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行企校”协同育人的会计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7唐亮于广敏孙文学张建峰
唐亮 于广敏 孙文学 张建峰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2019 年2 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 条”),对职业教育做出了顶层设计。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正式发布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到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促进经济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传统专业进行综合改革,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以此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期会计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人工智能被引入到会计工作后,初级会计工作岗位势必减少,使得大量会计人员不得不进行转型,行业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专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反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相应改变和适应仍然比较缓慢,专业课程体系落后于行业技术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新需求,导致学生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财务转型和职教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两项重大变革,需要高职院校充分结合最新信息技术设置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坚持“三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会计专业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会计专业目前已成为高职院校开设数量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由于自身特点和办学条件所限,其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仍相对薄弱,并且受技术变革冲击影响较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推进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虽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部分已经进行了校企合作,例如引企入校、订单式培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受制于会计专业特殊性、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和企业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影响,导致校企合作内容单一、合作流于形式;一些高职院校基于产教融合的会计专业建设仍然困难重重,存在着政府参与不足、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没有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另外,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财会领域正在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未完全体现出“财务数智化”的内容,导致学生所学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如何将大数据技术融入专业教学也因此成为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一。
三、构建“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
(一)“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含义
“政行企校”的“政”是指政府、“行”是指行业、“企”是指企业、“校”是指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四方联动合作、协同育人,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职教命运共同体,并在此运作机制下有效实施人才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曾提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发展目标。在此 目标引领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并在一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取得了具有特色的典型经验。
(二)“政行企校”协同育人的意义
职业教育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进步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同。在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下,可以有效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同时应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和行业需求,联合培养服务地方、行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协同育人,并形成职教命运共同体的模式下,实现了资源共享,创新了人才培养方式,打通了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建立了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最大限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政、行、企、校四方共赢。“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是深化职教改革、破解校企合作困境、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动职教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在当前会计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必须适应新的岗位人才的需求变化,教学重心由初级会计向智能会计转变,培养在智能财税环境下能够“精财务、知业务、善工具、懂管理”的“财务数智化”人才。以我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在新专业目录公布之后,我们请财政和税务部门、会计行业协会、代账公司共同参与修订了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职业教育“十个对接”为引领,构建了“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四方联动、分层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三线融合”和“四项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联合企业专家共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加强了对会计专业建设的指导,深化了产教融合。为适应“大智移云”时代下会计发展的新形态,我们以优化课程体系为突破口,在财会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Python 语言、RPA 财务机器人应用、大数据财务分析、企业管理咨询、财务共享服务等新课程,同时强化了管理会计和会计信息系统类课程,以管理思维贯通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将会计新技术和新规范融入课程内容中,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2.合作共建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职教20 条”中明确提出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并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我院会计专业从服务地方五年行动计划入手,从而与市财政局和市税务局建立了合作共建、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并与会计行业协会及业内知名财税公司合作共建了校内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形成了“四层递进、项目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学生在设备先进、训练体系完善的实训基地中,通过认知实习、仿真实训、全真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实践锻炼,并将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和岗位操作引入实习实训中,以工作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学中做、做中学”,从而使学生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增加了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全真实训中,我们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的现代会计产业学院,把代理记账公司搬进学校,将会计综合实训直接放到代账公司进行,学生可以在真实会计工作场景中完成财务共享服务,并进行真账实操,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通过这种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技能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最终促成学生向会计专业人才发展的思想与素质的转变。
3.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也强调要“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深化教师改革也成为“三教改革”的根本。然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还存在着企业实践经验不足、新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信息化教学水平偏低和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我院会计专业在教师改革与团队建设实践中,基于“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模式采取了如下方法:
第一,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方式。“走出去”是将专业教师分期分批送到合作企业进行下厂实践,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请进来”是聘请企业专家和高技能会计领军人才共同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并通过校企共建的现代会计产业学院,形成“双主体”育人,既带动了学校教师实践业务能力的提升,又促进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相互学习和相互融合。
第二,建立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以项目驱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先后参与了税务局的“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税务筹划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和培训等活动,并得到好评,有力提升了教师团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第三,积极参加技能竞赛活动。我们对接企业会计岗位标准,以各类技能竞赛为载体,通过参加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比赛、指导学生技能大赛等方式,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将比赛成果中的新技术和新标准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提升了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认知与应用能力,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改”,并最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