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融入公安院校美育教育的思考
2021-11-27胡启伟
胡启伟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近年来,社会各阶层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重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创新等方面也开始关注起来,物质文化遗产仅仅是古人留下来的文化产品,与我国的公安院校进行融合,也可以获得很好的美术教育的效果。如果将公安院校的美术教育课程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的融合,其获得的效果不仅能够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顺利推进,又可以弥补我国当代大学生在民族文化上的缺失。如果想要打造一支专门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安院校美术教育的队伍,就需要建立一套交叉性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在设置课程的时候,需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吸取其中的理论知识,从而获得实践成果。其次,在对现阶段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的时候,可以通过沉浸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美学价值。除此之外,我国还需要优化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
一、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我国上下有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核心地位,也是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公安院校的美术教育课程中是一种对于美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也是一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我国公安院校的美术教育课程的不断融合,我国在美术教育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帮助大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其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是很大的,也就是说,这两者的结合,一方面能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大学生民族文化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缺失。
(一)以非遗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公安院校开设的美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培育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校来说,立德树人是整个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学校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在不断地提高,在整个国际社会中也占据着很大的地位,我们也需要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树立文化自信心,才能够在整个国际上处于屹立不倒的地位。在公安院校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美术教育课程,就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上与国家产生共鸣,从而树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上下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沉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一方面表现在与公安院校的有关课程进行融合,让现阶段的大学生更多地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获得文化修养方面的提升,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以非遗文化拓展美育课程资源
我国的美术教育课程所具备的资源包括的校内的教学场所以及校外的实践场所,除此之外,还有相关教材以及网络资源和历史文化传统,民风民俗等等。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术教育课程的时候,首先应该将公安院校的课程教学目标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将课堂所需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的内容与文化相结合并进行转换,让学生树立更高的审美情趣以及,思想品德再来说能够帮助公安院校建立更加多维度的研究空间。除此之外,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研究的同时,还可以在校园内设立一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工作室等等,推进文化遗产美术教育课程进一步融合发展。
(三)以非遗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这个人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让处于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从化上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且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从而筑牢中华文化的根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的是其所处的特定的地域范围,以及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所表现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所属的社会群体表达出来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思想文化习惯,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情怀。
(四)以非遗文化提高审美水平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形态有着很强的民族文化特色,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功能,就是审美功能,例如在进行戏曲表演以及民间剪纸树等等的时候,能够很好地表达,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和审美等功能,我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安院校进行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公安院校的课程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不同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的同时,还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拓宽审美的视野,达到美学教育与教学体系共同成长。
二、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课程的具体对策
(一)内培外引,打造混合式美育课程师资队伍
美术教育是一种交叉性的学科,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基础和足够扎实的知识体系,才能够进一步适应我国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标准。在进行校内培养以及校外评选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师队伍的配置和素质进行高度的检测,首先可以根据我国公安院校的师资力量所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计划性的引进人才,再对我国的教师组织开展针对性的研讨会和培训会,从而将社会和其他院校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其次,还可以组织教师去到其他的院校进行观摩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然后要认识到公安院校所设专业的不同特点,并在校内选拔出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并选择针对性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最后就是引入校外的美术教育教师,来到学校进行兼职工作,也可以引进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来开设相关的讲座和课程,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术教育课程相结合。
(二)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建设交叉融合的美育课程体系
在设置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时候,要将培养学生审美和民族文化为核心目标,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也可以将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通识课相融合,再将音乐,美术,舞蹈等等方面的课程,作为学校的修课程,从而突出民族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优势。在进行美术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首先选取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艺类课程和传统艺术课程等等方面的课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到美术教育课程中去,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创造力
一个优质的美术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理论教学方面的,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公安院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也需要将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相结合,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融入非遗教学内容,从而为非物文化遗产与美术教学的融合而服务。进行全方位的美术教育课程,能够让学生深入的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特色,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巩固深入的进行研究,从而学习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最终推动相关方面的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就是传统文化中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和智慧结晶,与现代相融合的一种方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美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文化素养的提升。
(四)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美育教学模式
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时候也要对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才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其中较为可行的就是发展数字化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对各类的文化资源都进行充分的利用,还可以建设一套质量较高的美术教育慕课课堂,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进行实践课程的时候,也需要对工作室进行参观和研究,才能够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实践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的时候,美术教育课程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因此,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开展在线课程的相关建设,将更多的网络资源投入到美术教育课程的建设中去,并且设立一些专项的经费,这样就能够进一步调动从事美术教育这一方面的教师的积极性。只有将现有的资源和信息都掌握在手中,打好足够的基础,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美术教育课程线上教学的不断发展,最终推动美术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工作中去,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术教育课程相结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以及美术教育课程的发展和创新,让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美术教育的网络资源。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也能够进一步提升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沉浸式教育教学模式,助力非遗美育推广
进行沉浸式的美术教育教学,能够进一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推广和实践,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鉴赏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美学价值,在进行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办,让校园文化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风土文化的产物,它所包含着的是当地文化和历史多年的沉淀,让美术教育课程与地方的历史文化进行结合,能够营造出一种十分独特的教育氛围。
(六)优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
美术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确保他们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实施过程等方面的考评,一定要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注重分数和结果,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进行集和整理,并对他们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