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7张嗣尧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理论课立德校园文化

张嗣尧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校园文化是生活在校园中的特定群体,在校园生活与实践中形成的群体精神,通过一定形式的载体对校园文化的主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增强立德树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厘清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是将二者进行融合的前提。

一、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以文化人和以德育人最直接的表现,二者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2]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旨在通过实践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升华。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炼其综合素能。然而,在当前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与不足。比如,在内容上注重整齐划一、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在考核形式与方法上过于单一,仅通过要求学生撰写、提交实践报告……这些都阻碍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真实价值的发挥,极大程度上削弱了育人的实效性。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不足,吸引学生主动关注、解决社会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接受有益的感染和熏陶。

(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价值理性的根基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人在活动中创造和弘扬文化,文化也对人的品行和德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在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素养教化、人文精神培育、高尚情操熏陶、健全人格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高校校园文化不断开放、更加包容,高校逐渐成为不同文化无序生长的集散地,急需一种价值观内核凝聚、整合、引领多样性的文化。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立德树人就是要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上下功夫。因此,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发扬其育人功能,明确其育人功能的价值导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让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活”起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是校园文化建设价值理性的根基。

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探索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理念,始终把五育并举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着力打造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展演,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效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一)以生为本,推行供给侧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

知人是育人的前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向的主体是青年大学生,检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也应着眼于是否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和实际需求。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多是“00 后”的青年,他们思想活跃、观念新颖;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探索未知;对体验感强的实践类内容兴趣度高,极其渴望实现人生价值。然而,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尽完善、思维方式和“三观”尚未成熟,极易从自身角度和理想的状态出发思考问题,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因此,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学生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汇编为一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展演,让学生在有知有味的展演中,启智寓情砺行。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端需求侧设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自选实践项目,如睿思建言提案、歌曲改编、小品、情景剧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点结合专业所学创设可以完成的实践项目。供给侧教师端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通过有亲和力、针对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提供时政思政指导,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脉动学生心灵的实践项目,实现与学生思想的同频共振。比如,学生自创自演、教师指导的情景剧《睿思建言:明天会更好》,呈现了金职学子通过睿思建言提案比赛向学校提出校园建设的意见,构建美好校园的情景。歌曲串烧《赞赞新时代》,以或激昂或温馨的旋律为观众展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多方联动,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的校园文化

从构成上看,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组成的多层次文化。从性质上看,校园文化具有系统性,是一种包括生发、运行、反馈等子系统在内的、特定的文化系统。这就决定了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需要在制度层面和实施过程中采取多方联动的举措,为其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 年以来,就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展开积极探索,形成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校团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等多级部门层层联动的“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渠道,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由思政教师牵头一个学生社团,由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配合设计并完成一个实践成果。比如,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展演中,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望.道》,从学生视角对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的精神进行了讴歌,歌颂了信仰之美;以红色理论社团的实践平台为依托,探访金华老红军与革命前辈,拍摄微视频《红色寻访》,歌颂中国共产党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学生展演新快板书《百年历程》来展现建党百年的历史巨变;演讲《榜样的力量》,通过原创演讲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现场互动《学党史 创佳绩》《你绘我猜:图说党史》,在互动中加深学生对百年党史中重大事件的认识,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的校园文化营造了良好环境。

(三)一院一品,打造具有思政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校园文化是以文育人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它不仅仅蕴藏于校园建筑等物质文化、校歌校训等精神文化、校规校纪等制度文化之中,更深深地根植于丰富的文体活动等行为文化之中,并直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让校园文化对内产生凝聚作用,对外产生辐射作用,树立相应的校园文化品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行“一院一品”,结合马院特色,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展演打造成为全校学生应知、应会的、具有思政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具体做法是以思育为主线,以凸显金职学子“兼容并蓄、经世致用”和“知行合一,务实创新”的学习面貌和研学成果为重点。通过“红船梦 初心起”“千秋业 砥砺行”“新时代 正青春”三个篇章,将百年党史、优秀的校园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融入歌曲、舞蹈、情景剧、微视频等自选实践成果中,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实践成果展演中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在文化认同中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素养,坚定四个自信,培养信念坚定、信仰忠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成效

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提上日程以来,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和育人实效。

(一)构建起“思政+”校园文化建设大格局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脸面,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的软实力。如果校园文化无法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就只会沦为一种高大上的摆设。自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协同聚力,构建起“思政+”校园文化建设大格局,让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一是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找准两者的结合点,以主流精神为导向,融合青年学生多元个性。二是在制度文化建设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实践规范,健全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必修课程写入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方案和校园文化建设改革方案,设置相应的学分。依靠制度规范校园文化生活,培养青年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强意识。三是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挖掘校园物质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注重“思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建共享。让校园物质文化齐心协力画出文化育人最大同心圆,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文化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

(二)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展演作为具有思政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既为广大青年学生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为学生思想播种真善美的种子,又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生活与心灵。一方面,在多姿多彩的实践成果展演中,青年学生主动挖掘校园文化中讲仁爱、崇正义、守诚信、求大同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分析校园文化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增强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爱社会主义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实践中帮助青年学生提升其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展演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更“接地气”的形式承接“思政+”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改变青年学生传统观念中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枯燥乏味等刻板印象,变学生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动探索。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弄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丰富、拓展青年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再教育,不断推动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

综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既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探索,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明确“思政+”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用“思政+”校园文化建设的力量淬炼学生思想、净化学生心灵、涵养学生品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理论课立德校园文化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