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2021-11-27张钦李莹王程宇任钦勇张炜晨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林业资源生态

张钦 李莹 王程宇 任钦勇 张炜晨

(吉林省临江林业局,吉林 临江 134600)

引言

在新时期,加强林业生态保护至关重要,但从现状来看,林业生态保护存在布局不合理、科学技术应用不足等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林业保护修复工程的进度。需要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措施,对现有问题实时规避,从源头消除隐患,为林业资源可持续夯实基础,提供多角度的保障。

一、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的意义

从现实了解到,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影响深远,该工程开展质量决定着未来生存环境的优劣。森林系统由多种元素构成,森林是其中最核心的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森林保护,站在全局的角度,可以改善森林环境,充分保护林业资源,优质和长效发展林业经济,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较长时间内,经济建设属于我国关注重点,大力发展经济,虽然可以改善生活状况,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但也诱发了环境问题的加重。面对紧张的环境污染局面,开发和保护林业资源变得刻不容缓。目前,在我国西北地区,已经出现了荒漠化现象,并且最近几年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针对荒漠化问题,急需进行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运用核心技术,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从而变相促进经济发展[1]。随着环保意识提升,人们对林业资源保护有了全新认知,并开始重视修复工作。尽管如此,依旧存在落后的人群,这些人思想观念陈旧,经常会出现乱砍乱伐等行为,导致生态环境失衡。除此之外,在修复林业生态阶段,也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合理的管理制度相对缺乏,专业化的技术队伍尚未形成,这些潜在问题都是林业生态保护的薄弱环节,需要高度重视。

二、林业生态修复保护表现出的不足

(一)传统的林业布局有待改善

从现实工作中了解到,林业生态修复影响深远,想要确保理想效果,需要结合实际,从本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入手,对林业布局科学规划。但从现有情况来看,林业发展布局不合理十分普遍,这种先天的缺失,会让林业发展失衡,让林业开发和种植出现严重的不协调。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让林区面积退化严重,如果只是采取小面积的林业种植,很难确保生态修复作用的发挥。总而言之,当前林业环境的保护,属于进展比较缓慢的状态,不得不引起重视。

(二)管理制度缺失严重

过度利用林业资源,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现实中,资源的过度利用,会加剧林业环境失衡,从而诱发荒漠化等系列问题。如果本身林业资源有限,再加上严重的资源开垦,林业资源会逐年减少,加剧生态失衡。通过研究发现,林业生态环境作用极强,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在现实工作中,森林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元素,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工作中,缺乏森林保护意识,将会诱发严重资源浪费问题[2]。同时,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运用,不科学的房屋建造等,会促使森林面积减小,让环境进一步失去平衡。针对上述问题,虽然地方出台了政策,对现有资源实施了保护,但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并没有完全制止类似上述的森林破坏行为。

(三)科学技术应用不足

结合现实情况来看,林业生态修复和保护想要取得理想效果,需要凭借技术的支撑,只有运用先进技术,林业生态修复才可以得到保障。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了技术的依托,或者技术利用不到位,将会弱化林业保护的效果,导致林业生态修复实效性降低。实际上,在工作中加大科技投入,高质量进行林业生态环境修复,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还可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但进行综合评估后发现,目前林业技术队伍有待完善,专业知识比较薄弱,工作中只会利用传统方法,无法对林业资源充分、优质开发,因此造成了开发效率较低的现状,环境保护效果甚微。总的来说,林业生态修复工程还需要较多的技术投入,同时发展进度也需加快。

(四)人员素养有待提升

森林资源保护,离不开人员的维护,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在工作中,森林的保护管理,要有强有力队伍的带动,但从现状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基层技术人员不具备综合能力,队伍比较薄弱,不仅人员配备不足,一些林业人员还同时兼顾其他工作。这样的工作安排,会让从事林业保护工作的精力有限。另外,频繁的工作调动,也会让整体团队技术力量薄弱,从而提升森林保护难度。在工作中,一些新上岗的人员,在还没有了解工作实质的情况下,就被安排从事工作,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同时工作态度也并不是十分积极主动,在森林保护工作中,人员能动性被限制,从而弱化了森林保护效果。

(五)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除了上述不足之外,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也将严重影响林业保护的进展。森林作用显著,作为自然生态环境中核心要素,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等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防风固沙和气候调节。在实际工作中,林业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积极落实,想要确保预期成果,一个核心保障就是要加大宣传。实践表明,要重视林业资源的宣传,强化生态保护意识,确保宣传落实到位,搭建起完整、健全的林业保护体系[3]。同时注重监督机制的完善,通过制度合理的制度,严禁生态破坏行为发生,力求经济和生态效益平衡。

三、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具体措施

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相对复杂和全面,涉及因素较多。想要确保理想效果,需要综合考量多项要素,采取优化措施,提高林业生态保护合理性。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合理调整林业布局

针对前文中提到的,林业生态保护修复中林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结合实际,合理发展林业产业,提高产业效能。开展林业生态修复,需要实事求是,强化保护工作的效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多种不确定要素,实现林业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多角度促进、融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林业部门的),协调好各项关系。研究发现,林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不仅可以全方位保障生态效益,还可以同时显著提升经济效益水平。基于这样的前提,林业修复保护工程中,需要牢牢把握住关键点,修复与保护同步进行,结合林业产业现状进行升级优化,在现实工作中做好林业修复,合理、优质发展经济,确保经济和林业修复的一举两得。

