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反思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1-11-27李建华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过程语文

李建华

(弋阳县湾里乡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4400)

一、反思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反思模式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学科素养的提高。反思教学模式能够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使得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

(二)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模式能够对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方案的预设,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提升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以及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教学的人性化,构建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教师的角度可以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的效果做出科学评价,实施反思性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统一教学系统

教学反思模式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将教育的核心充分体现出来。反思模式很好地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借助反思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出反思型教师,使教师能够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带动教学系统的一体化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看似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竭尽全力去备课,去收集素材,在课堂上对学生耐心辅导,课下作业的布置也是挖空了心思,但是却没有能够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无法很好地满足现代教学工作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效率,保障教学效果,必须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否则就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过分依赖教材

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完全围绕教材进行教学。这样很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讲解和知识灌输,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对语文课提不起兴趣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而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过分依赖教材的情况,甚至盲目认为教材中的知识就一定正确,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也没有将知识和问题的难易程度考虑在内,更忽视了对教材的延伸和拓展,导致教材的作用和价值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出来。

(三)教师能力不足

相关调查显示,在小学教育阶段,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都存在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自身的知识储备偏少,同时也没有定期参与培训,知识结构相对落后,无法适应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从而导致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降低了其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

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重视和加强基本理论修养

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教育行业就一直将教学反思理论作为一个重点研究的课题,不过因为起步相对较晚,加上观念认知薄弱,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具体来讲,一是应该对反思、教学反思以及反思模式等基本概念进行明确,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入了解概念,将其作为教学反思模式研究的基础。二是应该立足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寻找本土化理论依据,设计出切合实际的教学反思模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对于相关研究都投入了足够的关注,有着清晰完整的理论依据;而在中国,相应的理论依据比较模糊。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从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哲学等角度推动理论依据的完善,保证基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教学反思模式构建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一些比较先进或者成熟的教学反思理论,推动理论的本土化。三是应该制定出明确的反思目标。教学反思基本是对反思问题进行解决,其不单单是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回顾,还要求教师能够在反思的过程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对照方案组织反思内容,提出假设并且推动假设的具体化,借助经常性反思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深刻把握人文性的反思模式原则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在实施反思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基本的反思流程,即寻找问题—确定假设—修正问题—评论问题。要求语文教师能够从语文学科的内涵出发,把握好其所具备的工具性及人文性特征,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关注人文性因素,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反思,将小学语文的丰富内涵突显出来,还原其本来面目。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和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做好反思,将人文素养融入语言文字中;同时关注对小学语文人文精神的深入挖掘,揣摩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通过不断寻找问题以及对文章的反思,欣赏小学语文的美妙内涵。

(三)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及时转变认识,提高小学语文反思理念的自觉性,反思实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明确所有的反思活动都需要在反思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如果缺乏科学的理念,反思活动的有效性将无法得到保障。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需要将反思理念和反思实践结合在一起,强调反思内容的广泛性以及反思过程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反思的信度及效度,促进反思有效性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中,教师必须具备个人反思理念,确保自身能够更好地进行反思实践,推动个人实践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同时,在反思实践环节,教师需要借助实践活动,加速教学理论的系统化,要求理论能够通过实践的检验,反过来为实践提供指导。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反思模式理念的应用,明确教学内容中的价值取向,就小学语文课程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形成全新的课程观念,并以此来对个人实践理论进行丰富和完善。另外,教师需要借助反思模式去捕捉和提炼细微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效果。

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模式

(一)注重形式选择

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重视教学形式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但是不少教师都出现了过于关注形式和方法的情况,存在着华而不实的问题,将语文课堂变成了“才艺展示”的舞台,看似生动的课堂缺乏实质性内容。借助教学反思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好地对教学形式进行选择,认识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最为核心的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确保其能够在语言环境中对语言进行学习和使用。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规范教学设计工作,提升教学方案的可行性,这样才能真正保障语文教学的效果。需要认识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道路十分漫长,教师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于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升。例如,在对《猫》进行教学反思时,可以对教学的目标、方法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保在对相似课文进行教学时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二)随课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在课后进行,也可以随课反思,教师可以通过一边教学一边反思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关注学生的互动体验。一方面,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融入教师的理性引导和客观评价,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彼此交流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扮演好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向学生分享自身的经验,帮助其拓宽视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关注课程导入方式的多样性,对每一种课堂导入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反思,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课堂导入方式,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相应的教学反思成果,小学语文新课导入中,比较有效的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多媒体导入。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新课导入,具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对《琥珀》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故事导入。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三是问题导入。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其自主进行问题的思考,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新课导入需要对时间进行合理把控,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教学内容的渗透。例如,在对《白鹅》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很多的小动物,那么大家喜欢这些小动物吗?它们都有着怎样的特征呢?”由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要求学生从课本中寻找答案。

(三)引导学生共同反思

在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反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不放心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担心其回答不好问题,浪费课堂时间。在这种一味追求最终结果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思维想象过程,影响其思维能力的形成。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其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全面发展。应该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疑难问题讨论,确保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面向所有的学生。同时,应该敢于打破教材的束缚,为学生营造出自由创造的空间,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例如,在对《巨人的花园》进行反思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就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合理设置问题

在运用反思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设置的方式,以问题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提问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合理的提问不仅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的问题意识,在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例如,在对《小英雄雨来》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开篇就说雨来很擅长游泳?”“雨来究竟是怎么从鬼子的手里逃跑的?”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换彼此的意见,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从教师的角度,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也可以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为学生讲解一些抗日题材的小故事,如《小兵张嘎》《王二小》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教学反思理念转化为实践过程,使得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以及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构筑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关注创新反思

所谓创新反思,就是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做到求异求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加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超越了教材和权威。例如,在对《海上日出》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日出的印象,组织其进行小组讨论,而不是一味地对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反思创新模式,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实现对学生创新品格的培养,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过程语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