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
2021-11-27黄小海钱洋洋张雨璇贲恒桐蔡旭
黄小海 钱洋洋 张雨璇 贲恒桐 蔡旭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因此新闻宣传工作也日渐受到重视。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建设高校文化、培育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学校形象、培养学生能力、推动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本文基于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力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新路径,力求实现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传播。
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闻宣传工作缺乏宣传力
新闻宣传是校园文化和舆论引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进行有效地新闻宣传,成为了部分高校亟需解决的难题。在普遍高校中,均存在宣传内容过于单调、政治色彩过于鲜艳、说教的口味偏重的现象。比如在某些校园网站,清一色地刊登着某某学校或学院的领导讲话,相关会议报道,而像学生和教师真正在意的、社会和家长真正关心的校园生活、学校合作、教研活动等却很难找到踪迹。这种宣传方式,很难引起校内和校外人的关注。久而久之,这也会导致学生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内容的兴趣度下降。
首先,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一般都伴随着任务性,所以,大多数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往往都是在被动中进行的,都是来什么任务做什么任务、来什么活动做什么活动、来什么新闻稿就刊登什么新闻稿,缺少从新闻中提炼出经验、教训及总结的过程,长此以往,新闻宣传工作就演变成了一项应付式任务,宣传效果自然也随之下降。
其次,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宣传能力也是影响宣传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中不乏非专业性老师和学生,部分新闻工作者不具有敏锐的宣传嗅觉,不能把握住珍贵的宣传时机,且所写的新闻内容品质不够高,品质是流量的来源,没有优质的内容,单靠叙事性宣传是抓不住读者眼球的。
最后,宣传手段单一也是影响宣传效果的一个主要方面。当下自媒体行业的崛起成了焦点,直播、短视频、微博也成了新时代的宠儿。但有些高校,没有选择与时俱进,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其宣传内容浏览量少,宣传成效大打折扣。
(二)新闻宣传工作缺乏创新性
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在现如今的形式下显得格外重要。近日,河南暴雨让全国人民揪心不已,不少高校在暴雨来临后的24 小时内就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出对受灾学生进行补助的通知。由此不难看出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新闻宣传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高校大部分都会设置新闻宣传部门,然而,随着各个高校新闻宣传的发展,一些潜在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为何高校的新闻宣传逐渐“同质化”?为何看不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另外,高校的新闻宣传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高校官方账号发布的各类新闻或推文,大都以科研成果、会议纪要、时政要闻居多,所以写出的稿件难免“千篇一律”。
(三)新闻宣传工作缺乏积极性
在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者之中,高校大学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亦如此,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一些属性则必然会给新闻宣传工作造成一些影响,而影响也表现在积极性上。一方面,有些高校大学生在承担工作时不积极,他们工作上被动接受,更有甚者找托辞逃避工作;部分学生在现场活动中不积极,他们难以具备专业新闻人的素养,往往因怯场而羞于主动直面现场拍摄照片与活动视频,从而获取不了最佳现场的新闻信息;在履行任务过程中部分学生往往表现出“惰性”,时常出现完成任务拖拉、卡在截止时间完成、应付工作等情况。这样缺乏积极性的行为必然会造成其宣传质量的不佳。另一方面,高校新闻宣传缺乏积极性也体现在新闻接收群众身上。在当今“泛娱乐时代下”,高校师生对于信息的关注逐渐偏向于娱乐化、快餐化,诸如“饭圈文化”之类的新闻信息,往往能吸引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的目光,他们便会投入更多的关注,自然校内关于教学、活动、课程等相关新闻的关注度就会下降。
(四)新闻宣传工作缺乏制度性
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普遍存在编辑、审核和发布制度不健全的情形,大部分的审核流于表面与形式,并没有一套完整且标准的审核制度。首先,有权限发布新闻的管理人员过多且素质参差不齐,既不利于统一管理,也会使得新闻的整体质量以及权威性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时常发现同一件事情,多部门发布且新闻内容还不对称的情况。其次,人员培训和团队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培训不成体系。大部分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有限,大部分都是以“老人”带“新人”的方式进行培训,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各人的掌握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造成新闻宣传团队内部人员工作质量以及水平差异较大。最后,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方面也是不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照片以及视频都是由学生创作,因此要保护高校大学生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了从其他渠道进行盗用图片或视频的情况,如果不加以把控,会对新闻的严谨性以及权威性造成威胁,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侵权现象。
二、解决办法
面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主动反省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让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更加完善,充分发挥其在高校中的作用。
(一)强化校内资源,加强部门管理
第一,要想提高宣传力度,就需要先将校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将那些师生真正在意的、社会真正关心的东西展现出来。加强校园文化与新闻宣传工作的联系和互动,在两者结合的条件下继续探索,发现更多有利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道路,这样不仅能扩大新闻宣传工作的优势,还能引起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的关注。第二,由于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流动性很强,对于刚加入新闻团队的新人,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考核方案,通过实践以及年度总结对成员进行全面考核,及时发现成员对专业知识的欠缺,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指导。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性,从而保证团队的基本水准,进而提高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第三,高校新闻宣传部门负责人应针对本学期的基本工作内容构建一个时间框架结构,对临时性和阶段性的重要活动做好明确规划,确保每项工作结束后后续事项及时完成。第四,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善于从每次宣传过程中汲取经验,争取在下一次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使高校新闻宣传部门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动力的部门,也能成为一个锻炼师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平台。
(二)紧跟时事,放眼未来
高校的新闻宣传部门应在保证新闻宣传的及时性与真实性的同时,制作有创意的封面、文案或者标语,并把图片、视频、音乐等和文字结合起来,最大可能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让新闻更容易被传播。例如,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当杨倩夺得首金后,大多数公众号清一色采用“杨倩摘得东京奥运首金”的标题,而人民日报官方公众号却另辟蹊径,采用“东京奥运会奏响的第一首国歌,是中国的!”为标题进行报道,让人眼前一亮,大大提高了阅读量。这样以适当创新新闻标题的方式,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高校新闻宣传部门也需要不断地去更新和发展,所以不仅要继续发展学校官网,更要让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数字媒体平台齐头并进,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多方式、多平台进行宣传报道,不仅可以满足高校学生对信息的需求,还能将高校的声音放大到社会,让新闻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如高校新闻宣传部门可以利用现在火热的短视频作为校园宣传环节的一部分,比如拍摄短视频定格校园风光、记录校园生活,这样不仅吸引了校内学生的目光,同时也会引起社会外界的关注。
(三)内外结合,调动新闻宣传工作者积极性
一方面,要对高校师生进行相关新闻宣传理念的教育,提升其对高校内有关教学、活动等新闻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对于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高校师生的教育,可结合当下较为主流的多媒体运营号的实例——如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抖音的“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等,如此不仅仅能培养对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兴趣,同时可以在理论学习时指导其借鉴其新闻宣传的方法,以此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加强新闻理论教育的同时,也应注重把握新闻宣传工作者职业思想与素质的培养,作为新闻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时刻谨记职业素养,对新闻工作加以强烈认同,拒绝因消极工作造成新闻传播延迟或有违真实的现象。只有拥有这份工作的职业认同感,才能更加重视新闻工作,进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最后,高校可适当设置一些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奖励措施,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者的积极性,让师生有激情、有活力地工作,让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开启团队合作模式,最大限度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力。
三、结语
综上,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活动,高校中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的相关人员亟需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宣传力、激发创新力、提高积极性、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已刻不容缓,这样才能让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有助于师生,反馈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