在此阶段,采取的措施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惩处乱砍乱伐。以科学的方法以及态度进行林业开发,确保林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在工作中,需要掌握本地林业发展特征,科学发展林下经济,采取合理措施,保护好林草资源,从源头杜绝违法采伐行为。在工作执行期间,对于违法破坏行为严格处罚,充分挖掘林业资源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发展林下养殖业。实践证明,借助这样的方式,利用林业资源的同时,小型生态圈也能够建立,从而促进生态平衡发展,避免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整合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现实工作中,以旅游业为主,实现多种产业协调发展。之所以要发展第三产业,是因为第三产业体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微乎其微。例如: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属于当下比较流行的项目。这类生态旅游产业比较适宜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域扎根。同时更是要保障交通便利,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合理、稳健带动经济发展,在促进经济的同时,对林业资源的再利用平稳推动,从而实现保护目的[4]。在具体工作中,也可以在植被覆盖相对稀少的地区种植花卉等,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确保生态环境多元化以及健康发展。

(二)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

在现实工作中,科技是重要的依靠,需要想方设法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林业生态系统,注重生态系统的修复,采取先进的修复技术,合理改善生态环境。在多种技术手段保障下,减少水土流失,努力做好防止洪涝和荒漠化的各项工作,优化林业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开发林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自我修复能力。通过了解发现,森林本身修复能力极强,在修复期间,只要控制好砍伐践踏等破坏性行为,确保足够的修复时间,森林的自我修复便可以达到较高的程度,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基于这样的前提,可以设置林区封闭期限(封闭保护期),针对林业经济区域,实施开放时间和封闭时间科学设置,促进系统自我修复,发挥林业资源的价值。另一方面,寻求技术依托和保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强化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效果,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发现,林业生态修复相对复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因素较多。在工作中,可以巧妙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全力打造智慧平台(有关生态系统的),按照“一林一档”等核心原则,合理划分区域责任,并对责任归属明确,在此基础上,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为了强化工作效果,可利用高科技技术为辅助,对林业生态环境开展完整性的实时监测,在多项措施开展的前提下,随时关注林区的发展,了解具体的情况。在现实工作中,一旦有危害林区环境的行为,需要从源头进行制止。另外,深入研究林业生产技术,采取优化措施,提高林业管理水平,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培育新的林木品种,确保林木品种的生存质量,缩短林木生长周期,采取合理措施,促进林业资源生长,实现最佳的林业修复保护目标。

(三)完善生态保护制度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完善生态保护制度。在制度的保障下,减少林业生态环境难以避免的问题。实践证明,想要让生态保护平稳推进,就要建立科学且高效的林业生态管理制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具体措施如下:一方面,制定林业资源保护相关条例,比如林业抚育管理措施等,定期实施抚育管理,增强资源保护力度。在抚育管理阶段,需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规范使用农药,坚持绿色无公害处理,采取生物防治方法,确保良好的保护效果。另一方面,人员管理制度要落实到位,制定合理责任制度,对人员进行考核,并在晋升标准中增加考核的内容,借此提高人员积极性。

(四)组建专业技术队伍

从当前现状来看,林业生态保护进展十分缓慢,其中重要因素在于高素质技术队伍的缺失。针对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的困境,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可以两方面加强。一是,组建并充实林业技术队伍,不断提高招聘门槛,优化林业技术队伍结构,在现实工作中,给不同的地区分派性质和专业不同的技术人员,通过人才梯队的搭建,不断提高保护水平。二是,针对林业保护当前问题,定期组织和开展培训。在培训环节中,注重灵活运用新的林业修复技术,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合理落实培训和教育,将先进理念传递给林业技术人员,将“科技护林”目标完美实现。工作中,利用科学技术支持与完善林业生态修复工作,为可持续发展助力。

(五)强化生态保护意识

在现实工作中,需要加强宣传,想方设法强化人们生态保护意识。从实际了解到,林业生态修复涉及因素较多,该项工作和林业资源保护同等重要,是关乎人类发展的生命工程。其高质量的落实,不能仅依靠政府部门,而是要搭建平台,鼓励全社会参与。在工作中,人人都需要具备出色的生态环境意识,合理减少环境的破坏,从源头保护林业资源。在引导公众的阶段,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舆论作用,借助多媒体等渠道在全社会范围内,对林业保护的重要性集中、反复强调。在现实工作中,可通过多种渠道灌输知识和开展教育,比如电视、广播等,并搭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通过宣传平台的搭建,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在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反复强调林业生态修复重要性,不断改变群众的观念,提高群众认知水平,借助合理宣传渠道引导公众开展林业保护,从源头减少乱砍乱伐现象,发展可持续产业,切实落实好环境保护。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优质发展,林业生态环境作用更加凸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由于以前过分注重发展经济,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相对薄弱,导致林业资源被破坏。基于新的经济时期,需要综合提升林业生态修复力度,通过多项手段,例如:开展宣传、组建人才梯队、完善管理制度等,有效开展林业生态修复和管理,确保实现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业资源生态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我给资源分分类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land produces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