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2021-11-27祁福兰
祁福兰
(总寨镇逸夫小学,青海 西宁 811602)
欣赏绘画作品,就等于进行了一场精神之旅,可以感受作品中的灵魂和生命,了解到作者的内在情绪和思想观念,这是艺术鉴赏的重要内容。绘画表达是将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反映。以下将对绘画中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表现方式展开分析探讨,希望能为广大同仁在指导学生情感赏析和综合鉴赏的教学活动中起到参考借鉴价值。
一、通过色彩运用的分析,探究绘画中的情感表达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这主要是人们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自然界事物对应的颜色深深刻在人们的记忆基因里。看到这样的颜色,人们就会不自觉地会联系到与此相关的自然景物,进而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比如,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这时候植物的颜色都是绿色的,人们从萌发生长的绿色植物身上就可以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活力。当然,绿色在具体的不同的情境中也会带来不同的感受,有时候可能是压抑而悲伤的。总之,色彩也是作者绘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良好的颜色感应能力是优秀画家的必备品质。画家在色彩运用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内心情感和精神表达,从而在丰富观赏者的视觉感受时,也能引导他们获得同样的体会和感悟。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基本的色彩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比如,在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中,他主要运用了黄色,并点缀以青色和绿色。这样整体的搭配使黄色和绿色格外醒目。太阳散发出万丈光芒,给自然万物带来着光和热,使他们生长繁衍。向日葵正是这种光照之下的产物。这里面的颜色选用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情感的火热。
二、通过构图造型的分析,探究绘画中的情感表达
画作中的造型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同时又经过点、线、面的艺术构造,从而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整体的画面内容和形象创造都在反映着画家的不同内心情感。其中体现出来的力量、气质、韵味、美感均都是画家内心情感的一种折射。同时,这也是作品鉴赏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构图和造型展开分析探究,进而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比如,在《呐喊》的作品赏析中,整体的色调是惨淡而压抑的,呐喊的主人公寥寥数笔勾勒,头和手乃至整个身体过于狭长而飘忽,圆睁的眼睛和凹陷的脸颊,光秃的头顶等,都明显传达出和一个乐观、开朗人物的区别之处。这些都明确传达出孤独、恐惧、焦虑、寂寞等消极情绪。
三、通过作者生平的分析,探究绘画中的情感表达
知人论世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在绘画欣赏中。学生们的鉴赏能力有限,特别是抽象画、印象画等接触比较少的方面,了解画家的生平经历,以主人翁的角色再去观赏和分析具体的作品,往往可以得到新的启发,获得更深刻的情感理解和体会。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人论画。比如,同样是梵高的《向日葵》作品,教师可以将梵高的生平讲解给学生。梵高的艺术能力非凡,但同时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对前途和未来的迷茫伴随终身。他复杂强烈的情感,在这里可见一斑。无论从色彩还是造型上看,作品都能反映他炽烈如火的感情,也能体现出他悲苦矛盾的忧伤。又比如,在国画《山居秋暝》的赏析中,学生们了解作者晚年信佛的经历,就更能体会到这幅世外桃源画境中的淡然心境,以及士大夫阶层对政通人和的美好期盼。总之,一幅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片面的,学生们要学会更综合更全面的感知和体会。
四、通过生活感知的结合,探究绘画中的情感表达
文学评论的方法也可以迁移运用到绘画赏析当中。每个人的赏析都是在主观情感的支配下,结合外在的一些客观情况,而进行的一种认知体会过程。这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理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个人生活经验带来的情感共鸣。这也是观赏者进行绘画鉴赏的重要模式,所谓惺惺相惜就是这个道理。对艺术的解读从来都没有固定的标准和答案,对其中的情感理解更是见仁见智的活动。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生活认知经验,展开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探究。比如,在欣赏动物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对动物形象的感知和相处体会,来分析画家在创作中点线勾勒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体会作品,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总而言之,画如其人,境为心声。优秀的绘画作品是情感的凝缩,是创作者真实的情感体现。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情感表达的探究工作,进一步提升其艺术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和进步。