脾穴、心穴等穴位,可发挥补气养血、调脾益心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能正中病所,效果确切。《灵枢·口问篇》也有记录:“ 耳者,宗脉之聚也”。针刺耳部相应穴位,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对大脑皮质也有刺激作用,因此能调整大脑功能,改善失眠症状。眼针:《灵枢·大惑论篇》有言:“五脏六腑之精气均上注于目”。由此可见,气血供应方面,眼和脏腑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眼针治疗可促进局部病灶血流,改善缺血,可使患者的睡眠觉醒周期得以恢复,继而达到提高睡眠质量的效果。

3 典型案例

患者,男,67岁;初诊时间:2019年5月15日。主诉:失眠6个月。病史:患者3年前罹患脑卒中,经治疗,病情稳定。患者6个月前开始出现“睡不着、睡眠时间短”的症状,且近1个月症状加重。中医诊断:失眠。西医诊断:不寐。治法:通督调神。穴位取百会、神庭、人中、印堂、内关、合谷、太冲、神门,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后显露、消毒局部皮肤,使用28~30号“健卫仕”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百会、神庭向印堂方向平刺0.3~0.6寸,针刺印堂时以左手拇指、食指提捏皮肤,右手向鼻根方向进针0.5~0.8寸,得气后捻转,速率60 r/min,采取平补平泻法,维持1min;人中快速垂直进针0.1~0.2寸,不行针;内关、太冲、合谷直刺0.5~0.8寸,采取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神门直刺0.3~0.5寸,采取捻转平补平泻法;1次/d,留针0.5h,期间行针2次,6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述睡眠改善,睡觉时间延长。

4 总结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失眠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预后变差。因此,临床上针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而言,采取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及早予以治疗非常重要。针刺为中医常用的康复手段,其通过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可明显改善神经系统反应,达到舒筋通络、调脾益心、安神益气的功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确切,且无副作用,深得临床医生与患者的青睐。肖伟教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经验丰富,值得学习与借鉴。

猜你喜欢

印堂脏腑针刺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脏腑疏通术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
牛年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