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品质量管理中风险评估的应用

2021-11-27王喜红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制药药品风险管理

王喜红

(大连雅立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620)

在我国药品质量检测工作全面与深化开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市场上流通药品的潜在风险予以了更高关注,为避免药品流通时对药品服用者产生危害,需要基于药品出厂前做好药品的质量控制,从而降低因此所产生的药品质量风险。因此,药品生产企业需将质量风险管理融合于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既要做到药品的评估与管控,也要做好沟通与审查。而药品质检人员担负着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需要通过药品质量管理中风险评估工作的高效开展保障民众的用药安全。

一、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分析

(一)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内涵

药品风险管理这一理念是进入21 世纪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药品质量管理部门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而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颁布了《符合制药GMP 法规要求的质量系统》,而后结合时代发展要求逐步修订进而形成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作为过程十分系统的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通过科学评估、合理控制、有效沟通、严格审核等多个环节规避药品生产环节中存在的质量风险。基于风险管理对药品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查找,通过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实施实现药品质量优化,从而规避药品风险。

(二)制药企业的质量监管职责

自药品研发至退市的整个过程中均要实施风险管理。作为源头的制药企业,更要肩负起药品质量管理的职责,应于药品研发时深入了解与分析药品的特性,并在这一特性把握的基础上探明制药过程中所有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通过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判断对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预测,并结合风险大小确定具体的风险控制资源投入量,选择适合的风险控制方式,从而在民众用药安全性提高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药品风险。

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主要阶段

(一)新品研发阶段

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要将风险管理融入其中,需要以国家有关药品质量管理的律法规定及本企业的药品研发要求为基准,生产出与法律及要求相契合的优质药品。要针对新药的研发展开定期化的风险评估,并要及时评审药品质量风险。风险评估过程中,应将药品潜在危险的分析作为重点,并要注重于识别药品所产生的危害。风险评估阶段,则需在新知识了解、新标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监察风险管理过程,还要对药品研发结果展开严格的质量风险审查。

(二)新品生产阶段

药品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药品含量超出预定标准、产品质量不过关、产品生产过程存在风险隐患或是生产要求变更等诸多情况,因此,新品生产过程中,也要确保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将药品含量超标检测作为重点,并要严格审查药品生产面的潜在风险,还应及时了解生产要求的变化情况,从而保障新品的安全与优质生产,避免质量达不到药品出厂要求或存在潜在危害的药品流入到市场,从而减少对药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所带来威胁。

(三)新品监督与变更阶段

新药品完成研发后,也要注重于其后续的质量监督与管控,要对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存在的质量问题展开全面的风险评估。在药品质量变更之时,要完整保留所有相关资料或文件,要将投诉信息、相关数据均纳入产品风险管理文件的保存范畴。同时,还要结合用药者、用药环境展开风险评估分析,在特殊情况下,即便已完成了风险评估,可能还需要重新进行数据收集,并以新获取的数据信息为基准展开二次风险评估。

(四)药品风险管理中主要应用的工具

药品风险管理中,常会利用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简称FMEA)作为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此种FMEA 失败模式可更加规范性地完成药品设计阶段、药品生产工艺流程阶段中所潜藏的失败风险识别。此种模式的应用,需要以当前所获取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历史产生的数据,根据以往的风险管理经验,针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潜在失败展开风险分析进而确定可能产生的风险值。FMEA 失败模式应用时,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是系统失败模式分析,二是流程失败模式分析。

三、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药品质量风险的评估,是要对药品使用用户的合法利益进行维护,依托科学的知识进行风险的有效管理与控制。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经历风险的评估、控制、审查及沟通四个阶段。

(一)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的含义。药品质量风险评估,顾名思义是系统性进行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事件及严重后果的分析。药品所获利益及其所产生的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药品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风险严重程度、风险是否持续、风险能否逆转、风险发生概率几方面风险本身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药品所能产生的收益进行评估。药品风险评估应将药品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判定,而风险评估中所收集的证据质量高低则是这一因果关系确定的关键因素。

2.风险评估的步骤。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要分成三步,由于药品质量风险的评估以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分析、失败概率分析以及失败引发的后果分析作为重点,因而风险评估时需要组建涵盖研发、生产、质检、法律等多个专业人才的评估队伍,并且风险评估的主管要深入把握风险评估的内涵,从而确保风险评估工作的高效与优质开展。

