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对策研究

2021-11-27刘梅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公共卫生心理健康

刘梅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99)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高聚集性和高流动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各方面都是较大的考验。2003 年的非典型性肺炎,2009年的甲型H1N1 流感,2020 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其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给人们带来了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关注点,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方面。高校作为人口聚集的重要场所,因其管理的特殊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确保常态化防疫需求的情况下,应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情况,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性,探索出适应大学生发展的心理干预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育积极心理品质。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重要意义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当代青年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其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期待,同时也肩负着历史发展的重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后,青年大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适应高校防控的需要,更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推进和落实。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

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社会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前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做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工作,培养大学生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大学生甄别身边的舆论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盲目的思想跟从,行动上跟风。更有利于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思想品质。

(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高校人才培养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高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以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案例为精神引领,树榜样,立楷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品质,调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心理状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保障大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专业学习中。

(三)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直接影响大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的水平、生活适应性等方面,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呈正相关。影响大学生自我效能的主因素为个体稳定的情绪、焦虑水平、归因方式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负性事件,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积极、自信、平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按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身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条件受限,人们优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当低层次的生存需求都受限制的时候人们的心理会出现多种不良情绪叠加的不健康心理。而大学生作为未完全走上社会的特殊群体,在“根基”不稳的状态下,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之际,其心理状态更要给予更大的关注。

(一)情绪认知方面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认知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突发性、未知性会让人们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也不例外。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会出现恐慌、担忧、焦虑、悲伤、愤怒、压抑、绝望等消极情绪,甚至对自身的身体健康问题认知会夸大化处理,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学生的自我心理免疫和调节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应激能力下降,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定的学习生活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表现出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状态。由于调节资源有限,大学生不良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调节,导致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力不足。

(三)行为心理表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期的封闭化或半封闭化管理和“非必要不外出”等有效防控措施给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外出报备、行程轨迹追踪、健康数据上报等必要的防控手段给推崇“自由生活”的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迫感。单调的生活轨迹和有限的心理调节资源大大地降低了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现的网络舆情、社交活动、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个人素养等方面的改变都会对大学生的情绪认知带来一定的改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宣传教育跟进不及时,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广度不够,行为表现关注力度不够,从一定层面上导致大学生不良情绪反应演变成心理健康问题。

(一)行为模式改变

目前,互联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从沟通交流到生活保障,从“停课不停学”到“保质保量不掉线”,网络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但是,在此过程由于部分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网络成瘾、晚睡晚起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大学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感知不佳等消极心理状态。

(二)生活环境改变

大学生是一个自由、朝气、阳光、活泼的群体,正常的沟通交流、校园活动、兴趣学习都是表达情绪、实现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径。然而,相对于常规的校园生活,不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期的居家隔离,还是常态化防控后的“非必要不外出”、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状态,都给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带来较大的改变。这些封闭或半封闭的学习生活状态给大学生“营造”一种被“约束”感和“压迫”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状态。

(三)网络舆引导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平台,更是信息高速转播的渠道。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于防控需要,大学生“线下”活动减少,“线上”活动增多,复杂、无序的网络信息、过度渲染的事件报道很容易夸大事件的影响力度,给大学生带来恐慌、无助、烦躁等不良心理体验。

(四)个体素养差异

高校一般会利用新生入学、期末考试前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跟进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初期,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防控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更加剧了此类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恶化。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对策研究

焦虑、恐慌、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管是居家网络教学,还是返校后常态化防疫管理,高校应积极帮助大学生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和积极心理品质提升,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净化网络舆论环境,构建学校教育体系。

(一)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与个人的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工作绩效呈正向关系。因此,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是获取以父母、朋友、同学、教师等关系网络内的正向感受,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大学生维持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畅通师生沟通渠道,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帮助大学生在社会支持系统体验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以悦纳自我、接受他人、人格完善、热爱生活等良好特质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为主,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同时,根据防控需要,建立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级”心理预警机制,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健康水平“三级”育人目标,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确保大学生平稳度过。

(三)营造家校协调育人氛围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最初的“沃土”,父母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导师”,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家庭、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部分,应加强家、校沟通,采用电话、网络等家访形式,加强沟通交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信息共享,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优化网络舆论环境

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互联网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快速接受信息的重要平台。然而,大学生对于快速传播、复杂无序的网络信息还缺乏较强的甄别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期,网络成为信息“扩音器”、“发酵场”。在此背景下,高校应第一时间抓住网络宣传主阵地,利用微信公众号、官网主页等平台,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需要,开通“线上”咨询热线,搭建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宣传教育平台,通过优化网络推文内容,开展防疫知识学习、线上征文、有奖竞答等活动深入了解事件发展方向,实现大学生“稳思路”、“平心境”,以积极的心理品质投入全面发展当中。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重要时期,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帮助大学生正视问题,提高耐挫折能力。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应将“危机”变“转机”,制定问题预警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育人氛围,帮助大学生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直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各种困难,夯实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升学习能力,为打赢“战疫”提供有力的心理健康保障。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公共卫生心理健康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