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

2021-11-27刘汉玉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生态

刘汉玉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不同时期我国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坚持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目标是恢复国民经济,此时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改革开放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持续探索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提出很多适合国情的新理念新观点,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进入了快车道。新中国70 多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演进历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经历了确立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几个发展演进阶段,展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

(一)确立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

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带领党中央就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就此拉开我国环境保护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1]的口号下,工农业经济快速恢复的同时环境破坏等问题暴露出来。毛泽东认识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他指出“人去压迫自然界,拿生产工具作用于生产对象,自然界这个对象要做抵抗,反作用一下,这是一条科学。”[2]他提出了一系列节约资源、优化环境的措施,如实施计划生育来平衡人口压力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倡导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等资源节约方式。1973 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大会确定我国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标志着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发生重大转变,这是新中国环境保护工作迈出的关键一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应同人口、环境、资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不但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还要努力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保护环境,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3]。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约束。1983 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2 年我国率先制定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提出我国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战略。1994 年国务院印发《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方案。十五大报告分析了我国人口数量多、自然资源总量少、呈现出占有量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提出必须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在于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辩证思维的方式处理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着眼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重视生态修护,将实施可持续发展置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新世纪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呈现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的特点。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从党的事业发展的全局角度来把握和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更为深刻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具体地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实现全面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和谐发展的科学之路。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在生态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深刻体现。在党代会政治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同时强调“我们必须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4]2005 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把建设“两型社会”确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任务。这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上升到了建设“两型社会”的高度,翻开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一页。

(四)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期盼更舒适的居住环境,追求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不断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大目标。习近平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5]他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些充满辩证思维的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表明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化。“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6]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大后国务院相继印发“大气十条”“土十条”“水十条”等法规,加快制度法制创新,用最严格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使制度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十九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这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的实践经验

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每一次历史演进都与当时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联,更与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入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经过70 多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社会存续发展的自然基础条件,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依赖于人与自然的良好互动关系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可能。人类面对自然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有限度的,不是随心所欲,单靠破坏生态和透支自然资源换取的经济增长是一时的。从发展与保护的对立到有机统一再到经济深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相互促进、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中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把握逐步提高。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二)运用系统化思维方式

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与善于运用系统思维紧密相关。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着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多层次的系统性、全局性关系网,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不是独立其外,而且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善于运用系统化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同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界进行改善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将生态要素不同方面作为有机整体来考量,摒弃围绕个别生态要素简单治理的被动方式,统筹协调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综合治理,把握几大关键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是需要广大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伟大事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实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幸福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持续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前所未有地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认识高度和实践深度,激发人民投身环境保护的热情,提升公众自觉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让人民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健身的推进者和受益者。

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的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领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具有重要价值意蕴。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国正确处理环境问题,化解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深刻把握我国生态事业发展新形势基础上,探索人类走向生态文明之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要通过解决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不平衡来实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生。“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7]马克思认为要从人类实践活动出发去阐释人与自然矛盾的产生,并通过实践解决这一矛盾,实践是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习近平提出的“两山论”和“生命共同体”理念不仅融入了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而且以更加凝练的方式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二)提供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但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治理任务仍然艰巨,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新中国70 多年探索实践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热烈。我们要更加重视生态保护,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改革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逐步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动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建设。

(三)推动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发展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联系日益密切,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生存家园,生态危机治理也不是某个国家的单一问题,早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建设生态文明直接关系人类未来。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生态治理中彰显大国的责任担当,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多边主义,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凝聚合力与世界各国共谋美好未来,为全球生态安全积极贡献力量。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一直以最大决心和最坚决的态度治理生态环境,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生态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