3.精准辨识风险。制药企业应参考大量的资料及文献,了解风险的特征,确保药品质量风险的精准辨识。一要对权威专家的风险识别观念进行分析,从而对自身技术资料不足、理论水平有限的弊端进行弥补,增强风险识别过程的有效性。二要参照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基于药品理论对药品生产环节可能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判定,如片剂生产时的压片工艺、混料工艺,还有药品杂质去除工艺等均属于与药品质量风险关联较为密切的工艺。三要结合以往药品生产时出现的数据偏差对质量风险进行预测。四要以产品控制指标作为识别依据,以药品质量风险评估要达到的控制目标为基准,通过逆向反推排查分析药品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确定药品风险。如无菌输液药品生产中要明确无菌这一控制目标,可据此判断灭菌前生物负荷数、灭菌过程质量控制便是可能影响质量风险发生的因素。五要以药品生产者及药品使用者所关注的指标为依据实施质量风险控制。

4.定量化与定性化分析风险。药品质量风险识别出来后,通常是利用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通常是评估分析风险流程的严重程度,还要对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检测概率展开分析,并结合不同类型风险的发生情况评定这三项指标的具体分值,而后以制药企业的具体情况为依据,从中筛选出符合自身可承受能力的分值,再将这三个评分指标做乘法,从而对各个风险流程的风险情况进行确定,进而明确风险等级。风险程度评价的分值设定应为1 至10 分不等,其中影响不大、发生概率低、易于检测的风险可设定为1-5 分,根据各个指标的具体情况取值。会导致受伤、发生概率低且检测概率为中等的记5 分,存在暂时伤害、发生概率中等、检测概率低下的风险为6 分,7-10 分是会造成严重伤害、永久伤害或易致人死亡,但发生概率较高并且难以检测出来的风险,也需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为不同的分值。

(二)风险控制

药品质量风险检测的意义在于对可控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控制在较小范围之内,具体的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点:1.控制可接受风险。制药企业应根据已识别出风险的可接受水平进行风险处理,若风险水平自身可接受,应将对风险程度的控制作为重点,通过相应举措将风险控制在相应范围内,避免风险进一步恶化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危害。2.消除或降低不可接受风险。若是已识别出的风险不在制药企业自身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要对其能否消除或降低进行判断。如果风险难以消除但可降低,可选用适合的措施进行风险削弱,从而保证用户用药的安全性,尽可能降低可能引发的药品质量风险危害。3.协调风险与利益及资源之间的关系。通常在制药企业控制风险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资源,并且二者之间是成正比的关系,即投入资源越高风险控制效果越佳。然而若是所投入资源过大,虽能消除风险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制药企业的利益。对于企业而言,应在指标控制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风险,进而实现企业成本的合理降低与效益的有效提升,因而其应对风险与效益、资源之间的关系做好协调。

(三)风险审查

完成药品质量风险的评估与控制之后,要对风险控制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重点审查内容是能否基于风险控制技术的合理应用实现药品质量风险的最大化降低,并要对非当时环境下风险加重的几率进行推断。为确保风险审查的深入性与全面性开展,制药企业需要构建相对系统与科学地风险审查制度,应对药品的各项指标予以把控,通过各个指标的细致分析对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总结。药品质量风险若为以下几种情况时,还需进行二次评估。一是客户的质量要求与之前有所转变,二是药品质量相关的律法出现了变化,三是制药企业优化了生产工艺、完善了生产设施或引进了新型制药设备,四是药品生产加工了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事故。

(四)风险沟通

风险沟通是位于风险的评估分析、控制、审查之后的最后一个环节,风险沟通的目的在于对制药企业的风险识别情况进行了解,对所出具的风险分析报告进行探讨,对所应用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并针对引发药品质量风险的原因展开判断。风险沟通采用制药企业风险管理小组组内沟通的方式进行,并通过生成沟通文件对风险识别结果进行记录,从而确保风险沟通工作的规范性。要对已经超过批准的文件操作人员所出现的失误情况进行详实记录,并针对性予以技术培训,并于培训之后展开及时考核。风险评估及控制环节完成后,还需针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偏差问题的出现展开探讨,若新出现的偏差并不属于已识别的风险控制范畴,还需展开新一轮风险评估工作。

结语

当今时代科学不断发展,推进了制药企业药品生产技术的优化,研发生产了多种新型药物。在人们更加珍视生命健康的今天,制药企业有必要加强药品质量管理,通过药品药性的发挥、副作用的降低保障药品使用者的用药安全,提升制药企业的药品生产能力。为此,制药企业需要通过药品质量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确保药品质量风险评估作用有效发挥,在风险控制、风险审查及风险沟通几个环节的实施下消除或降低药品质量风险,从而保障制药企业能够更加平稳与长效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制药药品风险管理
是不是药品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菲特(中国)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意发玛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沙盘推演工具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药品保存细解读
斯里兰卡将在汉班托塔建200英亩的制药区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水果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